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寺庄顶的日与夜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赴河南新乡暴雨灾区救灾侧记

寺庄顶村,是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北部平原的一个小乡村,南邻共产主义渠。

7月20日至23日,当地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极端降水,短短3日降水量突破900毫米,加上河水漫堤,村子顿成一片汪洋。

23日上午,一支救援队发现了这里,随后周围十余支社会救援力量迅速向此汇聚,操着各种口音,穿着各色服装,吹响口哨,向洪水深处发起冲锋。

被洪水围困的村庄

寺庄顶村的结构比较特殊,呈回字形,最外围是一道三四米高的堤坝,上面长满灌木,紧紧包裹住村子和西北部的工业区。

这种结构,在洪水来临时,给村民带来了极大麻烦。堤坝之外,是一片汪洋,只见树冠;而堤坝之内,水位比村内还高,有的地方甚至淹到了二楼。

没人知道村里被困人员的具体数据,有的说3000,有的说5000,最早发现该村危情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估算,应该有近2000人,但他也说不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村里不但被困人员极多,而且状况极差,有许多老人、孩子、病患、妇女,乃至残疾人等。断水断电,通讯失联,缺少食物和干净的饮用水,不少体弱老人、病人还缺医少药,境况十分危险。

雪狼救过一个。他来自陕西汉中,是国际搜救联盟(ISARA)R4级教练,也是陕西汉中红十字天瀚救援队队长,本名李威伯,花名“雪狼”。23日,他作为第一批队伍,随李延照来到寺庄顶村,救过多少人没注意,但这一个让他印象极深。

“一个套着儿童游泳圈出来的年轻人,母亲全身瘫痪,两天没有进食,生命垂危。”雪狼和队友立即放下其他转运任务,随该名年轻人进去救人。

“巷子很偏僻,通道极窄且曲折,我们驾驶冲锋舟进去的时候,两边屋顶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敲着盆吸引我们注意,要我们停船,但有的时候,真的需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尤其是在一个濒危生命面前,只有单项选择。”雪狼说。

拥有多年急流救援经验的他,这时候显得有些“铁血心肠”,没有让任何人上舟,而是直接开到了那名年轻人家里,将他全身瘫痪的老母亲抬了出来,穿越数公里的水域,送到安全地带。

“其实,当时在里边的队伍很多,但是因为缺少统一指挥,看见有人被困就让他们上船,但这种时候,还是应该优先老弱妇孺。”据他观察,当天各队转运的近千名被困人员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第二天,队长们聚在一起商议,决定打破这种困境,被默认担任堤坝中转站临时指挥的雪狼,手里也多了一份特急名单,主要为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及需要特殊照顾者,根据村民或寻亲者提供的信息,标明方位、楼号,由救援队优先转运。

在堤坝上徘徊了很久的马女士,找到雪狼,把自己家人的名字也加到了特急名单上。

救援队持续乘冲锋舟进入寺庄顶村

“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插队了,但是真的是太着急了!”马女士说,自己是从别的区赶来的,父母都在村里,均已年过八旬,和妹妹、外甥女住在一起,父亲还有高血压、心脏病,洪水来临时,因为怕她担心,母亲还瞒住了她,最后是妹妹告诉了马女士。

20分钟后,马女士的父母及家人便被救了出来,背着翻过堤坝,被专门往返坝外水域的转运艇安全运走。临走前,她又一次来到雪狼面前,除了道谢,还把两位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年迈邻居加到了特急名单上。

除了像马女士这样的寻亲者,改变搜救策略之后,更多的弱势群体被陆续发现。

20多岁的王女士,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登上了搜救艇,最小的闺女只有1岁多。“孩子爸爸还在村里,但把我们送出来后,他就安心了,说可以等到最后出来。”王女士说。

丈夫仍然被困,但为了孩子和老人的安全,王女士忍痛登艇离开,但还有更多村民,在堤坝或更远的外部水域临时码头处,久久徘徊不愿离开,期待与家人团聚。

寺庄顶村救援现场,老人、孩子、孕妇、伤者被优先送出村,救援有序进行

23日夜22时30分,一次又一次延长救援时间后,李延照为了队员的安全,还是决定收队。

“里边一片漆黑,水情又十分复杂,暗流、漩涡都看不见,只能明天继续。”

