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深耕内容 聚力融合 讲好新时代水利故事 ——中国水利报社的融媒创新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举措,成为指导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行动指南。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越来越多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国水利报社作为全国水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主平台,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导向、站稳人民立场,立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深耕优质内容,聚力融合传播,通过持续提升政策信息的解读力、重大选题的策划力、优质资源的统筹力、技术赋能的创新力,制作推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融媒体特色产品,促进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一、坚持内容至上: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优质内容始终是互联网传播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生产力。中国水利报社坚持内容至上,打造融媒精品,以高质量赢得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构筑主流舆论的新高地。

1.党媒站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不管媒体形态如何演变,党媒属性都不会改变。中国水利报社牢记“党媒姓党”,把握正确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聚焦“国之大者”,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展开新闻宣传,将高站位作为开展水利新闻宣传的“定盘星”“压舱石”,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昂扬,真正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突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阐释解读,形成强大宣传声势。集中力量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胸怀祖国江河山川、心系民族千秋福祉的深度传播,推动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领悟贯彻,重点打造、陆续推出《“我把护好一江水的故事讲给总书记听”》《总书记牵挂的“中央水塔”,每一滴水都“肩负重任”!》《总书记考察的这两处水利工程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系列节点、反响、回访报道,以打动人心的故事、入情入理的叙事、耳目一新的呈现,生动阐释思想伟力。

抢抓网络传播平台重要阵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着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年创新推出网络互动访谈节目《听!奋进的声音》,运用“虚拟演播室+”系统,以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互动的方式,通过“厅局长说”和“青年说”两个子栏目,邀请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优秀青年,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谈认识、谈落实,用新故事和新形态进一步展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新作为。

2.策划精巧,踩好“鼓点”报出“亮点”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脚步逐渐加快,对新媒体产品的要求也从简单的“内容+新媒体包装”转变为内容、形式与技术的“形神合一”,倒逼新媒体从业人员从选题、策划环节寻求突破和融合。

2023年,为展现三峡工程后续运行管理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民生改善等丰硕成果,我们提前大半年策划,将“三峡后续工作”这一大主题,解构在生动的新闻故事、贴近的生活落点和动人的纪实影像中,推出《新三峡的幸福回响》大型融媒体报道,以“视频专题片+网络融媒体专题+H5交互作品”多元化形式进行全方面呈现。其中,系列视频专题片突出新闻的深度性,以新闻纪实的方式展示三峡后续工作不同方面取得的成效;H5注重用户体验,运用互动和VR技术,让用户沉浸式“穿越”到“列车D953”的旅程中,感受三峡库区城市的变化;网络专题注重整体的呈现和内容的整合。H5交互作品《D953,我来了!》一经推出,微信单平台阅读量达10万+,读者留言表示“选题旧事添新意,视野文笔有深度,为主创点赞”“非常棒,这种宣传理念值得推荐”。

3.瞄准需求,实现与年轻用户“双向奔赴”

要提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话语权和传播力,就要抓住年轻受众的眼和心。根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人,其中40岁以下的网友占64.5%,网友年龄多元化、年轻化是显著特点。这就需要主流媒体重视新闻产品与用户的契合度,与年轻人主动“握手拥抱”。

中国水利报社坚持用户思维,把创意作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竞争力,抓住热点,让新媒体产品直达年轻派圈层,提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话语权和传播力。例如我们积极运用创意海报、手绘长图、短视频、H5、数据新闻等多元化表现形式吸引年轻受众,策划推出《秒懂水事》原创系列科普短视频,将晦涩的水利专业知识深度加工,结合深入浅出且轻松诙谐的文案、配音和MG动画演示,“掰开揉碎”分享给用户,形成了既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又具有特色鲜明的新媒体产品。

4.讲暖故事,以小切口叙事赋能柔性传播

柔性传播以丰富报道的故事结构为基础,赋予报道柔性的表达方式,是主流媒体在融媒时代进行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能使主流媒体更好担负起融媒时代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重任。

中国水利报社秉持“讲好水利故事”的初心,以软笔力描绘新闻,以暖新闻温暖人心,通过“化硬为柔”,让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感到温暖和感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我们“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表现大时代”,将报道视角瞄准水利基层,用有温度、有共情的叙事情节,让大主题更具人情味。2023年年初,中国水利报社与新华社现场云、中国行业报协会联合出品了《实干中国|黄河水文“哨兵”战凌记》,将黄河水文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在极寒天气下毫不松懈的实干,通过有网感的新媒体语境和可视化内容一一展现。报道推出后,列入新华社当日重点报道top10,获冠新华全媒+。一周时间,超过300家媒体平台转载,全网阅读量超过6300万人次,实现了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同频共振。

