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碧水壅高方出奇

编者按:“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实施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总体要求,为我国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如何坚持并运用好南水北调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如何加强现有工程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更好地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5月25日至28日,中国水利报采访组赴湖北、河南、河北等地,采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部位、重要节点,了解“南水”给受水区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探访沿线南水北调工作者守护供水线、生命线背后的坚守与付出。

5月26日,湖北省丹江口市。

沿着如纱似棉的平流雾逆流而上,一种争先恐后的涛声由远而近,及至跟前,一池碧海翻花拥翠,抬眼望处,一道巍峨雄壮的大坝豁然矗立。

丹江口库区的“千岛画廊”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丹江口水库大坝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登临坝顶,顿时可见水天浩渺,碧波万顷。拉升无人机,可见大坝似钢铁巨人的臂弯,揽住浩荡汉江和丹江,壅起无垠碧水。

这里就是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筑坝而成的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北京人吃水用水的70%就来自这里。

南水北调的一滴水,要在这里被大坝壅抬最高达170米,经过1432公里“长途跋涉”才能到达京津人民的水杯里。

监测大坝水平位移的引张线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这座大坝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没有大坝的安全,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58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73年建完。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唯一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于一体五利俱全的大型水利工程。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主体工程开工,大坝在162米的基础上“穿衣戴帽”加高至176.6米,使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到170米,正常蓄水位库容相应由174亿立方米增至290亿立方米。

实施大坝加高工程之后,考虑到新老坝体结合的特殊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对工程安全的要求更为严苛,全力推进大坝安全监测新老系统的整合和完善。

记者在坝顶从44坝段走进丹江口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中心站。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当天的水位、流量等各种数据。

“这是丹江口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信息平台。”当班值守人员陈慧敏说,利用BIM、空间移动网络等信息新技术,结合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控的需求,构建一个全域监控的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大坝变形、渗压、渗流、温度等各类信息,掌握整个枢纽的运行状态。

密布的监测点,编织了一张大坝安全守护网。中线水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胡雨新说:“丹江口水利枢纽总共有1812个监测点,可以对各个重要部位进行自动化监测。监测系统能够对数据即时采集、分析、传输、展示和应用,自动化传输,数字化管理,高效化运行。一旦发现异常数据,我们会及时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记者跟随工程管理人员深入到大坝廊道。这里分布着多种监测点、排水孔和测压管。尽管是夏季,但进入廊道就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正在巡查的工作人员打开廊道一侧的一个小门,房间里灯光明亮,地上墙上布满了多种监测设备。这里是应力水准测点,主要是监测坝体内部受力情况。

陶晶祥在操作离子色谱仪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陶晶祥和米长青进行水质分析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丹江电厂监测人员在廊道里进行日常巡查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胡雨新说:“监测人员就像大坝安全运行的‘医生’。从丹江口大坝建成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守护者为了大坝的安全运行,扛起重任,一年365天从未停止过对大坝的监测。”

中线水源公司制定《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蓄水期安全监测技术要求》《工程运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运行管理制度;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全力做好大坝安全监测、水情测报、大坝强震监测;安装钢网护栏墙,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围绕封闭区周界护栏、交通道口、坝面、码头、核心区等重要部位安装高清数字监控探头74个,主要通道和重点要害区域全覆盖……严密的制度和措施,为大坝穿上一层坚硬的“铠甲”。

大坝拦水只是基础,如何确保拦蓄的是人民期盼的好水,是南水北调的又一重大课题。

汉江的源头在陕西,汉江上游人民通过生态修复、关停并转高耗能工业企业等措施立体治污,为保护一库清水北流作出了贡献。

记者来到位于丹江口库区的“千岛画廊”,极目远眺,这里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形状各异的小岛如绿色宝石撒落水面,一派令人陶醉的秀美画卷。

水质的好坏光凭肉眼看还不行,必须要用科学数据说话。

记者来到位于丹江口大坝左岸坝头的中线水源工程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陶晶祥和米长青正在全神贯注操作水质分析仪器。

陶晶祥说,这个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中心实验室,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设置原子吸收室、原子荧光室、气质联用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还会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

陶岔渠首断面每日进行常规水质人工监测,7个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进行常规水质参数趋势监测,库区32个断面每月进行水质参数人工监测,每年进行109项全指标人工监测,还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中线水源公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可以精准捕获核心水源地水质的细微变动,及时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上报结果。

“站网建成后,实现了中线水源地水质状态的自动监测和信息的及时传输,大幅度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高效、科学的决策支撑信息。”中线水源公司副总经理齐耀华表示,通过规范的监测,公司对核心水源地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

向北奔涌的丹江水,见证着这群源头“哨兵”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坚守。通水以来,中线水源工程未发生安全运行事故,丹江口水库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超过380亿立方米的清澈丹江水流向北方,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

两江集翠始称善,大坝壅高方出奇。探访南水北调水源地,记者强烈地感受到碧水、大坝、监测、安全正是南水北调源头区造福沿线6700万人的关键词。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