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水│陈国栋
编者按: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全国“十四五”第一批公布的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之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该工程作为“中国山水工程”之一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2023年5月、7月作者随中国自然资源作协文学志愿服务队先后两次深入沂蒙山,采访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创作的纪实文学《沂蒙山水》发表在《中国矿业报》上,现分三期推出。
听一曲沂蒙山生态修复小调
2022年12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蒙特利尔召开。在第二阶段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了联合国首批10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由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申报的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及修复的理念、做法和实践行动的“中国山水工程”项目,在世界各国申报的15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中国山水工程”项目现由51个工程组成,山东省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位列其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为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自2016年启动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从区域、流域尺度综合开展各类生态要素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力求取得整体性、综合性生态效益。
“中国山水工程”是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突出对国家战略的生态支持,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部署,在2021年至2035年期间,我国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即“三区四带”先后部署实施了51个山水工程,持续推进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沂蒙山山水工程”的立项和实施,是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指示要求,赓续“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改善沂蒙山生态环境,促进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沂蒙山山水工程”的实施,旨在提升沂蒙山人民的母亲河——沂河及流域水环境质量、水生态能力,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保障沂蒙山区域重要生态屏障安全,提高区域生态质量,构建沂蒙山区域自然生态屏障,促进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老区人民建设一个生态美丽宜居生活工作的环境。
2023年5月下旬、7月上旬,我随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文学服务志愿队,两次来到沂蒙山这片红色的大地上。从初夏到盛夏,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日荷花别样红”,从“枊浪青青麦浪黄”到“玉米花生绿茵苗”。笔者先后来到临沂市兰山区、河东区及沂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的项目工程现场,采访参加“沂蒙山山水工程”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各项目的主管部门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护林员、村民座谈,了解“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2021年的大年初四,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在这个安宁祥和的时刻,山东省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就深入到沂蒙山区域的各个区县、乡镇,调研落实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项目内容,寻找合作团队。通过深入的调研,他们提出了项目立项的思路和方案。
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21年5月,“沂蒙山山水工程”列入“十四五”第一批“中国山水工程”项目。
2021年10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正式确定“沂蒙山山水工程”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流域系统修复为重点,构建“一河三区八单元”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一河,即,沂河;3个主体生态修复区,即,水源涵养主体生态修复区、水土流失主体生态修复区、水安全水生态主体修复区;8个主题修复单元,即,森林提高质量的主体修复、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生态修复、水源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主体修复、小流域水土流失主体修复、废弃矿山主体生态修复、水生态的保护与生态功能的提升、水质提升与污染治理。同时将原工程所涉及的区县由5个扩展为10个,从而让这一国家级工程的成果在更大范围惠及更多的老区人民。
“沂蒙山山水工程”由53项子工程构成,总投资为54.9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亿元,地方投入24.99亿元,社会投资9.95亿元。
工程实施范围涉及临沂市的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沂水县、蒙阴县、沂南县、平邑县、费县和郯城县10个县区,总面积为13795.27平方公里。
“沂蒙山山水工程”所涉及的县区之多,保护修复治理的范围之广,工程建设目标之明确,投入资金之大,这在沂蒙山革命老区是未曾有过的,这是一项造福于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
临沂市作为“沂蒙山山水工程”的主要责任单位,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审计局、统计局、林业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以及项目涉及的10个县区的县(区)委、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抽调各专业部门业务骨干分别在办公室的综合组、督导组、财务组、技术组工作。同时建立了对工程质量、绩效评估、资金使用的第三方评估及审计的监管监测机制。
“沂蒙山山水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项目统筹协调的庞西祥说:这是一项国家级的工程,是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老区人民建设一个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工程,我们要把“沂蒙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不能给老区人民丢脸!
把“沂蒙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这句话被再次提及。在采访中,这句话我听了无数遍,这也是“沂蒙山山水工程”的建设者,沂蒙山山上、山下、沂水河畔万万千千群众的共同心声。“沂蒙精神”像明灯一样在人们心中闪亮,是老区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力量源泉。
悠悠沂河流淌千里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加强对水生态的保护,提高水生态功能,构建安全、美丽的水生态环境是“沂蒙山山水工程”中的重要目标。
一、我国北方最大人工湿地公园
从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看,与河流相连,可以涵养净化水质、降解水的污染程度、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为各种动物提供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为水生物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优良的生存场所,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武河是沂河的重要支流,全长74公里,其中上游段在临沂境内有40公里,利用武河上游段的15公里建设面积约2万亩的湿地公园不仅为临沂市民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态之美的休闲观光之地,更有意义的是确保经湿地涵养的河水进入下游运河,确保南水北调东段的水质达标,这是老区人民的共识,也是我在采访中多次听到“我们老区要为南水北调作贡献”的最强音。
