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乡村中找寻幸福密码
在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网格员吴贤艳(左)与村里的大学女生梁琼英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风光。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雪域高原上盛开的每一朵格桑花,戈壁滩上行走的每一峰骆驼,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也从没有屈服于自然的严酷,而是渴望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信普遍服务吹响了号角。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99%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宽带和4G信号双覆盖。信息通信技术从里到外改写着千村万寨的面貌——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特色产业深植厚土、遍地开花。美丽的数字乡村正大踏步走来,一幅农牧民乐业、农牧区致富的画卷徐徐展开……
通了网,这里不再是生命禁区!
翻雪山、穿林海、过溜索……对于西藏移动公司计划建设部工程建设中心经理次仁吉美来说,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建基站,这些早已成为必备的“技能”。
“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林芝市墨脱县曾经被称为“高原孤岛”。2021年秋天,为了给墨脱县墨脱镇最偏远的亚东村扎布拉建设4G基站,次仁吉美带着30多人的基站建设小队一走就是三天三夜。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雅鲁藏布江湍流,不时还伴随西瓜大小的雪块从山上滑落。
“藏东林芝地区是西藏最大的林区,从墨脱镇进村的路上,就要穿过一大片树林。树林里行走,马是根本借不上力的,重达几十斤的设备器材全靠人驮着。晚上基站工人只能支个帐篷席地而躺,还要小心提防毒蛇、蚂蝗等危险生物。”次仁吉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面对永久性高原冻土层,挖掘机也使不上力,工人们用牛粪烧了3个小时,才安插了几根杆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历时30多天,他们终于完成了亚东村扎布拉4G基站建设。
走过茫茫雪原,才知太阳的炽热;经过漫漫长夜,才能拥抱黎明的彩霞。在广袤的雪域高原,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通信人冒着严寒、缺氧、自然灾害频发的艰险,经过7年时间,让一座座“生命通信站”拔地而起。2021年西藏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宽带”,99%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宽带和4G信号双覆盖。
“通了网,这里不再是生命禁区!”次仁吉美感慨道。网络把西藏与万千世界联系起来,让藏区人民心中有了幸福的归属,更让百姓的生产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边境乡,基础设施落后,生活艰苦留不住人。从山南市隆子县城出发前往玉麦乡,光秃秃的山坡上只有些许植被和格桑花“驻守”。光纤宽带和4G移动网络走进玉麦乡之后,把这个与世隔绝之地,变成了宜居乐业的“惠民家宽示范乡”,吸引了67户230多名农牧民像“格桑花”一样在雪域边陲安了家。
为保障我国广袤土地所有行政村、贫困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居民都“用得上”网络,国家建立了“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主体推进”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工信部、财政部先后部署七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累计支持了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如今,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51.2万个村级单位实现网络覆盖,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5G智慧项圈,牧民增收的“驼铃”
在新疆阿勒泰吉木乃县牧民眼中,驼毛可做毛织品,驼皮可制革,驼奶有营养……而带着5G智慧项圈的骆驼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宝贝”。
吉木乃县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曾经戈壁连天,县域内无河流,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吉木乃县把产业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19年在县里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骆驼养殖基地——“万驼园”产业园。
“万驼园”把光秃秃的戈壁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场,4.5万个足球场大的面积足以成为骆驼的“饲草种植园”,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智慧化生态有机牧场。蓝天白云下,戈壁草原间,上千峰骆驼星星点点,悠然觅食,为数以万计的牧民带来了产业增收的新希望。
