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86年前,黔北重镇遵义,一场特殊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写下红军长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遵义,乃至整个贵州,都和红色精神紧密相连。贵州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在这里,红军一路播撒红色种子,一代代的黔贵儿女传承红色基因。86载春去秋来,贫穷落后的贵州发生了辉煌巨变。2020年,贵州省GDP总量达到17826.56亿元,同比增速4.5%,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金融时报》记者走进贵州,探寻多彩贵州中的那抹“金”色印迹。
生态文明之路
素有“黔北边城”之称的赤水市,因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在赤水市丙安古镇,一排排吊脚楼悬在半山岩石上,掩映在苍翠竹海中。吊脚楼下赤水河缓缓流淌,河对面竖立着“丙安红军渡口”纪念碑。1935年1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由此北渡赤水河,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80多年过去了,赤水人民再渡赤水出奇兵,退耕还竹,把赤水建设成为人均竹林面积全国第一的绿色家园,为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生态保护绿色示范屏障。
如今,竹产业已成为赤水最大的产业。以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天化”)25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为龙头,赤水形成了造纸、竹地板、竹生态食品等涉及10多个领域近300个品种的竹产业链条。
赤天化主要生产竹浆板和原纸,产品市场占有率15%,对竹原料及劳务分包需求量巨大,上游供应商就有600多家。
赤水市天台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就是赤天化的上游供应商之一,合作社收购农民的竹子进行粗加工后供应给赤天化。在合作社的露天加工基地,记者看到一台竹子切片机正在隆隆声中作业,在传输带上,一根根竹子通过切片机变成了一节节扁片,再通过传输带直接倾倒进运输车里。合作社负责人官仕明指着竹子说:“我们收购竹子时都是和竹农实时结账,以前,每到收购旺季,由于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导致收不上竹子。现在有了贷款,问题就解决了。”
官仕明说的贷款是人行赤水市支行为解决竹产业发展融资难题,运用再贷款资金,按1∶1杠杆运作模式,引导赤水市农信联社推出符合供应链融资的金融产品“竹链贷”,合作社利用赤天化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系统对接确认应收账款。官仕明告诉记者,2020年4月以来,合作社获得信用社发放的“竹链贷”200万元,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比往年同期多收购竹原料5500多吨。
人行赤水市支行副行长吴涛说:“我们推动赤天化、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系统对接,实现了贵州省首笔全流程线上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批量上传应付账款,有效解决了账款确认难和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破解了竹产业上游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难问题。”记者获悉,今年3月,“竹链贷”已入选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在“竹链贷”的支持下,截至2021年5月末,赤天化64家上游供应商运用应收账款获得银行授信36550万元,首贷获得率从以前的4.17%提升到现在的96.88%,极大地助推了赤天化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该项目每年可直接减少向赤水河排入泥沙量400万吨以上。
作为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污染、筑坝蓄水的长江支流,赤水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生态价值弥足珍贵。在金融的支持下,贵州这道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愈发坚固。
数字经济之路
6月的贵安新区,绿树掩映,凉爽宜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这里年均气温15℃、电力充沛电价便宜、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有着发展大数据中心业务的先天优势。
据此,贵州将“大数据”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乘势”的精彩“三级跳”,逐渐成为“中国数谷”。大数据不断赋能各行各业,酱香酒,这一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也乘着“大数据”的东风,在金融科技赋能下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仁怀市,有大量的中小酒厂。一直以来,基酒评价标准不统一、仓储质押监管不规范、处置渠道不通畅、信贷产品期限不匹配等因素成为这些中小企业融资的“拦路虎”。
“我们从国家战略、贵州省实际、建行总行新金融理念三个层面充分认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酱香酒产业+金融+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新金融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酱香酒生产可认证、品质可评估、价值可定价。”建行贵州省分行酱酒客户经营中心负责人吴文飚说。
在建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建设的30万吨酱酒智能仓储基地,一个个“吨坛”整整齐齐排放在一起,每坛存有基酒一千公斤。每坛酒均有唯一的二维码,记者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仪器一扫,其轮次、品质、年份、权属等“身份信息”立即弹了出来。坛子封口处有RFID芯片等防盗装置,一旦有碰触封口、移动坛子、偷换基酒等行为,仁怀酒投公司、产权人、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后台会同时收到警报,杜绝了基酒被置换、偷盗的可能性,实现了酱酒从动产向不动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建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推出“e信通”“e销通”“酱酒通”等金融产品,契合了酱酒产业生产周期长、上下游购销活跃的特点。
2020年9月,建行贵州省分行打造的中国(贵州)酱香酒交易中心综合服务平台一期项目成功发布上线,为仁怀乃至贵州特色产业发展再助金融之力。
当前,贵州大数据上下游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即一个千亿级投资规模的数据中心聚集区、一个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个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毛胤强说。
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超过15%,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有了大数据这个高速马达,贵州开始了“云上”飞速发展。
乡村振兴之路
小青瓦、坡屋顶、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一栋栋风格独特的黔北民居坐落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这里就是被中外媒体誉为“中国式欧洲农村”的遵义湄潭县田家沟。
湄潭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抗战期间浙大西迁到湄潭后,带来了先进的茶叶栽培技术和炒茶工艺,改变了湄潭乃至贵州茶叶的发展历程,更改善了当地民生。
“我们在田家沟建立第一个信用组,农户可以直接获得信用贷款。我们村发展的成功,得益于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支书伍荣明对记者说。目前该村共45户,茶园面积545亩,茶叶加工厂7家。靠着茶产业,家家走上了小康路。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整个湄潭县都在围绕茶叶作大文章,2020年启动了湄潭县乡村振兴一期项目。成立于2018年的贵州茗城农商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湄潭县属重要国有企业,也是该项目的主要实施企业。金融机构采用拼盘方式计划发放一期项目贷款28亿元,积极支持公司以发展茶产业补短板。
整个项目采用“金融+龙头公司+股份经济组织+农户”的方式推进,茶叶种植板块涉及流转和合作茶园46万亩,项目建成后将惠及湄潭20余万茶农、2000多家生产大户和小微企业,在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基础上继续把湄潭建成全国最大的“欧标+有基”的茶青原产地。“我们能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该公司董事长徐汝华感激地说。
“到湄潭当农民去”。近年来,这句广告语在黔北地区广为流传,成为湄潭县乡村振兴的最真实写照。
湄潭县只是贵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贵州大地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实现了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
这“千年之变”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20年底,贵州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532.98亿元,比2016年增长81.60%,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这是由田家沟村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唱词,道出了迈入新生活农民的感激心声。
2021年春节前夕,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意义作了进一步深刻阐述,要求贵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并对贵州下一步发展赋予了“四新”重大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贵州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儿女们踏上新征程。
责任编辑: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