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陈国栋│盛夏赣南别样情

2022年7月,陈国栋随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队踏上赣南的土地,以往多次来此的情境不禁闪现眼前。这片近四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有难忘的情、景、人。8月底,陈国栋倾情完成万字余的《盛夏赣南别样情》,近日发表在2022年第4期《大鹏文学》。现在让我们重温那片红土地上的火热时光。

盛夏赣南别样情

陈国栋

在我的记忆里,去赣南的次数有二十次之多。二0二一年,我就两次到赣南采访,并创作了《红土地上的地质人》报告文学,发表在《中国作家》杂志同年第七期。可以说,我对这片近四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有着浓浓的情怀和满满的回忆。

赣南是中国红色政权诞生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0二二年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让我关注。

盛夏七月,繁花似锦、万物竞秀。我随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队再次踏上这片火热的红土,走进大余县的西华山钨矿,采访这座有着百年开发历史钨矿山,行走在梅关古道上,回眸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离开苏区后,陈毅率领部队留在苏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岁月,走进赣县五云镇的夏潭村,目睹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座不应遗忘的山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外形似钢,因具有熔点高、硬度大、抗腐蚀性能优异、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

说起江西赣南西华山的黑钨矿床,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因开采历史悠久,资源富集,一度成为“世界钨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0二二年七月三日上午,我和驻会作家张世奇、赣州市于都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王先桃、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的陈永忠、王林坡组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文学志愿服务队,在原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陈光飞的引领下,来到了大余县城西北九公里处的西华山钨矿山。

西华山钨矿山位于赣、粤两省交界的大余岭北部,从赣州向东南方向行走87公里就可到达,从矿山向西南方向行走一百五十一公里就是广东省的韶关市。

二0二一年底,这座享誉全球的钨矿山在经历了发现、开采到资源枯竭的一百三十八年历史后正式关闭。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占地面积达六点四八平方公里的西华山钨矿,眼前所看到的是矿尽人散楼空的现状,昔日的繁华也只能在照片、影视中再现。

陈光飞带着我们参观了老矿部的办公楼、原苏联专家楼、职工住宅、生活服务区。

在矿区开采的中段483坑口、431坑口,下段的347坑口,看着从坑道内向外湧出的清澈泉水,在炎热的山上感受到来自大山深处扑面而来的阵阵凉爽清风。

沿着山坡上裸露的石英脉寻找含有钨金属的矿石,走在中段与下段之间被二米多高的山茅草掩盖的矿渣沙石小路上时,陈光飞不时地提醒我们,脚下是采空面,已形成塌陷区,小心别掉下去。他说,西华山钨矿山经过上百年的开采,地下的坑道连起来有足足五百多公里长。

他指着二公里远的一片绿色说,那就是我们地质队二0一九年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时种植的树,现已初见效果。

西华山钨矿区有矿脉五百二十四条,主要有用矿物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石平均品位三氧化钨1.086%,钼、锡、铋、铜均可综合回收利用。

中午时分,我们从山上下来时,看到公路边一片经过整理和绿化成型的公园,不时能看到游客在环绕的水泥路上悠闲散步。西华山钨矿博物馆、游客中心等建筑已经拔地而起,走进去仔细观察,内部装修还没有进行。经问寻得知这里是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一部分。二0一八年三月,原国土资源部将西华山钨矿山列入国家矿山公园的名单中。因为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主体是大余县,由于资金筹集不到位,目前整个矿山公园的建设暂停了。这种情况也是我在采访了许多国家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中第一次遇到。

说起西华山钨矿的百年风云,还真让我难以忘怀。

据二00二年三月复印的《西华山钨矿志》记载,清咸丰八年春(1859年),人们为避战乱纷纷来到西华山,发现这里有黑色发亮的石头,但不知其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德国牧师邬礼亨往游西华山后将矿石带回德国化验,确认是钨矿,便与西华山庆云寺和尚妙圆合计,以纹银五百两为山价盗买山权。并以修造假山为名,一文一斤大量收购钨矿石,后涨到十文一斤。雇挑夫装箱挑到广东南雄,水运广州从香港转运到德国。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大余县人丘开梅、张永嘉到南京优级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前身)读书,便携带西华山矿石请学堂鉴定,始知为钨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俩暑假回来后,在学界和绅士中宣扬,一时舆论大哗。乡人们纷纷呼请府县收回宝山,经府县多次交涉,邬礼亨拒不交回山权。

