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始足下 行之贵日新 ——对基层民生报道的思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部涉及到人,大部分内容涉及民生,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生活目标,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内在追求和发展动力。报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展示民生幸福,既是中国劳动保障报的职责定位,也是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聚焦就业、社保、劳动关系、技能人才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记者采写的《“水晶鞋”背后的技能奥秘——听技能大师刘宏讲解冬奥会滑雪大跳台的技术含量》获评中国记协“新春走基层”优秀作品。
在2024年“新春走基层”报道中,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派出19名编辑记者,共计33人次参加采访报道,采编人员的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苏、江西、安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南、贵州、甘肃、宁夏等17个省份。采访主题包括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技能培训、劳务品牌、世界技能大赛训练、第十四届冬运会、退补渔民、动车维修,以及旅游促就业、春晚上的技能劳动者、速裁庭、企业复苏等。作品体裁既有现场短新闻,也有消息、评论;既有单篇作品,也有专版;既有文字作品,也有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刊发作品的平台,有报纸、杂志,更有网站和新媒体。期间,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共发稿135篇,其中报纸发稿33篇,网站发稿33篇,微信发稿36篇,微博发稿33篇,稿件微信、微博总播放量超过3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春走基层特辑 视频作品《坚守》
2月1日,记者来到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采访“动车维修”机械师群体。8年前,2016年12月,记者曾经到访青岛动车段,采访当时刚刚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动车段机械师刘波。8年后,重新来到青岛动车段,记者心中有许多问题待解。8年时间里,“动车维修”技术有了什么新的发展?机械师刘波的职业生涯会有哪些新的变化?青岛动车段的机械师群体会有什么变化?动车维修是一种常规维护,每一辆动车上线运行后回到动车段后都要进行维修,青岛动车段如何保证机械师们持续输出的工作热情?记者期待刘波个人的职业生涯能有新的发展,更期待对青岛动车段的机械师群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陆占奇在采访现场
在采访中得到的答案是令人欣喜的。刘波已经脱离一线维修队伍,专职从事教学培训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青年机械师人才成长起来,担当起动车维修的重任。动车维修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维修技能越来越精细,动车运行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刘波告诉记者,2023年的机械师培训内容有了明显增加,班次增长了两倍。
培训内容的增加,培训班次的增长背后,是动车维修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源自动车维修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进一步采访中得知,青岛动车段现有2800名机械师,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人,记者采访的7人中,年龄最大的机械师26岁,最小的刚刚毕业一年,却已经承担起重大维修任务。
2月1日晚至2月2日凌晨,经过一夜抢修,青岛动车段完成了36辆动车的检修工作,破了动车段一夜检修33辆动车的历史记录。之后,记者写成现场报道《守护高铁归家路——走访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以融媒体方式刊发,在微信上阅读量达到3375人次,点赞量157个,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这一次的采访也让记者对新春走基层报道的常走常新有了许多思考。基层年年走,新闻日日报,如何才能走出新意、报出特点?这是一个所有媒体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报道内容相对固化的行业媒体来说,考验更加严峻,回答更加艰难。对此,我的理解是继续强“四力”,坚持走基层,记者应该行走在基层一线,到新闻源头去“采鲜菜”“捉活鱼”,让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内容丰富报道内容,让报道对象鲜活的工作生活状态点亮新闻报道,使之色彩斑斓、多姿多彩。一篇篇精彩的“新春走基层”佳作,正是记者们强“四力”、走基层的劳动成果。“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既是媒体融合报道的新闻实践,也是采编人员强“四力”的磨刀石。
千里始足下,走出去是做好民生报道的前提。走出去,走到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才有可能做好民生报道的基础。距离群众越近,越能减少幻象、不合理的想象,克服思路的混乱、思维的迷茫,接近事物本来的样貌,接受朴素真理的熏陶,越能从本质上把握采访对象。文章要短,旅程要长。春节期间,在外务工人员如何顺利返乡过年,春节后如何快速安全返岗,关乎祥和春运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企业用工,进而影响着经济复苏的整体形势,影响深远。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滁州人社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点对点”集中有组织输出活动,护送在滁州打工的甘南州夏河县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记者以此为切入点,乘坐火车、大巴车,历经34小时行程,深入报道了两地协作,帮助藏族同胞回乡过年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地方政府在深化劳务协作、服务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文章通过生动的现场描述,展现了藏族同胞依靠奋斗过上幸福生活的生动场面,展示了安徽与甘肃人社部门协调资源、组织保障等的解决急难愁盼的为民情怀。作品既有跨越千里的变换,又有微观的现场描写,生动展示了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
枝叶总关情,群众视角是做好民生报道的关键。走到群众身边还不够,还要从心理上贴近群众,细心体味群众的感受,用带着感情的笔,记叙群众的期盼,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群众的心里期待与现实的差距。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甘肃省人社系统倾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仅仅走到群众之中还不够,还要以关切的目光关注群众的需要,从群众的视角观察人社系统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有了这样的心理铺垫,记者的报道生动展现出人社部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组织企业到灾区招聘员工,为受灾群众提供高薪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助力重建家园,帮助受灾群众稳就业、提技能等。在群众视角下的报道,才显得那么有力量,报道效果才会那么好。
行之贵日新,新视点是民生报道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新”即是深,是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后的新发现和新表达。前者是指在采访实践中挖掘出的新事物、新思路、新经验、新典型,后者是指对这些新事物、新思路、新经验、新典型的新表达。事物的新发展,是新闻报道之“新”的源泉。在青岛动车段一天一夜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动车段内老一代的动车维修机械师还在岗位上拼搏,新一辈的机械师已经成长成才,即老当益壮与新人辈出交相辉映,推进动车维修技术日益精细,动车运行安全越来越有保障。而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职业自豪感,又推进着机械师们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用之于动车维修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和动车维修事业的兴旺相互促进,在共同的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了双赢。这样的感悟升华了报道主题,即记者通过对机械师群体的描述,不仅阐释了春节期间动车安全运行的保障源泉,也进一步揭示出机械师队伍的岗位成长与动车安全运行的良性互动关系,表明两者间的双向的高质量发展,恰恰是青岛动车段高质量发展的底蕴。(作者系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总编室主任陆占奇)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