二、坚持集成发力:为优质内容生产增添动能

要让主流声音牢牢占领互联网舆论场,必须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作为行业媒体,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迫切需要加大采编力量的整合,集成发力,以更符合现代网络传播规律的新“打法”,持续激发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助力融合传播落地落实。

1.强化机制保障,推进内容供给侧创新

近两年来,中国水利报社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建立适应“移动优先”策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为目标,不断打通传统媒体流程堵点,最大程度解放媒体生产力。

在创新融媒体制机制上,我们建立了与水利部各司局对接的“跑口记者”制度,搭建起新闻宣传和水利中心工作的“快速通道”,有效提升宣传报道快速反应能力;我们建立了重大报道融媒体响应保障机制,以融合报道为组织形式,打通版面页面、大屏小屏;我们制定出台社内优秀作品月奖评选激励办法,注重结果使用,激励多出融合报道、精品力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重视人才培养考察和专业结构优化,加大培训力度,试行轮岗机制,学研结合,实干练兵,鼓励编辑记者践行“四力”,着力培养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媒体融合队伍。

2.注重技术赋能,拓宽行业媒体叙事空间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传播时代,正能量产品如何成功“出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技术的赋能,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迸发创意,增强内容的社交性、互动性、故事性,大幅度提升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为用户创造更多沉浸式、参与式的良好体验。

“虚拟演播室+”系统示意图

“虚拟演播室+”的控制及监看系统

为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中国水利报社建设了“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交叠,可同时满足户外节目录制、虚拟场景摄制、新闻播报、直播连线、长短视频制作等不同场景下各类型音视频内容的制作需求,适应融媒体产品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通过不同虚拟场景构建不同的叙事环境,我们策划推出了大量有特色的专题性节目,如《两会云播报》《二十四节气中的趣味水事》《邮说水利》等,让内容更具可视化、趣味性。相关产品已在行业内形成口碑和现象级传播,并多次荣获奖项。

先进的技术不但拓宽了叙事空间,也催生了新的内容形态。2023年,我们运用大模型以及AI换脸技术,策划推出廉洁文化宣传视频《快来围观!看治水大咖说廉洁》,利用丁宝桢、汤斌、于谦等人像讲述三句半《一菜 三汤 两袖风》作品等,在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作品中传递水文化,得到用户良好反馈。

3.拓宽平台渠道,“多声道”唱响“大合唱”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传的是优质内容,靠的是渠道平台。目前,中国水利报社已经建立起以“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品牌标识的,集报刊网微于一体的融媒集群。同时,主动入驻社会新媒体,根据不同平台进行差异化、分众化的产品分发,以“借船出海”扩大影响力“朋友圈”,有力提升了行业主流媒体在全网平台的传播声量。例如在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将水利部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分发至学习强国APP,被平台首页多次推荐,阅读点赞量累计超1800万。2023年年初,我们第一时间在“中国水利”微博创建并发布#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当天登上同城热搜榜第三位,被新华网财经等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引用。我们在快手短视频平台发起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的话题活动,参与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超21亿人次,让节水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坚持多元搭建,打造新时期“四力”融媒精品

当前,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从初始阶段简单的“融为一体”,到媒体生产全链条的互融、深融,这对行业主流媒体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水利报社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融合传播构架体系已初具雏形,融媒产品生产质效得到大幅度提高,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新媒体用户量也积累到一定规模,但仍有较大提升和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前深度融合背景下,行业主流媒体不仅要始终以提升新闻“四力”为目标,还要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融媒发展“打法”。下一步,中国水利报社将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打造新时期“四力”融媒精品,持续走媒体深度融合之路。

一要壮大主流声量,培养产品创新力。创新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也是提升主流价值传播声量的有效方式。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应用智能化技术,助力内容生产技术创新,升级打造数字内容产品,以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社交化的多矩阵融媒产品,营造出更加强有力的舆论声势。

二要深耕基层沃土,增强内容感染力。除了社会公众外,中国水利报社融媒体矩阵用户大多是水利基层一线员工,我们要继续深耕基层沃土,推出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有深度的鲜活融媒产品,以轻量化表达和柔性传播,寻找共通点和燃情点,提升与用户的情感共鸣。

三要加快IP建设,铸就品牌吸引力。打造能够迅速吸引用户注意力并建立长期黏性的内容IP生态,是媒体影响力塑造的核心要素。当前我们已建立了“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代表的品牌,拥有“小水滴”卡通IP形象。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现有品牌建设基础上,打造个性化的IP人设、品牌栏目,以品牌引领融媒生产,进一步深化品牌落地,实现多场域应用。

四要发挥专业优势,提升行业影响力。作为行业媒体,对行业动态的快速反应和权威解读,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优势。我们将充分挖掘、培育、壮大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强、完善融媒体矩阵的功能与架构,着力开发高质量、有特色、易接受的水利融媒体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更科学、更有效地传播水事信息、普及水利知识,为进一步讲好水利故事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