5月28日下午,我来到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的武河湿地,沿着武河右岸刚平整好还没有硬化的路基、已建成的木栈道由北向南边走边看。
此时,天空笼罩着一层薄雾,灰蒙蒙的。远处黄山镇的前黄山、后黄山、文曲山、前峰山、凤凰山时隐时现,而近处的景观桥、一个个滞流塘、一片片莲藕汪、五颜六色的水植物、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与流淌的河水与周边的农田、村庄浑然一体;成群的水鸟不时地在湖面上、芦苇荡中来回穿梭,野鸭、水鸡、白鹭、红燕在湖面上追逐嬉戏、共同构筑成一幅靓丽的生态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武河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候孝光介绍说,整个湿地公园建设计划分三期,目前正在沿河湿地实施第二期工程,工程结束后紧接着开始第三期工程,长度为25公里,这样武河在临沂境内的40公里,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形成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这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蓝图显示,公园建成后,中央公园、鸟类公园、湿地植物园、湿地探索园、湿地生产园、湿地休闲度假区和沂河休闲度假区、以及100多个生态小岛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武河两岸。
在湿地公园拦河水坝现场,近20辆自驾游的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开放区,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在木栈道上摄影拍照,或围坐在一起打着扑克牌。
我站在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听野鸭、水鸡、白鹭的歌唱。它们用不同的语种表达同一种欢乐,尽管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语言,却能毫无障碍地感知它们的快乐。水中不时腾空跃起一条条大白鲢,四周芦苇荡中飞出飞进不知名的飞禽,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通过现场采访及与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交谈,我对武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进展有了全面的了解。
武河湿地公园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及区域的生态平衡,使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不仅可以为水禽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繁茂的植物群丛也可以为水禽提供栖息繁殖所必需的安全空间,对于增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使用,将临沂市城区与自然空间有机衔接,提升了“大美临沂”的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有效解决了陷泥河、南涑河城区尾水净化问题,确保了上游水质达标,维护了淮河流域水质安全,实现了水生态的保护与生态功能的提升,自然景观与生态景观的融合,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沂河(右岸)水生态修复
兰山区李官镇位于沂河右岸,在主体功能区划上属于市、区未来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兰山区施庄水库位于沂河水系的蒙河支流上,其水系水生态修复以向阳河和南干渠生态修复为主体,形成源——廊道——汇”的完整生态系统结构,以水为脉,串联林田湖草,将林、田、路、渠、塘打造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系,实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目标。
工程自2022年3月实施以来,历时一年多,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收尾阶段。今年7月3日下午,我沿着向阳河到孔林水库的河岸边走边看。修复的干支渠向下游水系补水,已达到生态修复及林田灌溉目的;水系之间的连通补水,保证了河道沟渠“常流水”,河湖生态环境趋好;通过向阳河清淤疏浚,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通过河道拦蓄、汪塘综合整治、孔林水库库底截渗等措施,增加了蓄水量,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
在李官镇西朱里村,只见路边的6个汪塘都注满了河水。水面上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格外清秀雅洁,十多只白鹭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兰山区水务局局长李建堂说,过去,这6个汪塘只是在雨季时起到为向阳河泄洪的作用,春秋冬三季是干涸的。通过生态修复,汪塘一年四季都有水,通过汪塘向水渠引水灌溉农田,可使2万多亩农田受益。
兰山区施庄水库下游沂河右岸水系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构建了兰山区东北部区域“环状生态补水圈”,筑牢了兰山区北部的生态屏障。
三、沂河(左岸)水生态修复
临沂市河东区位于沂河左岸滩地,依据“生态问题 + 地理区位 + 生态要素”的思路,将重点治理区域划分为缓冲带生态修复单元、岸线生态修复单元、水、林、田连通修复工程单元、泄洪沟等4个支流生态修复单元。具体做法:
根据沂河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优选本地物种,科学配置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共修复人工湿地8.93万平方米,消减氮、磷、钾的排出量,有效净化了水质;在河岸边采用“多自然工法”的河岸处理技术,修复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岸线。采取植物绿化、生态护坡、滩涂修复等措施,对人工岸线进行必要改造,恢复岸线天然形态,保持岸线自然走势,打造自然化、绿植化、生态化岸线。见水、近水、亲水的水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在滩地构建生态缓冲带,达到控源减污,改善修复和重建水生态,优化群落结构的治理目的。在常水位线以上结合地势现状设置贯穿滩地的管理道路,在道路两侧各设置三米的植被缓冲带,加大植被缓冲带面积,构建多样化植被层次,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条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最大化消减污染物;在陆地,开展引水灌溉及土地提质改造。充分利用沂河优质水资源,引水入林入田,改善区域灌溉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一期工程改良土地630亩,干渠维修加固2.9公里,新建及改建渠道5.78公里,改建桥梁14座,改建节制闸及进水闸4座,新建分水闸4座,新建及改建分水口8座。
7月3日傍晚,我来到位于龙泉村长红岭灌区主干渠施工现场。河东区水务局副局长孙钦建介绍到,沂河二滩一期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是通过建设的长红坽灌区干渠引入沂河水,将沂河水送到2万多亩的农田里。
在施工现场,负责施工的东蒙水利公司总经理魏延鹏说,“长红坽主干渠有2公里长,涉及8个村的农田灌溉,工程从今年2月开始施工,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施工中最多投入人力都是附近的村民,为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机会。”
临沂市河东区沂河二滩一期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
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8平方公里,修复岸线4.86公里,生态湿地175.5亩,沂河青鲤虾栖息地7500亩、生态缓冲区652亩、改善农田及林地灌溉面积1.1万亩;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生态修复,使沂河滩地水环境日益改善,既可以提高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价值,又促进了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实施水、林、田连通修复工程,引水入田、引水入林,直接改善1.1万亩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在社会效益方面,工程创建了“生态修复+旅游”模式。修复了沂河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构建了“融入自然、品位文化、共享健康”的绿色生态长廊,与已建成临沂滨河景区连为一体,形成“百里绿道贯通上下、千米水面波涛荡漾、万亩河滩四季秀美”的城市湿地公园,沂河两岸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
陈国栋,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级研究员、文学创作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