是年冬,南(安)、赣(州)、吉(安)、宁(都)道台俞明震至大余巡视,闻知宝山被卖,便强硬交涉,邬礼亨慑于上年义和团“神打”余威,以一千余两银元让府县赎回山权。

西华山钨矿开采始于1915—1916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急需钨冶炼钨钢制造军械,纷纷派人到中国抢购钨砂,以致钨价暴涨,大量民工踊入矿区,1918年矿工数量逾2万,年产钨矿砂超过3000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对钨的需求量下降,钨价下跌,工人减少,产量下落。

西华山钨矿地质调查始于一九二九年。新中国成立前较系统的地质调查有3次。

第一次是一九二九年一月,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燕春台、查宗禄前往赣南调查钨矿,共调查三县十余处钨矿,对西华山矿区测制了1:2万地质略图一幅,著有《赣南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第二次是一九三五年九月,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委派周遭隆、上官俊为负责人,率领探测队前往赣南分头调查各钨矿区,并由周道隆主编了《赣南钨矿志》一册,并附有地质图。

第三次为一九三八年,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徐克勤、丁毅,对赣南地区做了详细的地质调查。调查面积三点二万平方公里,大小矿区四十个,编著了《江西南部钨矿地质志》,附有1:30万赣南钨矿地质图一幅,区域构造概要图一张,矿区地质图三十七幅。此外,尚有王嘉荫、吴磊伯、马振图和孙殿卿、张文佑、徐煜坚先后到西华山进行过地质考察,著有《赣南钨矿深度研究报告》《赣南钨矿构造关系初步观察》等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立即着手对中南地区(江西原属中南区)丰富的钨矿资源进行勘查。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首先于一九五二年派出勘查队,进入西华山矿区开展地质调查.历时三个月,测制了面积六点五平方公里的1:2000矿区地质图,对矿区内矿脉分布、矿床构造、品位变化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九五三年三月,重工业部中南有色金属管理局和地质部中南地质局共同组建了赣南粤北地质勘探大队西华山第一分队,开始对矿区进行勘探工作。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人数不断增加,于同年八月正式成立西华山勘探综合分队。一九五四年六月赣南粤北地质勘探大队更名为重工业部中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隶属的西华山分队改编为二O一队。

西华山的地质勘探工作,一九五三年度为初步勘探阶段,一九五四年进入详细勘探阶段并延至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六月,由队长李伟民、主任地质师苗树屏负责,主要地质人员黄汉烈、尹培基、吴永乐、吴允兹等编写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委审查批准。

报告显示,西华山探明钨矿工业储量28840吨,远景储量15010吨,平均品位为1.086%。另外还探明铋587吨,钼548吨。矿产类型为大脉型钨矿。

随后由苏联列宁格勒矿山设计院根据勘探报告进行矿山建设设计,并由苏联提供选矿厂设备。

从一九五三年西华山钨矿初步勘探阶段开始,到一九五八年的五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六十三名苏联专家来到矿山帮助指导工作。

一九六0年四月,西华山钨矿全面建成投产,年采矿石为一百万吨,选厂日处理矿石量三千五百吨。按照钨矿储量设计的服务年限是十四年。由于矿山建设者和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西华山的钨矿资源量在不断增加,钨矿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二0一三年,因资源接近枯竭,矿石品位下降,采选成本升高,矿区开始转型发展。西华山钨矿山的生产年限达到了五十三年,比原设计的服务年限多了四十六年。

二0一七年,工业信息部列入“全国首批工业遗址”名单,二0一八年,国土资源部将西华山钨矿列入“国家矿山公园”名单。

西华山钨矿的系统勘探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国家顺利渡过三年困难时期和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0二二年七月四日上午,我们来到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与党委书记李显发、党群工作部主任曾照春、办公室工作人员游明钰、退休职工施千里、游峰、李年华等同志进行了座谈。