和牛羊放牧不同,骆驼喜欢顺着有草的地方肆意溜达,在戈壁中呆上几个月都不成问题。也正因如此,骆驼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去年6月,吉木乃县骆驼散养户金恩斯汗连续几周发现自家的骆驼丢失。循声而来的阿勒泰移动公司为金恩斯汗家剩余的十几峰骆驼戴上了5G智慧项圈,骆驼无论走到戈壁滩哪个位置,金恩斯汗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时追踪。
“为了促进畜牧业‘智慧化’转型,帮助骆驼养殖产业实现增收,吉木乃移动在骆驼活动区、产业园全面实现4G、宽带网络覆盖,在产业园实现700M 5G全覆盖,开启了智慧养殖新模式。”新疆阿勒泰移动吉木乃县分公司经理张永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最近,吉木乃移动陆续为“万驼园”产业园区里的骆驼戴上智慧项圈,养殖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每只骆驼每天的运动量和健康状况,实现远程放牧和畜牧的科学精准管理。
不仅如此,张永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万驼园”产业园里的智慧畜牧平台每天会将骆驼的信息进行汇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让市场管理部门掌握全县骆驼的分布、流向、存栏、配种、检疫等情况,帮助当地做好整县的销售方向和价格趋势预判,为牧民销售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群骆驼,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目前“万驼园”已定居40户牧民和50余名工人,其中不乏年入百万的养殖户。截至目前,“万驼园”已辐射带动全县骆驼存拦达4780峰,带动整个吉木乃县1051户近3000人年均增收2146元。
数字技术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束缚山乡发展的枷锁,孕育出新经济的绚丽花朵。我国51.2万个山乡百姓不离土、不离乡,照样奔小康。
“送医下乡”,5G网络来帮忙
初夏的雨季,野生蘑菇进入了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中毒的易发季节。202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地区雨水充沛,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大枧村白沙井屯、上宅村江家屯先后出现了两波村民共19人,因食用野生菌出现严重昏迷等症状的情况。
接诊后,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县人民医院)发起远程紧急“会诊”的请求,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时间组织急诊科、重症科、肾内科、消化内科专家,通过5G专网进行远程会诊,同时派出4辆救护车、100套灌流器和20多台血透机到县城实施抢救。
毒蘑菇中的毒素较为复杂,常规烹调方式不能破坏其有毒成份,且没有特效解毒药,如果引起脏器中毒损伤则病情凶险。“当时,19位中毒者中有2位情况较为危急。县人民医院距离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车程近3小时,如果没有远程会诊,第一时间让医生摸清病情,而是让患者自行转诊到大医院,也许会在就医的途中发生意外……”县人民医院院长曾凝对记者回忆起这则病案时仍心有余悸。
还有另一则案例,也让曾凝记忆犹新。
今年2月,一位44岁的男性胸痛患者来到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卫生院就诊,检查结果同步上传到5G远程会诊系统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唐勇很快给出了“急性心梗”的诊断,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的状况。唐勇通过会诊平台远程指导乡卫生院医生为患者进行心肌三连等检查化验,为后续介入诊疗做药物准备。与此同时,县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前来抢救,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在贫困人口之中,有85%的家庭是因病致贫。针对山乡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保障问题,利用智慧化医疗帮扶模式,能有效控制因重大疾病致贫和返贫的风险。
据曾凝介绍,在县人民医院,远程医疗的案例,每周都有好几起。恭城瑶族自治县下辖5镇4乡,距离县人民医院最远的三江乡直线距离50多公里,道路难行,车程要两个多小时。
让小病不用出乡,大病不用出县,降低患者看病开销,2018年,县人民医院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成全托管式紧密型医联体,实现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9个乡镇1个矿区的有效联动和区域覆盖。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2020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中国电信5G专线网络,率先在广西开通了5G远程门诊业务,县域就诊率从2017年的70.2%提高到2021年的90.2%。依托5G高速网络,远程医疗系统让市、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县乡两地医生通过“屏对屏”,让没必要跑来县医院看病拿药的患者,在乡镇医院就能把病看利索。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建设一体化村医室,将乡镇的医疗条件进一步下沉到村里。”曾凝告诉记者,待到条件具备时,将打通恭城瑶族自治县下面的117个行政村的一体化村医室,村医院将成为我们乡镇卫生院外聘的一个门诊分站点和县级医院的一个急救分站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