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守正创新出实效 融合传播壮主流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以下简称传媒总社)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3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办报方针,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人民法院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各领域的重要信息,主动开展重大主题宣传,积极有效引导舆论,使报纸成为连接上下、沟通内外、指导工作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媒体融合工作,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传媒总社紧跟时代步伐推动融合发展,结合自身特色大力开展内容建设,积极探索先进技术稳步建强自有平台,在纸媒转型升级成为“智媒”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数智化之道,形成涵盖报、刊、网、影、微、端、屏等10多种载体的立体化传播矩阵。

一、强化政治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传媒总社作为人民法院新闻传播和理论宣传主阵地,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法院工作全局,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自觉把政法新媒体宣传纳入党的宣传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确保新闻舆论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在选题策划环节,要求各平台直面司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强舆论引导,放大权威声音;在新闻产品制作环节,要求编辑记者强化政治意识,深入挖掘案件背后体现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审核发布环节,运用“智能校对”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双轨并行的方式,对文稿进行强制性预审,确保内容准确性及合法性,提升智能审核效能。保证采编发全流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到让人民群众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在众说纷纭中听懂党的声音。

二、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壮大新闻舆论阵地

加强平台建设是打造自身品牌、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关键。传媒总社在巩固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通过平台更新、流程再造,推进媒介资源的有效融合,实现新闻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的共融共通,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建设中国法院政务网站群。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加快建设统一的中国法院政务网站群。截至2024年6月,由中国法院网负责建设维护的地方法院政务网站逾2200多家。通过建设中国法院政务网站群,不仅有利于保障审判执行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呈送,构建人民法院大数据,而且有利于加强对法院各类网站的管理和监督,共同打造全国法院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一盘棋”格局,不断增强辐射力、影响力,巩固和壮大人民法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打造特色自有终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自主研发中国法院移动门户——天平阳光一体化移动平台。通过“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垂直社交”模式,以法治新闻为吸引点,以诉讼服务为支撑点,以法律共同体构建为立足点,打造人民法院新闻宣传主阵地、全国法院诉讼服务集合地、法院干警线上学习新园地。2021年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图:天平阳光一体化移动平台)

抢占社交媒体平台。在持续推进内容建设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同时,深化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以微博、微信、知乎、抖音、头条号、快手、强国号等40余个第三方平台账号相结合的新媒体矩阵。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头条号、中国法院网快手号先后荣获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就突出账号;中国法院网今日头条号连续获得中央政法委第二、三、四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账号;人民法院报微博账号获得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三、坚持内容至上,深挖司法审判实践“富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优质内容始终是媒体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人民法院新闻宣传的主力军、专业队,最重要的任务和最有优势的竞争力,就是从司法审判实践“富矿”中挖掘法治新闻好故事,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法治新闻产品。

锚定法治建设的大局大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要做好司法宣传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增强宣传意识、媒体素养,注重“深”“活”兼具,善于用“有意思”的语言讲好“有意义”的道理,用“听得懂”的案例阐释“听得进”的法理。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中国法治故事,也是总社着墨最多、挖掘最深、成绩最丰的报道领域。比如,“绍兴三变”系列报道,由点及面探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寻访绍兴法院促进源头解纷、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获得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的推荐;纸媒开设“新质生产力”专栏,报道全国各地法院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司法动能的典型事例,开栏刊发的首篇报道《京城寻“新”记》解码北京法院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开设“脱薄争先检阅台”专栏,以融媒体报道的形式,客观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脱薄工作的落实情况,充分展现薄弱法院以脱薄向强促整体提质增效的工作成果,努力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司法动能的拼搏精神和崭新面貌。今年两会期间,万字重磅报道《做实“公正与效率”的中国方案》,多层次、全方位展现了人民法院一年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抓实“公正与效率”的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突破10万+,新华网转发阅读量达42万+,被中国记协简报肯定并申报为两会优秀作品;通讯报道《快递小哥写的歌,被带上了全国两会》是记者获得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采写而成,制作成短视频推出后仅快手单平台播放量即达2300多万,作品被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转发。

(图: “新质生产力”专栏)

     (图: “脱薄争先检阅台”专栏)