谈到西华山钨矿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时,游峰说,一九二八年夏,西华山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在中共赣州特委的领导下,发展壮大革命队伍,组织发动工人群众同资本家和地方反动武装进行斗争。一九二九年一月中旬,红四军政委毛泽东、军长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和二十八、三十一两个团及特务营,从井冈山攻入赣南,经上犹营前、崇义铅厂,占领了西华山和大余县城。在土地革命时期,西华山钨矿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赣南的重要经费来源。新中国诞生后,西华山钨矿是我国一百五十六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钨矿山,也是新中国换取外汇、偿还外债的重要矿产供给基地。一九七五年,西华山钨矿受到毛主席圈阅的中共中央17号文件的点名表扬。

已退休多年,曾经在矿山学校教书的施千里老师感慨道,西华山钨矿根据地质工作者提交的储量,规划开采十五年,从二十世纪一九六0年开始生产,就一直在开展找矿寻找资源的工作。从一九六0年建矿到二0二一年关闭,西华山钨矿共生产六十五度以上的钨精矿十三万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显发接着说,到二十世纪的一九八九年,西华山钨矿可采的矿石量为二百四十五点六万吨,钨金属保有储量仅有二千四百六十五吨,矿山到了资源枯竭的边缘。当时钨矿山有职工五千零三人,离退休职工一千八百四十七人,还有一千六百多名待业青年,加上自办学校、医院、商店、通讯、影剧院、农场、招待所等社会福利,以至钨精矿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同时在一九八五年后的五年中,因受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矿业开发政策影响,七千多民工涌上矿山,乱采滥挖,偷盗哄抢钨砂,破坏了矿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直接缩短了矿山服务年限五年。

二00二年,根据西华山钨矿资源枯竭的现实情况,江西钨业集团对西华山钨矿进行了重组转型,到现在已有二十年了,现在的西华山钨矿有限公司有八十六名职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将百年工业遗产保护好。

是啊!有着百年历史的西华山钨矿山,见证了世纪的沧桑,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先哲们的发现开凿,后辈们的传承开发,这座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矿山,如今正在经历着资源枯竭、矿山关闭和艰难转型发展的阵痛。

我相信,曾经美誉世界的西华山钨矿,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定能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百年工业遗产中有新作为,让这座有着百年开发历史的大山重新绽放光彩。

梅关古道与《梅岭三章》

梅岭这个地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上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就读过陈毅元帅写的《梅岭三章》。

在我的印象里,梅岭是在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没曾想到就在江西大余县,而且距离我采访的西华山钨矿这么近。

七月四日下午,在西华山钨矿的采访工作结束,准备返回赣州时,文学志愿服务队的王先桃建议我去梅岭看看。她在赣州市于都工作,我读过她写的《千履红尘梅关道》散文,文中写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赣南问奇于名山大川,奔走于荒山野岭,寄身草莽、露宿残垣,体味人间冷暖疾苦的历程,其中多次提到梅岭。她每年都会在夏季、冬季来走梅关古道,拍摄梅岭在不同季节的照片,寻找创作灵感。

我问是不是陈毅元帅写的《梅岭三章》里所提到的梅岭?

“正是”。

“很远吧”!

“不远,开车去也就二十多分钟,而且就在我们返回赣州市的途中。

于是我们一行就驱车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梅岭。

梅岭又称梅关,位于江西省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与广东省南雄县相邻,海拔四百多米,是横跨赣粤两省的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对峙,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赣粤二地商贾交通的必经之路,在江西大余一侧被称为“南粤雄关”,在广东南雄一侧称为“岭南第一关”。

史料记载,唐朝开元四年,丞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当时的山坡是荆棘丛生,山石成堆,工程施工尤为艰巨。建成后的新路,宽五米,长约八公里,路面以青石及鹅卵石铺设而成。梅岭古道的建设,开辟了岭南的商路,成为南岭中一条极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军队换防、商旅往来、使节访问、人口迁移必经此道。

在绵绵细雨中,我们沿着历经二千多年沧桑古道石阶,小心翼翼地走向北山坡。脚下的石阶早已被磨得溜光,雨水滴落在石阶上,使我们的行走速度显得有些缓慢,大家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

古道两侧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坡树木葱茏,层峦叠翠。这里的森林也是梅关——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使梅岭成为南来北往游客的打卡地。

