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自己生长的乡村热土
毕业后,我便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到大医院就职,但我早做好了扎根基层,做一名乡村医生的准备。因为农村更需要新生力量去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更需要新知识去改变村民对健康认知的不足。我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前辈请教学习,专业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我是全村700余名村民的家庭医生,为了守护他们的健康,我常年与卫生室的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患者病痛的过程中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严寒酷暑、农忙时节,走遍房前屋后、短街窄巷,却难得去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干些农活。
为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不论刮风下雨、黑夜白天,我都尽量随叫随到,为乡亲们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我的医治,不少村民在求医过程中少走了弯路、减轻了痛苦,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不少因为诊断及时、顺利转诊转危为安。我逐渐得到了父老乡亲的认可和信任,收获了盛赞和感谢,这也更坚定了我行健不息的步伐。
去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我迎来了自己工作以来单日接诊患者最多的时期。面对村民的病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根据村民所需筹备药品,并且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药品,避免出现盲目哄抢药品的情况。那段时间,我几乎是连轴转,白天患者不断,晚上电话不停,吃得最多的是泡面,嗓子嘶哑到说不出话,一直靠金嗓子喉片缓解症状。但医生的职责提醒我,再累也马虎不得。
今年春节前一天,早上5点多天还未亮,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醒。原来,我的邻居发生外伤,可能导致了骨折,不方便去医院。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匆匆穿好衣服,脸都没洗,便开车将邻居送到医院,并陪同他进行检查和治疗。当邻居眼含热泪拿着钱来感谢时,我对他说:“街里街坊的,更别说我是你的家庭医生了,肯定要帮忙啊!”
大年初一我还没拜完年,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肚子疼的、喝醉酒的……我离开还沉浸在喜庆气氛中的家人,背上药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样的情况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我除了走街串巷诊病之外,还积极配合乡镇卫生院对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工作,按时进行健康疾病指导,宣讲健康政策,为本村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让党和国家的暖心政策落到实处。
空巢老人是我最牵挂的群体,他们的孩子不在身边照顾,疾病治疗仅靠医生的药还不够,有时候哪怕帮忙倒一碗水、一句关心,对于他们也是莫大的关心。“来,您把药吃了,先休息会儿。我待会儿再过来看您。”“吃饭了吗?您需要吃得更有营养,有营养了才能抗病。”“我的电话给您写本上了,有事您随时叫我。”
履行好时代赋予的每个使命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乡村医生,我参与排查村里的返乡人员,建立居家观察体温台账,消杀……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从来没有一丝畏缩。记得我在邯郸东高速口值班时,每天都24小时待命,昼夜在岗,常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为村民站好岗、守好门,是我的职责。
2021年,新冠疫苗接种量增大,我也冲在最前面。三伏天里,闷热的防护服下,我汗流浃背,逐一打电话通知需要接种的村民按时接种。2021年,我被辛集市政府评为“最美逆行者”;2022年,荣获邯郸市首届“最美村医”称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要求,我也清楚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如今,一体化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四室合理分开,让老百姓就医环境更好了,这也坚定了我为乡村百姓服务的信念。自2018年村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我更是加强了居民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每一季度都面对面为签约群众提供服务,正确引导村民就诊、转诊,通过规范管理,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多年来,我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村民的信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好一名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本职工作。选择成为村医,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就像我学医时每一个笔记本扉页上都写着的汪国真那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文:河北省邯郸市经开区姚寨乡梨林堡村卫生室 刘莎莎)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