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保供有“底气” 万家暖如春

3月中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供暖季接近尾声。

面对供暖季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中国石化作为骨干能源央企,千方百计落实天然气、地热能资源,国内气田开发高效推进,天然气产销运行安全平稳,储气库接收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速,地热能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从去年11月初供暖季开始到今年2月底,中国石化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新增地热能供应能力1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用实际行动践行保供责任,让寒冬里的万家灯火更温暖。

高效推进国内气田开发,抢抓天然气保供主动权

资源是保供的前提和基础,进入供暖季以来,中国石化强化各气田精细管理,持续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高效推进天然气开发。从供暖季开始到2月底,中国石化上游气田自产气量达11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为国内市场供暖季天然气保供提供了有力资源支撑。

西南石油局元坝气田是中国石化的主力气田之一,每天超过千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进行脱硫处理后,输入川气东送管线,保障沿线上千家企业和2亿多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气需求;中原油田普光气田成立天然气冬季保供小组,在加强海相勘探的同时,全力推进陆相勘探,日供商品气量峰值达1880万立方米;江汉涪陵页岩气田根据自身特点,多举措开展低效井治理,从供暖季开始到2月底,已实施低效井治理36井次,低效井月生产时率由48%上升到70%,累计增产天然气640万立方米;华北油气分公司大牛地气田高效推进老井分类治理,有序推进海相领域天然气接替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东胜气田创新运用新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供暖季以来天然气生产保持超计划运行状态。

此外,胜利油田、西北油田、江苏油田、河南油田、东北油气分公司等油气生产企业,精细组织生产,深入挖掘生产潜力,有力推动天然气稳产上产。

液化天然气进口节奏加快,储气库接收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速

2月25日至26日,两艘来自国外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相继靠泊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1、2号泊位,实现国内首次LNG双船双泊位同时接卸,接卸的14.3万吨LNG资源,可满足华北地区1300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

供暖季开始以来,中国石化在协调实现国产陆上气全产全销的同时,紧盯国际LNG市场,持续优化海外资源采购,充分发挥LNG接收站接卸能力和储气库调峰能力,实现满负荷生产。从供暖季开始到2月底,天然气分公司累计进口LNG资源10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供暖季开始前,该公司还在文96、金坛、港华、文23等储气库储备有效工作气量18亿立方米,为供暖季储气调峰、稳定供气备足“底气”。

为更好满足供暖季供气和市场调峰需求,中国石化不断推进储气能力建设。去年山东LNG接收站二期工程新增储气能力1.98亿立方米,金坛储气库、文96储气库、黄场储气库等3座储气库新增储气能力2.25亿立方米。去年10月18日,中原油田卫11储气库建成注气,标志我国华北地区最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中国石化天然气的调峰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石化不断提升LNG储运能力,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实现新突破。山东南干线及皖东北管道等项目施工超计划运行,烟台龙口、广西北海三期LNG项目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舟山LNG项目取得国家泊位指标批复,为今后供暖季中国石化稳定供气奠定良好基础。

地热能供应能力大幅提升,雄县模式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去年12月27日,新星公司参与建设运营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供热(冷)项目地热系统3-7卫星站投用,新星公司成为首家为雄安新区本级提供地热供暖的企业。截至目前,新星公司在雄安新区建成清洁供暖供热站超百座,为超5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供暖面积超700万平方米,减排二氧化碳量相当于植树17.5万棵。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北方地区“2+26”城市及汾渭平原11城市冬季清洁取暖需求,不断探索区域地热能供应发展新路径,成功将雄县建成全国首个清洁供暖地热城,2021年7月,雄县模式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累计建成地热能供应能力8000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煤18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2万吨。

新星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以地热能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专业公司,在本供暖季来临前主动作为、提前部署,根据各地区水质、环境等因素,“一井一策”提前解决管网、地热井结垢腐蚀问题,完善应急预案,提前做足“冬储”文章,全力保障供暖服务。去年11月初,北方寒潮来袭,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气温骤降,新星公司提前启动以上地区地热能供应服务,在河北、山东建成智慧供暖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提高供暖保障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加大地热产能建设力度,本供暖季开始到今年2月底,新星公司累计在全国投运地热站796座,同比增加17.6%。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