下午四时,雨停了,放晴了,天空露出久违的阳光。

我们登上梅岭山顶,站在“南粤雄关”与“岭南第一关”的中间,感受着南北界线划分的庄严,回味着明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由南向北过梅关时脱口而出的诗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行,归乡如不归”的韵意。还有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奉诏下令建成梅关古道的张九龄;戚继光的《度梅关》:“溪流百折绕青山,短发秋风夕照间。身入玉门犹是梦,复从天末出梅关。”以及千百年来,南来北往商贾,进出梅关的马帮、挑夫、驻守梅关的盐官税吏……一幕幕场景不时地从脑海中涌出,且那么清晰,仿佛就是不久前的事。

我们从关楼向下沿着古道走了二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黄坑北侧山凹陈毅《梅岭三章》诗碑地。

《梅岭三章》诗碑地,是大余县委、县政府为缅怀陈毅元帅的卓越功绩于一九九七年建设的。

诗碑高约二点二米,宽二米,厚零点三五米;座基是白色花岗岩石,高零点五米,碑身为汉白玉结构。陈毅元帅的手写体《梅岭三章》分别鎸刻在上面。诗碑前立有一块高一点五米,宽二米的“陈毅梅岭隐蔽处简介”石碑。

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在当年陈毅元帅写下七言绝句的地方,阅读《梅岭三章》,我的思绪穿越到了八十多年前的艰苦岁月。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突围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于一九三五年三月率领红军游击队突围来到信丰县与大余县的边界——油山,并在赣粤交界的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一九三八年二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当时,梅岭是重要的游击根据地。陈毅和战友们一起,在老表们的支持掩护下,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

一九三五年十月,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来到梅山,选择在斋坑搭棚驻扎。中央红军长征前,梅山一带就成了游击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南雄的游击队常在这一带活动。并且这里临近大余县城和赣粤交通要道,消息灵通,给养易筹。驻扎后,中共赣粤边特委立即布置地下党组织,在大余城驿使门外的梅峰桥边开了一间糖铺作为秘密联络站,由地下党员黄亚光当“店老板”。随后,又派陈海以“养路队员”身份住在县城,对驻守的国民党军开展兵运工作。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长期驻守梅山密林深山中的项英、陈毅急切盼望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陈海来到特委驻地——梅山斋坑汇报工作,在回程路上与叛徒李品仙及一队国民党军遭遇,即被押至国民党四十六师驻大余县城的一个团部。陈海经受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叛变投敌。

五月二日,由陈海亲书“中央从上海已派人来到大余,要在县城会见游击队负责人。”并让联络站交通员赶送到斋坑。

陈毅看到来信后,即与梅山区委书记黄赞龙一同去了县城。

五月二日中午时分,陈毅、黄赞龙来到陈海家,见他老婆在家门口洗衣服,便上前问道:“陈海先生在家吗?”她头也不抬地回答:“去团部了。”

陈毅和黄赞龙把“团部”误听成了“糖铺”,两人即来到糖铺。只见店门贴上了国民党军的封条。这时,店旁一老人将陈毅、黄赞龙拉进屋内急切相告:陈海叛变了,店铺昨夜被抄了,黄亚光被抓了,你们赶快走!陈毅、黄赞龙即从后门走出,分道回山。

原来,陈海邀功心切,没等到游击队负责人来县城,就带领国民党军四十六师的一个营进山围捕。待在斋坑的同志们,一心盼望着陈毅、黄赞龙回山,不料驻地差点被敌军包围。所幸的是,负责警戒放哨的同志及时发现了从后山下来的敌军,当即开枪,并大声喊:“反动派来了!”听到枪声和战友的喊话声,大家很快就转移到旁边的深山密林中隐蔽。

而担任炊事员的彭茶妹却落入敌人手中。不管敌人怎样威胁、拷打,逼问,她始终只字不吐。敌人见搜不到人,便放火烧山。

眼看山火就要漫延时,突然间雷声大作下起了大雨,很快将山火浇灭了。时至傍晚,又逢下雨,敌军无奈,便撤离回县城。

陈毅从县城出来,穿着“士林布”长衫,戴着眼镜、礼帽,独自一人绕道回山。因路途不熟,也没想到撞进了敌人包围圈里,敌军问:“你是干什么的?”陈毅机智地回答:“我是帮你们带路的呀!”敌军说:“天快黑了,又下雨,回去吧”。陈毅装着肚子不舒服,钻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待敌军走后,就回到斋坑驻地。

到了驻地一看,到处乱糟糟,知道出事了。便向周围密林呼喊:“我是大老刘(陈毅的化名),刚从城里回来,敌人已经走了,大家快出来吧!”

