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艺苑】于都河畔(二)

一生的爱情等待

在于都采访期间,我来到车溪乡坝脑村看望107岁的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她是赣南革命老区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采访中,看到老人家墙上挂着段桂秀与丈夫王金长成亲时的油画,听着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讲述段桂秀老人用一生等待参加红军的丈夫王金长回来的坚贞爱情故事,我为之震撼与感动。

出生于1918年5月的段桂秀,在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就被送到王家做童养媳,她的小丈夫王金长比她大7岁。

1932年10月,14岁的段桂秀与王金长拜堂成亲。当时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就驻扎在车溪乡坝脑村,成亲后的第十五天,丈夫王金长就参加了红军。临走时,段桂秀把刚买的布鞋偷偷塞到王金长的手里,当时的王金长就将刚刚换装脱下的上衣叠好,送给自己的新婚妻子。“我最多离开三五年,你照顾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来。”王金长深情地说。

就是这句简短的临别之言,成了绵延段桂秀一生的主题,让她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

王金长参加红军后,经历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与他一同参加红军的许多于都青年,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仗都打完了,我的金长哥哥怎么还没回来?”很多次,在日出或是日落之前,她就来到那棵送别金长哥哥的大榕树下翘首而望,期盼着她熟悉的面孔的出现。就这样,一年一年又一年,她的金长哥哥依然杳无音信。

王金长参加红军后,家里便只剩下段桂秀、婆婆和王金长年幼的弟弟。因为没田地种,婆婆只好带着她和小儿子四处讨饭,打短工,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对段桂秀来说毕竟还有一点点期盼。

1953年的一天,乡政府派人送来一张烈士证明书,来人告诉她:“王金长同志在1935年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段桂秀不相信一张薄薄的纸就能决定她金长哥哥的生死,她觉得金长哥哥不会骗自己,他是一定能够回来的。

王金长同志牺牲的消息,传到了段桂秀的娘家后,段桂秀的兄长几次上门劝她改嫁。她说:“婆婆对我比亲娘还亲,我答应了金长哥哥要照顾好这个家,我会一直等他回家。”

三年困难时期,段桂秀一家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照顾婆婆,贴补家用,身单力薄的段桂秀四处找活干,给乡里的食堂做饭,到卫生院打杂。小叔子长大了,虽然家里连吃都成了困难,可段桂秀咬咬牙,四处借钱,帮小叔子成了家。

1960年春天,段桂秀的婆婆去世了。这个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自从有记忆以来,她早就把婆婆当成了亲妈,她也只有这一个家。

1962年,小叔子为感谢嫂子这么多年来对王家的付出,就将儿子王地长过继给段桂秀抚养,让嫂子老了有个依靠。

就这样,段桂秀一边抚养孩子,一边盼望着金长哥哥回来和她团圆。

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坝脑村外出打工的乡亲走了,一些老人跟随孩子进城也搬走了,王家老宅里只剩下段桂秀一个人默默地坚守着,她担心的是金长哥哥回来找不到家。

一年四季的轮回,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政策的落实,段桂秀老人每月可以去乡民政所领取养老金了,民政所所长郭湖北每次看到这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就格外热情。

好几次,因家里困难,养老金也不够开支,她就壮着胆子找郭湖北借钱,还不上的钱就拿养老金抵数。

郭湖北是个红军后代,对烈士遗孀段桂秀的事情了解一些,他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每次只要段桂秀开口,他都是有求必应。段桂秀只要有钱,就会及时还上。郭湖北也感念这位孤苦老人的守信,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她。

得知段桂秀还一直在打听着丈夫的消息。2019年5月14日,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看到墙上的红五星,段桂秀老人兴奋地说:“当年我送金长哥哥参加红军时,他戴的帽子上也有一颗红五星。”

看着墙上那些用草鞋制作的地图,段桂秀凑上前去,一边用手摸着,一边把头靠在墙上。郭湖北明白,她想起了当年自己送给金长哥哥的那双鞋,还有那离别的情景。

从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回来后,段桂秀感觉到金长哥哥离自己更近了。在她的记忆里,金长哥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一定也会对她有所交代。

几天后,在段桂秀的恳求下,郭湖北再次带她来到了于都县烈士陵园。高大的纪念碑上刻满了密密匝匝的烈士名字,段桂秀不识字,郭湖北带着她在烈士名字里辨认,他将名字一个一个地念给段桂秀听,段桂秀就顺着郭湖北手指的方向,认真听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错过,忽然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名字从郭湖北口中出来了。

“王金长!”段桂秀扑了过去,双手撑在纪念碑上,浑浊的目光里划出了一道异样的光芒,有惊喜,也有悲伤。

“这些都是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名字吗?”段桂秀摸着冰冷的名字,还是不愿相信眼前的现实,她再次向郭湖北确认。

“是的。”当郭湖北说出其实在1953年就已确定的答案时,埋藏在老人内心多年的情感,瞬间喷发了。她声泪俱下,这一刻,她终于相信,她盼望多年的金长哥哥再也不会回来了……

车溪乡乡长肖木兰告诉我,段桂秀老人如今已是四代同堂,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重孙子今年19岁,在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3个重孙女分别在读高中、初中和大班。县委、县政府非常关心段桂秀老人的身体,每天村里的医生要给老人测量一次血压,乡卫生所的医生每周要来监测一次老人的身体,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每个月要来给老人检查一次身体。

段桂秀老人现在每个月能领到5000多元的生活费,其中烈士遗孀补贴3900多元、长寿金1000多元、养老金200多元。她每天都坚持走10多分钟路到集市上去买菜,同时还锻炼了身体。

交谈中,我感觉到107岁的老人思维清晰、口齿伶俐。采访结束时,我握着她的双手祝她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她坚持送我到路边车旁,并叮嘱我“慢慢做事,不要着急”。

90年的漫长岁月,段桂秀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她和王金长的坚贞爱情,用一生的时间在等待她的金长哥哥回来,她向我们诠释了坚贞爱情的真谛,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

(未完待续)

(作者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评论200万字。报告文学《地球印记》获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