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中心:科技创新担重任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38家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化4家工程中心被纳入其中
8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38家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涉及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中国石化4家工程中心被纳入其中。这标志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优化整合后整装再出发,将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依托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的研发主体,已经存在数十年,定期进行评价。但是,不同于以往,这一次是深度优化整合。
为什么要大刀阔斧地优化整合?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加上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必须进一步激发国家创新体系活力,打造新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创新体系,指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技力量等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作为当中一环,工程中心多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中心投入产出比低,造成资源浪费,有些在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优化整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十分突出。
国家发改委2020年7月14日发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于9月1日启动对工程中心的优化整合。这次遴选标准更加严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方向更加明确,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强化自身建设三大方面计分,重新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序列38家工程中心中,依托企业为主体建设的为18家,占47.4%。“从评分项中就可以看出,评选重点不仅是要创新,更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最终推动产业发展。企业既有生产能力,又有市场经验,具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的能力,而且通过创新成果产业化壮大规模、提升效益是企业的内在需求,是创新创造的天然沃土。”专家指出,这也是我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原因。
历史经验也证明,很多重大科技突破来自企业,科技成果工业化也是通过企业实现的。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是中国石化4家工程中心入选新序列的原因。
面向国家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石科院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工程中心取得国6柴油和国6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浆态床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成套技术等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并推动工业化应用。北化院聚烯烃工程中心在绿色抗菌合成树脂的关键性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发力,实现工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
面向国家芳烃、新型煤化工发展等重大技术需求,石科院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工程中心开发第二代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上海院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工程中心成功开发高效甲醇制烯烃(S-MTO)全流程技术,并实现工业化。
面向国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北化院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工程中心在新材料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推动溶聚丁苯橡胶技术、丁苯热塑性弹性体技术、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技术等一系列重要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带动产业发展。
面向国家基础研究创新发展需求,上海院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中心成功合成新型结构分子筛,获国际分子筛协会授予新工程结构代码,实现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未来 ,随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大型央企突出的政治、技术、人才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为创新体系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中国石化主动作为,把“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入核心职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出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布局,搭建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这将进一步为所属研究院建设工程中心提供坚强支撑,助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