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与合理应用网络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互过程中的基本符号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空间中衍生出一种新型语言表征系统——网络语言。探析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积极影响与未来前景,将为其更好发展与应用带来可能。
产生原因
网络语言的产生,或出于网络空间特殊情境下出现的代偿机制。凯伊(Linda K. Kaye)等人认为,传统文本交互方式可以成为传达口头信息的有效工具,但缺乏与面对面互动相关的微妙的非语言行为。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文本沟通效果受到削弱,因而在代偿机制的作用下使用数字信号(如拼音缩写和表情符号)的网络语言迅速发展起来,以弥补人们在互联网上减少的非语言通道。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消除了消息背后的交流意图的歧义,在交流中具有重要的语言和非语言功能。
网络语言是社交关系推动下满足互动需求的必然选择。米德(G. H. Mead)提出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靳宇倡等人通过元分析发现,在社交关系的建立下,个体会出于动机驱动产生互动需求,继而信息的接收者和发出者会通过符号编码满足互动和自我角色建构的需求。表情符号是一种符号编码,且较之文本符号更具视觉特性,更容易在社交情景下使交流具有趣味性。朱伊特(Carey Jewitt)等人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指出,文本中的每个符号都被理解为有动机的,即发出者会选择适合他们预期目的的符号,然后由接收者“重新塑造”,后者通过自己的个人视角来观察符号、提取意义。在更广泛的发出者和接收者的互动之下,表情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普遍意义,继而传播开来。
网络语言是全球化浪潮下生活节奏加快的重要体现。科斯蒂纳(N. Kostina)认为,缩写语是一种有效的构词方式,语言缩写表现了语言节约的原则,体现了构词倾向,反映了当今全球化的趋势。翁丽认为,快节奏的倍速生活模式催生了一系列拼音缩写网络流行语,因为大众愈发倾向快速便捷的表达方式,使得网络语言由“减字缩略”逐渐发展为“无字缩略”。柯内瓦尔(Mayank Kejriwal)等人指出,表情符号是一种象形文字,虽然它不是任何自然语言的标准词汇的一部分,但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质。表情符号即使存在跨文化差异,但仍具有跨越语言界限创造意义的强大生命力,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共享语言。
网络语言是群体认同驱动下求异与从众双重心理的结果。无论是拼音缩写还是表情符号,最先都是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开来的。陈迪安指出,拼音缩写词本质上是亚文化的体现,进入该圈层的个体会出于获得群体认同感的目的和求异心理接纳小众圈层的特征,圈层中的个体使用共同创建的特殊语言系统可强化其群体认同感。魏曼指出,在该圈层的文化得到传播后,外圈层的个体接触这些文化后,出于从众的心理而迎合新潮流便会模仿与再创造。因此,青少年群体的求异与从众心理加速了网络语言的传播。
积极影响
作为新型语言表征系统,网络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简化认知,促进沟通。文本交流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交际性信息较少。在面对面交流时,面部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线索发挥着基本的交际功能,可提供上下文信息,有助于处理和理解口头信息以及有关他人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的社会信息。网络语言中的表情符号具有面对面交流中使用的非语言线索功能,引入表情符号可弥补文本信息交际性不强的问题。罗德里格斯(David L. Rodrigues)等人发现,表情符号可以帮助个人决定在收到陌生人的消息时是否回复,并建立特定的期望来指导这种沟通,有助于维护和增强社会关系。加西亚(Charlotte Garcia)等人发现,表情图片可弥补书面交流中缺乏的非语言线索,并在成功的代际沟通中发挥有益作用。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促进有效沟通。
第二,表达情感,维护形象。在网络信息交互中,特别是基于文本的交互,较难分享非语言线索,而理解情感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非语言线索的解读。表情符号较之文本信息更具简约性和丰富性,甚至可以反映用户的个性,从而达到个体印象管理的目的。赖尔登(Monica A. Riordan)通过实验表明,含表情符号的消息被认为比没有表情符号的消息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基调。刘楚楚等人证实了通过表情符号嵌入可提高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布特(Isabelle Boutet)等人发现,对发送者的情绪状态的解释由表情符号的情感价值驱动,正性表情符号会增加发件人的感知温暖,而表情符号的效价与文本信息的效价之间的不协调会阻碍对口头信息内容的处理。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特别是正面表情符号,可改善人际沟通,表达感受,并在社交驱动的数字互动中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让人们表达合适的情感,维护良好的形象。
第三,拓展功能,提升价值。作为数字通信的一部分,一种新兴的通信方法——表情符号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平台采用。表情符号不再局限于传统人际沟通的范围,其功能特性得到拓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麦克肖恩(Lindsay McShane)等人发现,表情符号使用与品牌参与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网络表情符号俏皮感的感知在其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池恩熙(Eunhee Ko)等人发现,表情符号的存在与消费者的参与度呈正相关,加入表情符号会增加消费者在购买品牌相关内容时的参与度。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拓展商品的功能,提升品牌价值。
未来前景
当前,网络语言已越发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网络语言影响力的不断加大,我们不仅需要深思其形成原因,更需要斟酌如何合理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发挥其优点并应用于实践。
第一,理性对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虽已蔚然成风,但仍要反思这样的社会现象是否应提倡。汪振军和陈梦指出,频繁使用表情符号这种“抽象化的文本”可能会降低沟通效率,造成意义沟通的双向障碍,影响社会互动行为的良性开展。刘锦华则认为,我们要相信语言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不具有真正生命力的字母词终会被历史淘汰,对其应持包容态度。在面对新事物时,我们需要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既不对其视如敝屣,也不将其奉为圭臬,而是要理性辩证地看待。
第二,探寻网络语言的生理基础。当前已有一定数量的实证研究对网络语言进行了探索。赵秀凤等人的研究表明,网络表情符号在上下文中的语义处理与单词不同,其含义在句子级别更难处理。甘蒂瓦(Carlos Gantiva)等人发现,表情符号面孔增加了结构编码过程。未来的网络语言研究还需要突破原有研究模式,通过广视角、宽领域、多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加入更多技术手段(如fMRI、生理反馈技术等)继续探寻神经生理基础。表情符号特别是面部表情符号与真实的面孔表情在识别时与大脑相关神经区域激活情况是否相同,拼音缩写词与原汉语词在识别与解码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等,未来仍需要不断探索。
第三,拓展网络语言应用领域。表情符号除本身的语言表征功能与商业价值外,还可拓展更多应用领域,实现功能提升。西格尔(Robert M. Siegel)等人将表情符号应用于儿童食品健康教育领域。马伦戈(Davide Marengo)等人的研究表明,表情符号可用于开发一种无需语言的性格评估工具。黄美怡等人发现,基于表情符号的点探测范式在鉴别抑郁与健康人群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荣世月等人将表情符号与通信领域相融合,为软件工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刘思颖发现,30个月大的幼儿就会识别常用的表情符号。不过,将表情符号作为早教材料对于婴幼儿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目前仍未探明,这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网络语言表征系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方式,成为在线交流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网络语言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和重构社会。未来我们可以以此为鉴,从多个维度对网络语言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