陈毅的警卫员宋生发听出首长的声音,钻出草丛,迎了上去,并招呼大家出来。互道不幸遭遇,随即转移。

第二天,敌军又增派三个营的兵力和一些地方反动武装,拉开大网,将整个梅山地区重重包围,进行大规模的日夜“搜剿”。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人员昼伏草丛,夜间转移,在梅山的密林中与敌军周旋了二十多天。不敢动烟火,也没有干粮,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

陈毅面对敌军的“日夜搜剿”“伤病伏丛莽间”“虑不得脱”,在九死一生之际,撕开衣襟,挥笔在衣服上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表达了自己身处危难之际,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全国抗战爆发的三年,项英、陈毅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组织指挥游击战争,使赣粤边区红旗始终不倒,审时度势,力促南方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胜利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

夏潭村的二三事

在赣州与几位朋友聊起乡村振兴的话题时,一朋友说:赣县五云镇夏潭村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二0二一年,人民网在全国评选出“乡村振兴创新示范案例”八十个,其中江西省有五个,夏潭村是唯一一个村级示范村。二0二二年六月,人民网在“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中,夏潭村再次入选。你是二0一二年到过夏潭村,这次来赣州应该抽空去体验一下夏潭村这些年的变化。

二0二二年七月五日上午,我们文学志愿服务队慕名来到夏潭村,刚到村头,我们就被四块展板所吸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展板显示,村里成立了产业振兴服务队、生态振兴服务队、人才振兴服务队、文化振兴服务队、组织振兴服务队及各服务队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展板有二块,显示的目标任务是,制定一部村庄规划引领振兴发展,在巩固农业主体地位的同时,着力构建工业支柱产业,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落实四项民生,即弘扬重孝敬老传统、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帮助脱贫边缘户就业、改建文化广场设施。实现路径和取得的成果是,产业振兴有项目、人才振兴多渠道、文化振兴厚乡风、生态振兴山水秀、组织振兴做保障。

“历年工作成果”展板显示,二0一五年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下,接续派出五名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二0一六年引进甜叶菊项目;二0一七年为村民成功打出水井并将水管接到村民家,解决了村民多年望天喝水的问题;二0一八年建成了夏潭村幼儿园;二0一九年整村顺利脱贫;二0二0年建成五十亩的蔬菜基地;二0二一年引进五千万矿泉水项目;二0一六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妇联获得上级的各种表彰奖牌。

仔细看完四块展板,我们对夏潭村概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兴许是我们在展板前驻足的时间长了,村支部书记谢瑞生久等不见人,就出来在村头看到我们并作了自我介绍。

随后,应我们的请求,谢瑞生带着我们在村庄周围的稻田、西瓜种植地、药材基地和文化广场参观,体验和分享村里发展的丰硕成果。

走在村里户户相连的黑亮的柏油路上,看到村民的居住环境,感受到夏潭村的规划和建设的独到之处。过去我所看到的村村通,户户通的路面基本都是水泥路面,而这里是柏油路面。

夏潭村距离县城三十五公里,全村有耕地一千零六十七亩,人均耕地零点八七亩。山地面积一万一千二百亩,人均九点一三亩,可谓是七山二田一分水。下辖竹山底、长村、石栏杆、牛头芫、上李屋、下李屋、吊钟形、荷树、坳背、牛栏坑等十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三百三十户,总人口一千三百一十九人,其中劳动力人口八百七十五人,外出务工人员四百四十二人。

我们边走边听谢瑞生的介绍,这时,来自自然资源部机关的夏潭村第一书记吴楠打来电话,说刚刚与赣县区乡村振兴局同志商量完工作,问我在何处?于是我们在村边的蔬菜地里相见了。

吴楠是二0二一年“六一”儿童节,到夏潭村任职的。从二0一五年开始,自然资源部机关的邱少俊、李兆宜、蒋雨欣、徐浩先后到村时任第一书记,一般任期为两年,吴楠是第五任。

