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一个人 一座山 半生缘

■白舒婕

作为辽河的发源地,河北省平泉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7.8%,林业用地347.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28%。

平泉市林业局下辖七个国有林场。其中,大窝铺林场至今仍保存着华北地区最为完整的原始天然林次生群落,也是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在萨满时代的古老传说里,“树是山神”。

如今,猎人们搬走了,却有另一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森林里,成了这些“神灵”的守望者。

近日,记者奔赴平泉探访护林员的真实生活,并实地探访当地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

与大山为伴的守护者

从平泉辽河源山脚下一路爬上山。

在蔚蓝的天空衬托下,翠绿的植被,清澈的溪水,茂密笔直的白桦林,显得那么静谧和清绝;到了山顶,没有了森林的遮挡,山雾和冷风一下子扑面而来。8月的山风,打在身上,瞬间就已经透心凉。听当地人说,这里冬天的很冷,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其时,大雪封山,寸步难行。

再翻过一座山,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到达了海拔1738米的光秃山望火楼。这儿是平泉的最高点,也是大窝铺林场护林员于辉合的工作站。

今年55岁的于辉合出生在群山环绕的偏僻山村——柳溪镇张家营子村。初中毕业后,他回村务农;1991年,开始在原畜牧局张营子牧场工作;1996年,他被安排到县国有大窝铺林场担任护林员职务;1998年上山驻守。这一守,就是20年。

于辉合的工作看似简单,就是观察火情,一旦发展迅速锁定起火点并立刻上报给救火队。每天早上4点钟,天还没亮,就要出门巡山。一根拐杖,一个望远镜,每天都要徒步走上7、8个小时,这就是他的工作。他还有个小本本,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情况。

冬春季节,防火是重任。“一眼看不住就要出大事,压力特别大。”于辉合说,每到大雪封山之际,都需提早将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抢运上山。每年春季因为山上风大,线路老化,怕容易出现漏电现象,所以有几个月要断电。没电的时候就烧火、点蜡烛。

山上的日子不容易,要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每天清晨,于辉合起床后都到距离2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他舍不得用水洗澡,仅用毛巾沾湿擦拭。

2014年,望火楼被重新翻修后,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记者在望火楼内看到,办公桌上安装着监测设备和电视机、电脑,炕上被子和衣物摆放整齐,厨房里有简陋的设施和一口大铁锅,储物室角落里堆放着够一周用的蔬菜和生活必需品。采访当天正逢下雨,楼顶因长年风吹日晒已出现渗水,卧室的地上正放着水盆接雨水。

“儿子来过山上一次,住了一宿就跑了,再也不来了。”于辉合憨笑着说。

这个身材魁梧、朴实、憨厚的中年人,对着森林20年,不善言谈。谈及守林的艰辛,他淡淡地说:“领导既然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只能坚持下来,把工作做好。”

其实,最难熬的日子不是苦,而是寂寞。

山上的每天,没有网络,连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偶尔,妻子会来照顾他一段时日,于辉合渐渐淡忘了时间。记忆里,他20年没回家过过一个春节,甚至有7年没下过山。每到春节,看着山下万家灯火通明,而他只有一抹微弱的烛光陪伴,心中的孤独和酸楚或许只有自己能体会。

实在寂寞无聊了,哪怕顶着腰间盘突出的旧疾他也要出去巡山溜达。拄杖穿行于大山之中,这是于辉合2555天如一日的生活。

2010至今,他先后获得“二盟三市”森林草原防火先进个人、市森林资源保护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而在一个个荣誉背后,是鲜为人知和常人所不能忍耐的心血和汗水。这些与大山为伴的护林员,默默地守望着林场,像大树一样,坚韧挺拔,寂寥无声。

“林三代”:为守护大山接班

1988年出生的杨小鹏,是大窝铺林场的“林三代”,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护林员。

