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发挥“城市之肾”功能!涵养沙河水生态

时至谷雨,岸青水绿,地处鄂豫交接的湖北省枣阳市沙河上游的湿地公园陆续迎来了消失多年的苍鹭、白鹭。“白鹭飞回来了,说明沙河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治理出成效了。”项目建设管理部部长王琦激动地说。

二航局枣阳市沙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不仅要对黑臭水体进行“输血”,还要达到环境修复、涵养水生态系统的“造血”目标。然而,沙河上游被沿线村民围堰切割成了30余个封闭的鱼塘,每年洪涝时导致堰堤损毁,干旱时节又是河断塘臭,成为枣阳市水源大动脉上的顽疾。要想实现“清如许”的愿景,首先要对源头水进行整治,项目水环境综合治理将鱼塘的清拆工作提上日程。

水生态环境专业研究生毕业的王琦带领团队根据湿地治理经验,开始尝试对顽疾开展小创面的“针灸疗法”。所谓的“针灸”,便是对原有互不交互、活水圈死的鱼塘进行围堰拆除,通过畅通河道、休渔生息、减少水体负载量等措施,实现水系“疏经通络”。然而,在拆除鱼塘过程中,王琦发现鱼塘里的水资源也随之流走了。枣阳本来就缺水,河道如果不能留住水,如何涵养水生态?这让王琦陷入了沉思。

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陂塘”工法,就是人工改造自然水域,增强其蓄水能力,王琦提出对鱼塘进行改造,增加蓄水能力。于是,项目将几个小鱼塘贯通,改造成10余个大小不同的“湿地泡泡”,相当把原本独立的各个鱼塘连接成片,实现完美蓄水,形成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水涵养系统。在对鱼塘破堰的基础上,团队对原堰堤进行间隙式挖洞,并在堰堤上加铺镂空散堆石,形成一个塘底隔离、堰体连通的湿地公园水生态系统。

当洪涝来袭时,开放式堰堤自带的镂空特性变身为泄洪口,防止来水冲击倒塌,也可减缓水速,形成过滤漂浮物和泥沙的拦截网,减少对主城区的瞬时洪涝威胁。遇到枯水时节,通过投放螺类等底栖生物和种植水草,2米深的“湿地泡泡”在锁水的同时,也变成了“蓄水池”,滋养着鸟类的栖息驻留。“湿地泡泡”还有效发挥着“水塔”的作用,能够蓄积雨水和为下游生态补水,缩短河流断流时间,发挥了“城市之肾”涵养生态功能。项目团队还在砌筑“泡泡”的石堆上种植有观赏价值的水草,改善局部的水生态环境,为水鸟提供栖息地。

如今,沙河水域环境优美,白鹭啼鸣。经过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的水质也得到极大改善,沙河上游原本脆弱的生态正在蜕变为城市喧嚣与自然野趣共生的和谐家园。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