七年来,来自自然资源部机关的五位驻村第一书记,带着部党组的嘱托,在部机关各司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家人理解下,克服种种困难,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完成全村脱贫攻坚任务后,即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在村委会我们与吴楠、谢瑞生和驻村工作队的刘国宝一起聊起了夏潭村。刘国宝是赣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派出的队员,他曾于二0一八年至二0二一年,在赣县区田村镇龙下村担任村第一书记,经历了脱贫攻坚战最紧张的时期,有着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他和分局的刘北京与吴楠组成驻村工作队,尽管他俩的家就在赣县,但平时都住在村里。

吴楠在会议室的桌上铺开刚刚由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编制的《夏潭村村庄规划(2021——2035)》,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发展愿景,这可是江西省的第一个乡村规划,凝聚了各级主管部门和村干部、村民的智慧和心血,这也是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江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示范引领效果。

中午时分,我们就在驻村工作队搭伙。随后吴楠带领我们参观了由人和集团投资建设的祥云湖、4A级紫薇小镇旅游景区,赣州淦龙集团投资兴建的云嘯植物园,即将建设的矿泉水厂、电子厂项目落地现场。

在夏潭村一天的参观体验,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集“生态、文化、产业、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建设已初步显现。

从生态环境看,村里宽阔的道路依山而建,四周山上一棵棵挺拔的青松、棕树、饭甑青冈、南岭栲等树木映入眼帘。青山围绕着的“祥云湖”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二0一八年以来,赣州淦龙集团投资六千万元兴建的的云啸植物园,已种植各类树木十二万株,且有专业的技术团队管理。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从文化建设看,村里的文化广场、球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幼儿园等硬件设施齐全。夜晚,村民们也与城市里的大妈一样跳起了广场舞。吴楠到村任职后,将给爱人买的生日礼物——新款的投影仪带到村里,并购置了投影仪支架、幕布、音箱,定期为乡亲们放映电影,每次放映前,他都会先播放村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宣传片,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在片中寻找自己的镜头。一年来已放映了十二场,深受村民的欢迎。

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引领下,村里风清气正,学先进学身边的榜样蔚然成风。当年的下乡知青,扎根乡村当村医五十一年的李剑,今年已七十六岁了。“因为乡亲们不能没有医生”这句话,他多次放弃到部队医院、城里医院工作的机会,守护夏潭村村民五十个春秋,为四周乡村的村民看病无数,先后培养了九名村医。

七月五日下午,我来到这位让人敬重的老村医家中,聊完这些年为村民治病救人的话题后,他郑重地对我说:“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解放军三十八野战医院实习时,一天下大雨,桥被冲垮了,为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医院政委马玉祥就跳到河里抬病人,我对政委说:“我年轻让我来”。政委说:“我是党员”。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有一天,医院来了许多伤病员,食堂做的饭菜不够,马政委说保证伤病员吃,其他同志再想办法。多年来,这些领导的身教让我感动,我一直要求加入党的组织”。

吴楠对我说:在老村医看来,看病救人不是做生意,过去一些远一点的村民来看病就住在他的家里,他的老伴也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后来在村小学当老师,他俩一同照顾病人,很多病人治好了却没有钱付医疗费。二0一九年,老村医正式停止行医时,宣布所有欠他的医疗费全部免除,大约有十多万。

吴楠告诉我,根据老村医的表现和申请,村党支部已将李剑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了。与老村医握别时,我说:期盼着您早日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从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看,夏潭村与企业联合打造的祥云湖紫薇小镇、云啸植物乐园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已初显成效,而且洽谈的引进资金、技术的矿泉水厂和电子厂项目正在进行。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积累,而且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云啸植物园,六十岁以下的村民每天种树能有一百一十元的收入。在休闲旅游区当服务员的村民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

随着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开始回到村里就业,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吴楠说,夏潭村离城里近,开车也就半个多小时,现在每到周末、节假日小车都没地方停。

夏潭村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成功案例。

通过在夏潭村的采访和体验,我对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也是让村民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具体行动。

期盼夏潭的乡村振兴目标如期实现!

盛夏赣南别样情,期盼赣南老区人民在迈步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强国梦的进程中生活更美好!

2022年8月28日定稿

陈国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级研究员、文学创作中心主任。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黄河》《大地文学》等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评论150万字。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