        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重大部署,为了加强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宣传工作,努力将人民法院案例库打造成裁判文书网在应用和效能上的“升级版”,推动法答网成为法律适用领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促进库网融合及其影响力和权威性,法院报理论周刊开设了“法答网精选答问”和“入库案例选介”两个栏目,现已刊发7批法答网精选答问,刊发5期入库案例选介,在新媒体平台推送后多次阅读量突破10万+,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突出法治新闻的价值引领。当前,舆论场众声喧哗,在一片纷扰中,响亮地发出法治之声,是法治媒体的使命、担当。高度重视司法案例的价值引领作用,传统新闻通过多角度的展现方式,让内容鲜活的案件报道和态度鲜明的法治评论跃然纸上,以贴近百姓的案件报道回应群众关切、正面引领社会舆论,普及法律知识,宣传人民法院的工作成绩,传播中国法治好故事;影视作品的多元涌现也更为全面地展示人民法院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践行“司法为民”的使命,记录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前进的足迹。6月27日开播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出品的电视剧《执行法官》,在法院系统内部产生广泛影响,受到法官们的高度认可。播出期间,央视CVB黄金时段收视率持续领跑,7次跃居全国黄金时代收视率第一,斩获多家网络平台(爱奇艺、优酷)热度榜TOP1。全国各地政法干警有感而发,自发撰写多篇真情实感的追剧体悟,刊发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以及各级法院的新媒体号上,形成传播矩阵。

(图:电视剧《执行法官》)

四、创新视听表达,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随着媒体融合深度推进,短视频已成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标配和显性指标,并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传媒总社坚持以小故事构筑大格局,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的创作理念,助力短视频叙事更生动。今年两会期间,《张军院长作最高法工作报告》现场短视频,精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中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依法遏制高额彩礼、依法打击网暴行为、落实刑法第二十条”等内容,视频播放总量8000余万,成为短视频平台刷屏爆款产品;原创栏目“二十四节气”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多角度展现法院工作。其中,《中国法院“二十四节气”——惊蛰·中国法院“她”力量》荣获首届中国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最佳新闻作品一等奖。

聚焦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亮点缩影,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以最接地气的“网言网语”,充分展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最生动实践。“带着国徽去审判”,让网友通过网络亲眼目睹“溜索法官”“马背上的法官”“渔排法官”等为代表的基层法官,他们背着国徽翻山涉水、踏雪逐浪,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诉讼不便问题的真实场景;短视频“夫妻离婚吵架,法官默默抱起孩子哄睡”,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短短不到30秒的监控视频,在最高人民法院“两微”发布后,迅速形成裂变式传播;短视频“法官审理案件时破防落泪”,视频中女法官在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时耐心说法释理,审理中一度破防落泪。视频一经发布在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人民网、澎湃网等主流网站相继转载。始终尊重与引导网友需求,用网友听得懂、听得进的“网言网语”讲好专业的“法人法事”,在故事中阐述法治道理,在感性中争得理性认同。

一年一度的“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是最高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宣传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届。展播活动有机融合了法院工作实际,创新法治影视表达形式,以艺术化的方式充分展示人民法院“讲政治、促公正,提效率、强队伍”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图:《带着国徽去审判》)

(图:第十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五、深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智融媒高质量发展

面对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传媒总社深化技术创新,利用新兴AI技术催生新闻宣传新质生产力,推动现有融媒体生产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提升整体效能,催生法治新闻宣传新模式。

借助创新技术,解锁两会报道新形式。2021年,上线“部长通道”“代表通道”VR全景直播,沉浸式报道引领新视角;2022年,推出“AI虚拟主播夏静”,利用语音合成、人脸识别、图像合成、机器翻译等技术合成制作,仅需输入文字版新闻即可生成新闻播报视频;开设“群众热搜法律N问”专栏,梳理群众在网络查找的2万多条急需解决的法律疑问进行解答,话题阅读量达562万。

利用3D视频,玩转数据新闻。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平台发布数字可视化融媒产品《AI法官“正义”,带您走进工作报告》,运用人工智能(AI)、语音识别与合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解读两会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在AI支持下,巧妙地将视听语言和动画要素结合在一起,利用鲜活的表达形式直观生动地诠释新闻内容,从静态到动态,让重大主题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二维码作品《公正画卷中国风》以“H5+视频”为作品展示结构,“剪纸+手绘+3D”为视觉呈现方式,描绘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新时代人民司法画卷。今年,发布与百度合作的《AI视角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案例》视频,运用 AIGC 生成视频解读,为受众深入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供了全新视角,斩获1100万+阅读量,有效赋能了新闻的创新表达,为数字媒体的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图:《公正画卷中国风》)

使用智能创作平台,打造法院文化IP。平台的普法类短视频节目《民法君》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以一分钟趣演案例的方式进行演绎,节目上线至今已制作播出两百余集,播放量达7.8亿,荣获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征评提名案例、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品牌作品奖等奖项。

六、未来可期,继续探索法治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媒总社于今年3月启动了《人民法院报》改版调研工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问一线采编人员等方式,倾听用户声音。传媒总社将时刻保持“赶考”心态,在理念、组织架构、运作机制等方向进行艰苦探索。

展望未来,传媒总社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要求,不断探索“年轻态”的呈现方式,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深化法治作品辐射效应,不断提升法院新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为深入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