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中交集团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57项。中交集团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交集团本次获奖项目分别为:一公院牵头的《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南院参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公院参与的《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强化自主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

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汪双杰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中交集团总工程师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陈建兵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娟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

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参与完成项目(编号:F-310-2-02)

《青藏高海拔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建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项目面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新建高速公路宽幅路基、厚黑沥青路面强吸热边界对冻土的“宽厚黑热毯”作用、大断面桥隧对冻土的强热扰动难题,创建了冻土高速公路融沉防控理论与方法,首次构建公路冻土融沉灾变尺度效应理论框架,建立能量平衡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了冻土高速公路融沉防控关键技术,攻克宽幅路基融沉防控、桥梁群桩回冻增强、隧道衬砌防冻融等技术难题;攻克了冻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养关键技术,突破宽厚沥青路面吸热储热剧增、强冻融劣化下减热、变形协调、抗裂技术瓶颈。项目创建我国独有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公路建设养护技术体系,占领冻土高速公路建设技术国际前沿,系列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支撑建成国际首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国际冻土协会指出,“共玉高速公路成功建设,树立了国际冻土工程新的里程碑”。

项目成果授权专利102项(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299篇SCI/EI),出版专著11部。制定公路冻土第一部国家标准、第一部行业标准,形成或纳入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0部。应用于青海花大高速公路建设、青藏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东西部多年冻土公路升级改造4600公里,经济效益显著,为推动行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赵忠富

给排水专业总工程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四川省勘察设计大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参与完成项目(编号:J-231-2-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针对城镇污水厂监控多输入、多输出、长时滞带来处理能耗高、出水波动大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污水厂微生物呼吸动力学、微生物产物特性及形成规律等的基础上,发展了污水处理系统动态模拟和运行状态判定系列技术,发明了微生物代谢状态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了在线监控、动态模拟与优化控制三位一体的运行平台,突破了污水厂常规控制系统只面向设备控制的局限性,解决了污水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的技术难题。

 项目中,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安徽国祯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密切合作开展研究,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新设和改建过程中协同验证完善智能监控和优化关键技术,开展工艺设计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节约了项目投资,同时大大提高对COD、氮磷的去除效率,提高了运行智能化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了污水处理节能减碳、稳定运行的功效。

公司将该技术作为污水处理设计工艺包应用于4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改扩建中(总处理规模超过180万m³/d),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污水处理行业的绿色低碳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留俊

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参与完成项目(编号:F-310-2-02)

《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

项目面对超软土地基颗粒极细、自身排水性能极差,传统排水体材料强度及韧性低,在真空条件下易淤堵、排水效率急剧下降等工程难题,先后发明无机-有机复合絮凝技术,提高超软土渗透性;发明膜芯热熔合一体整体式排水板,防止排水体弯折;发明正负压交替真空预压技术和全封闭水平排水系统,增大真空渗流场。项目在理论方法、核心产品、施工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成套技术体系,攻克了超软土地基处理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的难题,将“论文”真正写在了大地上。

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与交通行业标准各1部、省级工法2部,发表SCI、EI论文108篇。成果应用于我国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沿海省、市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尼、越南等50余项超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建材资源,保护了建设环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