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 开源增效 ——全面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人道救助能力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八次视察北京、十二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始终关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落地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进入建设与发展的高速快车道,通州区红十字会作为区委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的人道救助责任和改善民生福祉使命更加重要、更为突出。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崛起,建设与首善之区地位和能力相匹配的人道救助体系的任务更加紧迫。
筹资救助的主要做法
人道救助能力是红十字会社会动员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红十字组织人道救助活动的重要基础。凝聚公益共识,广聚爱心人士,汇聚慈善力量是提升区红十字会人道动员能力的重点。
搭建博爱基金募捐救助平台。红十字博爱基金是由区红十字会设立,并严格实行资金集中监管的人道救助平台。区红十字会充分调动各街道、乡镇红十字会作为募捐主体的积极性,以其所在街道、乡镇为单位设立捐赠资金专账。
一是基金设立见奇效。基金的使用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将各街道、乡镇红十字会募集的善款全部用于其辖区内的红十字救助活动。基金的调配采用“平准均输”原则,区红十字会根据各街道、乡镇红十字会救助中出现的不同需求和资金缺口,实行“流余调不足”的动态反哺机制。区红十字会与各街道、乡镇联创的创新性反哺模式激发了基层单位募捐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了筹资困境。
二是基金运转见成效。除新成立的七个街道基金尚处筹备阶段外,其余各街道、乡镇红十字会博爱基金已完成自募基金对辖区内日常性救助任务的全覆盖。
三是基金执行见高效。基金拨付依照“集中管理、属地审批、随时拨付”原则,由救助对象向区红十字会申请,经所在地街道、乡镇红十字会审批,区红十字会及时召开执委会,审议通过申请后及时拨付给救助对象,将审批救助时限压缩到最短。
四是基金救助见实效。五年来,全区红十字博爱基金筹资总额连年位居全市前列,累计募捐2040.38万元,累计发放救助款物2618.04万元,2.53万户困难家庭获益,累计救助失火家庭、房屋倒塌等突发事件影响家庭40户。
五是基金兜底见强效。区红十字会全面提高对基层红十字会救助资金配比,将突发事件救助资金配比由原来的1:2提高到1:1,充分发挥“平衡器”作用。对于基金募集量不足的街道、乡镇,区红十字会实施兜底政策,实现区内同类求助获得同等救助标准,切实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困境,发挥了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积极开展救助帮扶行动。一是持续推进“两节”送温暖。五年来,区红十字会坚持将区委区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关爱送到群众家门口。2019年“两节”送温暖期间,区红十字会向3504户群众发放了371万元慰问金和80万元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缓解了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需求,使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二是持续强化日常救助。2019年,区红十字会救助各类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1540户,共发放救助款299.75万元和生活物资24.2万元。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积极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优势,按照工作职责,第一时间响应并开展人道救援和救助。
三是持续开展博爱助学。区红十字会于2008年启动低保家庭大学新生助学项目,携手北京四美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引导爱心企业参与低保家庭大学新生助学项目。2012年,区红十字会扩大助学项目受益群体,将低保家庭优秀大学生纳入奖励范畴。目前,区红十字会累计救助660人次低保家庭大学生,共发放助学款物173.3万元(其中包括92名优秀低保家庭大学生获得助学奖励款20.5万元)。
四是持续推动对口支援帮扶。2018年至2020年,区红十字会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通辽市奈曼旗、兴安盟科右中旗及对口支援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输送帮扶支援资金190万元,捐赠60余万元服装、书籍、体育器材等物资,帮助四个地区2000余名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学业。
积极服务慈善主体。一是再铸公益品牌,提升社会认同。通过品质提升和内涵及外延的与时俱进,区红十字会携手爱心企业家升级打造“四美”助学 、“可隆”助学 、“两节”送温暖等品牌公益项目,变广泛“救穷”为精准“救急”,区红十字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服务慈善主体,旌奖企业善举。区红十字会建立了捐赠人慰问制度,对于爱心企业家及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时及时进行慰问,让广大企业家感受到来自红十字会的人文关怀。与爱心企业家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爱心企业家“两节”送温暖期间到资助的贫困户家庭进行入户走访,提升了企业家的认同感。推荐优秀的爱心企业家上榜“北京榜样”“通州榜样”等,给予更多社会荣誉和光荣称号,进一步提升爱心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确保善款使用。制定了《关于捐赠款物接收、管理、发放暂行办法》,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制度化对募捐账户实施第三方审计,确保善款发放合法合规合理。实施了救助审批流程改革,切实提高了审批时效。开通突发事件救助“绿色通道”, 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审批救助流程进行再造,将突发事件救助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到24小时之内。及时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开每笔捐赠款的数额及用途,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救助工作的发展方向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救援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幅度不断提高,区红十字会的社会救助任务必将愈加繁重。突破筹资形式单一、筹资渠道狭窄、筹资理念老化、赈济项目设计陈旧等制约筹资总额增长的藩篱,亟待提上改革日程。
深入开展宣传。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因此,扩大宣传途径,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是募捐筹资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是结合纪念日开展宣传。联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无偿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深入开展义诊咨询、宣传无偿献血、现场演示急救技能,并开展艾滋病知识预防宣传、国际人道法传播等,扩大红十字会影响力。
二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充分发挥融媒体、基层组织和红十字志愿者的带动引导效应,传播“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理念,倡导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风气。
三是通过报刊互联网开展宣传。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创新筹资方式。一是创新项目筹划。将政府所忧、群众所难的问题整合包装为具有扶危济困实际意义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引导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人道救助。推动人道救助筹资由“募集+救助”的传统模式向慈善项目全链条产业化运营转化。既实现了红十字人道救助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又旌奖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二是创新筹资渠道。盘活“红十字”品牌资产,实现“品牌”经济反哺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红十字义演、义卖等公益活动,提升红十字社会影响力,拓展救助资金来源和渠道。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募捐筹资途径,实现募捐筹资效果事半功倍。
三是创新募捐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募捐账户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引入第三方审计及社会监督力量,利用高质量的管理和透明化的运营实现红十字募捐筹资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做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筹资与赈济,利用政府对红十字组织的支持,依法依规实施救助,提升红十字组织社会公信力,实现募捐筹资长期良性发展。
争取政策支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参与,是区红十字会筹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础。一方面,建议加强市、区两级红十字会联动,市级红十字会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区级红十字会筹资工作,调动基层红十字组织积极性,推进募捐筹资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引导、旌奖爱心企业和个人的慈善行为,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评优、征信入库、绿通融资的必备条件。
加强人才培养。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红十字人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做好新时代红十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赈灾救灾、人道救助、法制宣传、知识普及、红十字青少年、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应急救护培训等纷繁复杂的任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区红十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建议增加区红十字会人员编制,联合高校开展专业的筹资知识专项培训、物资存储物流专项培训,借助外脑培养募捐筹资专业化运营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区红十字会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道救助水平。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