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旗展江河 水润神州

一张水权证,让甘肃张掖农民节约用水成为自觉,他们深知节水就是在存自己的“人民币”;

一杯南来的清水,警醒一座城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开始迎来人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断流多年的永定河,经过多水源调度、系统化治理,2021年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云南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社会资本的参与破解了政府投入不足难题,农田灌溉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刚刚过去的8年时间,中国治水经历了太多的典型性瞬间,实现了太多的根本性转变,留下了太多治水惠民的动人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水利工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亲自为水利事业发展把脉定向。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8年实践,水利系统上下始终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砥砺前行,成效日益显现,认识不断深化,推动治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筑牢了保障国泰民安的水利根基。“十六字”治水思路开辟了中华民族治水思想的崭新境界,指引着我国治水事业阔步前进,彰显出巨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思想指引——治国安邦的深刻洞察

2006年,河北邢台市柏乡县出现的一条长约8公里的地面大裂缝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条暴雨后出现的裂缝,最宽处达0.7米、最深处1.5米。专家鉴定结果显示,干旱和地下水水位下降是主要原因。

这是不容忽视的红色警报!

2013年,滇池水质重度污染,“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轻度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仅有14个为水质优良;2014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违规取水,违法排污,污染水环境、损害水生态的行为屡禁不止……

水安全红灯已经亮起,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旱灾害频发这个老问题,连同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这些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

新时代,中国治水究竟路在哪里?

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

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

保障水安全,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扩大生态空间,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分清政府该干什么,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场机制。

…………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十六字”思路甫一提出,便引发深刻思考和广泛共鸣。

这是关键时刻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理念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治水的辩证法和方法论。重新审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治水理念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从注重行政推动向坚持两手发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思路的转变折射出党中央对复杂变局下治水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折射出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的战略眼光。

“十六字”治水思路,充分彰显了治国之“智”。

——“节水优先”突出节水的优先地位,尊重“水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节水优先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强调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

——“空间均衡”打破了过去把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打破了水资源必须服从于经济社会增长的旧观念,科学回答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人口经济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系统治理”立足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强调解决水问题必须统筹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两手发力”要求在解决水问题、提供水服务时,不能仅依靠政府,或仅依靠市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

这是对我国国情水情的深刻洞察、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深刻分析,这是科学严谨、逻辑严密的治水理论体系,也是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科学行动指南。

8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调研、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及防汛抗旱、河湖长制、饮水安全等工作,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

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要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

…………

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成为“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具体阐释,一个个重大战略部署给出了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明确路径。紧随其后,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下展开的一场场治水实践,带来了中国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深刻的绿色变革,印证了“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实践见证——治水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

“十六字”治水思路,引领我国治水管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引领水利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

8年来,水利部党组始终将“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水利系统上下结合实践持续深化对“十六字”治水思路丰富内涵的认识,实施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治水难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牢牢守住水旱灾害安全防线——

“现在好了,水不往两边漫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上杭村,张敦富对村里河道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这座在1998年大水中经受严峻考验的长江重镇,在近年与强降雨的对战中,已看不到千军万马上堤防的景象,但洪患村镇洪涝整治、模拟1998年大洪水的实战演练、工程调度预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早已全面铺开。

水旱灾害防御,是水利部门的天职。水利部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扎实推进江河湖泊治理,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在一场场应对洪水、干旱的硬仗中,在一个个昼夜奋战、巡查抢险的日子中,在一次次精细调度、忠诚值守的行动中,水利人坚持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战胜大江大河大湖多次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成功应对多次台风登陆侵袭造成的强降雨,成功化解多个地区严重干旱特别是珠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集约节约转变——

“以前家里的30多亩地因为缺水有一半撂荒,节水滴灌改造后,玉米大丰收,撂荒的地也种上了庄稼。”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马儿庄村村民牛幸说。

农业节水是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宁夏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节水优先,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节水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如今,喜人的答卷已经呈现眼前——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各具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发展模式竞相建立,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202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32.2%、43.8%,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65,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我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世界近1/5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占全球18%的经济总量。

坚持“空间均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破局北京“大城市病”的关键之举。2014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明确提出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常住人口规模。如今,北京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连年减量、市级机关迁入城市副中心、超千家在京企业机构在雄安注册,“瘦身”后的北京,正沿着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前行。

从城市到流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理念落地生根,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逐步强化。黄河流域暂停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快开展,九省区强化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深入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南水”。在量水发展的前提下,水利部科学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改变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格局,确保南北方均衡发展。