2010年,杨小鹏在海南上完大学后留在当地工作了两年。“我那时候喜欢闯,总觉得外面更好。后来考虑到离家太远,在外打拼又看不到前途,就决定回家了。”

杨小鹏大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跟林业完全不沾边。刚回来的时候他曾犹豫过,是否能像父辈们一样做好这份工作。那时候,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并没有真正热爱上护林这份工作。

刚开始工作的半年,他被安排护林巡山。

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山,一天要走好几个小时,有的地方还没有铺好路,遍地荆棘。十天半个月不能回家是很正常的事,这样枯燥的日子,对年纪轻轻的杨小鹏来说,起初非常不适应。

后来,他在下乡与农民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农民对护林员特别有感情,他们认为,护林员就是大山的“守护神”。“每次去都被热情的村民拉着吃饭聊天,从那个时候开始觉得心里特别温暖和有成就感,慢慢开始适应了。”杨小鹏笑着说。

杨小鹏告诉记者:“大山是祖先留下的资源宝库。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是大山,农民的希望也是大山,护林员的工作就是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林区。”他日常的主要工作有两项:防火和防止村民滥砍滥伐。#p#分页标题#e#

在护林的过程中,护林员经常要与进山滥砍滥伐的村民“斗智斗勇”。杨小鹏说,村民偷伐都是在半夜,很隐蔽,有时防不胜防,有些人被抓到后依然屡禁不止,甚至会跟护林员产生冲突。近两年,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思想意识出现了转变,也开始意识到了保护林区资源的重要性,滥砍滥伐现象明显大大减少。

在杨小鹏看来,防火比防伐更难,政府在防火工作上下的精力也更大。每年防火期长达8个月(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林场因地势海拔高、气候变化无常,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而雷电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元凶”。

杨小鹏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林区起火时的场面:“我整个人都吓傻了!因为林区都是高耸的白桦树,火都在树冠上,火势蔓延极快,就像天着了火一样,人站在树下就像被扔进烤炉。而且树冠火是无法扑灭的,只能等它自然熄灭,这也是很多森林火灾损失惨重的原因。”

在林场工作的这几年,杨小鹏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以前林场自负盈亏,由于经营不稳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2016年林场改革后,明确将7个国有林场界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现在工作稳定了,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曾经林场的年轻接班人寥寥无几。”杨小鹏相信,随着林场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林场,来守护这片生养自己的大山。

国有林场改革后的曙光

平泉最大的亮点就是国家3A著名景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这个位于大窝铺林场的公园,因其为辽河的发源地而得名。至今仍保存着华北地区最为完整的原始天然林次生群落。

当记者迈步在森林公园的木板栈道上,同行的杨小鹏告诉记者,这是当地政府为保护林区专门修的栈道。随着平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和森林执法体制的日益完善,当地林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而这些,都要归功于平泉国有林场改革的成效。

上世纪80年代,平泉撤销了正处级的大庙林管局,7个国有林场也由科级降为股级,全额变差额,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这种“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体制,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与绿色崛起、生态保护的新要求严重不适应。林场职工基本待遇难以保障,林场基础设施老化,缺乏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支撑,国有林场已处在被政策边缘化的境地。

特别是前些年,随着林业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更多地肩负起生态保护的职责,林场经营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国有林场在保生态与保工资的双重压力下,林场生产和职工生活都难以为继。可以说,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迫在眉睫。

为此,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并将统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纳入2016年全市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即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推进方案》。

对于国有林场改革的变化,身为护林员的于辉合和杨小鹏都深有感触。国有林场成为公益型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鼓舞了林场职工的工作热情。

平泉是绿色的,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是平泉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如今,平泉依托国有林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生态食品、林区养殖等特色经济,不断激发林场活力。例如黄土梁子林场的富硒食用菌、大窝铺林场的森林旅游、打鹿沟林场的特色养殖等都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平泉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晓光说,下一步,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继续利用好绿色资源,深挖生态文化,推动由绿水青山带来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式发展。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