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就是看中了长汀的生态前景,才敢下决心扩大投资!”自接手农场以来,浙江商人沈树朝每年都要扩大种植规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曾经的“红色沙漠”绿意盎然。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福建长汀探索出山地植被恢复、茶果园生态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系统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并通过河长制工作平台开展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将系统治理的理念贯穿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从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到今天的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长汀的绿色蜕变,见证了系统观念的强大生命力。水利部把系统观念贯穿到治水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强度由高到低的历史性转变。

江河湖泊面貌也在系统治理中实现历史性改善。随着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不断强化,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100%,江苏河湖国考断面优于Ⅲ类水比例达87%,河湖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坚持“两手发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掏出磁卡,在地头的电磁阀井上轻轻一扫,田间的喷头就开始出水浇灌。如今,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村民肩不扛锹、手不沾水、鞋不粘泥就能浇灌农田。2014年6月,作为全国第一个规范性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试点项目,恨虎坝中型灌区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价、节水激励、合作社参与等7项机制,并以招商引资方式引入大禹节水集团参与项目区田间供水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不到一年时间,恨虎坝中型灌区开始供水运行,村民浇地用上了“自来水”。

如今,“陆良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水利事业也开启了从政府“唱独角戏”到政府与社会资本“二重唱”的转变之路——农业水价、用水权交易、水资源税、水利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股权合作、特许经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创新方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水投公司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等重大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健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等水利科技创新亮点纷呈,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整体性提升,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年间,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催生治水工作的深刻变革,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大江大河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了水利力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水土流失防治等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面貌持续向好;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水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问题,水利改革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

前进遵循——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人民群众对水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水利事业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检验。我们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十六字’治水思路,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21年6月28日,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话语坚定。

“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历时4个月,对标定向谋划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凝练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十六字”治水思路是新发展理念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六条实施路径,紧紧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展开。

方向已定,路径清晰,未来可期。

2021年4月26日,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协调机制召集人、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指出,建立节约用水部际协调机制是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节水工作的现实需要。这一机制的建立运行,将加快推动节约用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

进入新阶段,水利部把推动落实“节水优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众多地方纷纷从表彰奖励、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政策集成,用机制激励节水。

既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也要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这是落实“四水四定”的必然要求。水利部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抓好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等工作,加强水资源管控分区监测预警,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根据《“十四五”时期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实施方案》,到2025年,水资源刚性约束“硬指标”基本建立,水资源监管“硬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推动落实“四水四定”的“硬约束”基本形成。

2022年1月7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4亿,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是破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大国重器。进入新阶段,水利部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把握好“纲、目、结”三要素的谋篇布局,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在浙江,水利有效投资持续上升,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开化水库、莲湖水库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浙水畅通”等水利规划计划数字化工作进展顺利,“浙江水网”建设全面加速;在辽宁,按照“四水同治、五水统筹、两网并行”的思路,“东水济辽、北水润辽、四干十脉、互联互通”的供水网络格局正加快构建;在安徽,“三横二纵”全省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着力推进……一张张水网铺开,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送去源头活水。

2021年9月27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26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是此次永定河全线成功通水的关键所在。水利部通过联合调度册田水库、友谊水库、洋河(响水堡)水库等工程,统筹官厅水库来水、小红门再生水、引黄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和北运河等多种水源,顺利实现永定河全线通水入海目标。今年,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统筹调度,确保全线通水时间不少于3个月,让永定河早日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永定河的逐步复苏,再次印证了系统治理的科学性。进入新阶段,水利部不折不扣地落实系统治理要求,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坚持全流域“一盘棋”思想,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水源涵养、水资源开发利用、河湖治理保护全过程,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2021年10月,湘水集团开展REITs试点项目,拟以部分水电风电项目为试点对象发行REITs,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水利建设的质效。

在贵州,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工作经费支持了大批项目开展REITs试点研究;在广东深圳,深圳市富国首创水务REITs项目成功募资18.5亿元……

开展水利基础设施REITs试点,是水利部探索创新水利投融资改革新路径的具体举措之一。进入新阶段,水利部坚持两手发力,按照“重创新、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深化价税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不断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作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于今年1月正式发布。“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其目的在于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水利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3月8日,李国英部长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这样介绍《“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时间,记录着新思路的践行之路。实践,彰显出新思路的巨大力量。“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贯穿于8年来点点滴滴的治水实践。可以预见,在“十六字”治水思路的科学指引下,在未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将见证更多夯实国家水安全保障的创新行动,更多治水安邦、兴水惠民的喜人成果。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水利系统将不折不扣地将“十六字”治水思路落实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安康!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