带着疲惫的队员离开,李延照回头,临时码头后高高的岸堤上,坐满了一排排等候的人,无声地守望家园。

远方一片黑暗,近处消防救援车的大灯,是他们唯一的光源。

激流里的战斗

发现寺庄顶村,是一次突然的偶遇。

23日上午9时许,李延照率队从巩义抵达新乡牧野区,与正在当地执行救援任务的另一支分队会合,前往一家养老院转运被困老人。

救援队用自制担架转移受困老人

就在救援途中,他忽然发现,从远方的一片汪洋之中,游过来一名带着跟屁虫(游泳包)的60岁左右的老人,向他们寻求帮助。

听这名老人讲完情况,李延照感觉头皮一炸,他以为那里是一片汪洋,却不知道,汪洋深处,还隐藏着一个被困了超过两天的村庄。

李延照立即行动,按照老人指明的方向,向汪洋深处疾驰而去,同时通过卓明救援网络发布信息,大批救援队伍纷至沓来。到了下午5时,现场救援人员已经超过300名。

汉中红十字天瀚救援队队长李威伯在中转河堤上指挥救援

救援队员只能在救援间隙吃几口干方便面充饥

但是现场的救援难度很大。

“寺庄顶村的位置相对复杂,从起运点到村庄直线距离1.5公里,中间有3道急流河道,没有急流驾驶经验的人,在舟艇满载时很容易翻覆。”李延照说。

另外,村子里原本的巷道已经变成河道,水底情况非常复杂,橡皮艇遇到角铁、钢筋等障碍物,非常容易刮破,一天救援下来,李延照自带的4条艇,已经破了3条。

作为国际搜救联盟的R4级教官,雪狼多年来一直在给全国各地消防、社会救援力量进行水域急流救援培训,包括这次,如果没有水灾,他应该和李延照一起在云南,给昭通消防进行培训。

但在寺庄顶村,他遭遇了救援生涯第一次“破船”。

“当时开船去巷子里接一位大姐,两边距离墙壁不足十公分,大姐一紧张,在路过的一棵树上推了一把,橡皮艇一歪,直接挂到了墙上的铁钉上,撕开一道十几公分的口子。”

这道裂口,让他很是心疼。这是一条刚买的新艇,不算发动机,裸艇价格就超过2万元,千里迢迢从汉中拉来。

“水情太复杂,巷子又窄,底下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很难看清,第一次进来很容易就会被刮到。”李延照的船也破了,一侧漏水,船身不平衡,但他照样开着“破船”到处跑。

“破船也能开,就是费技术点,要能掌握住平衡。”开着“破船”,他照样一次拉六七个人,这让现场队员十分佩服。

“一艘艇一般是六个人,但“农民”(李延照救援队ID)最多的时候能拉十二三个,开着‘破船’遇到别的‘破船’了,还能帮忙拉走。”雪狼说。

除了技术,体力也很重要。23日,李延照先在外部水域跑了20多趟,拉出近200人,下午又进入坝内搜救,直至收队撤离。

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到了最后,李延照也扛不住了,“开船开到手抽筋,换右臂接着跑,还好右臂也练过。”

队员杨燚,快到收队时,几乎连爬上船的力气都没了。“平时扛着一百多斤的装备拉练都没事,今天到最后都差点没抗住。”返回路上,他自嘲地说了一句。

“情况比较特殊,一楼都被淹了,只能从二楼窗户接人,很多时候要直接背下来,很耗体力。”随李延照等一起行动的江苏常州红十字龙城救援队队员骆驼体力消耗过大,趁着发动机故障,等待后方送备用机时,一屁股坐在了泥泞的堤坝上。

深夜,无声的归程

7月24日,寺庄顶村救援第二天,李延照带队来到临时码头时,一位赵姓消防队长正在现场指挥。

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现场部署救援队寺庄顶村救援分工

见到李延照,消防队长似乎也识得他,立即让渡出了指挥权。

他也没客气,马上召集全部在场队长就地开会,以村子中央的法海寺为中心,一横一纵,分为ABCD四个区域,安排各队分开救援,优先老弱病残,同时再专设一只特搜组,应对特别紧急(重急症病人、需要水底破拆等)的情况,并在堤坝外部水域安排专门转运艇,从堤坝处源源不断往外运人。

同时,在现场拉起警戒线,除每队留下两名队员协力执行拉艇和接船任务外,其余人员全部迁往警戒线外,避免码头拥堵。

有了明确分工后,现场情况好转很多。截至24日下午7时,所有被困人员已被全部转移出村,包括留守到最后的年轻人。

“目前,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成长很快,每年都有很多新队伍冒出来,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草莽时代,需要更加静下心来,磨练技术。毕竟专业救援,涉及的不只是自己内心的满足感,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李延照说。

近年来,他们除了专注队内救援事务,也将目光投向外部,尤其是与各地红十字会、应急管理部门合作,为各地消防、红十字救援队等进行专业培训,支援技术、教材、教官,就是为了在全国播撒出更多有技术、扫除“骄娇”二气,能沉得下心来做事的救援队“种子”。

除了锤炼技术,后勤保障也十分重要。每支队伍都知道,要自带补给,不给灾区添麻烦,但事实上,除了少数自热米饭外,大多都是泡面香肠矿泉水,根本不能从食物方面为极度疲惫的队员们提供足够的能量补给。

23日,持续一天的救援任务,凌晨5时从巩义出发,到晚上12时左右收队返回,整整十六七个小时,队员们只吃过一顿热食:附近的河南师范大学师生得知救援队在此救援后,专门为他们蒸包子,送到了救援现场。

经费也相对紧张。21日晚零时许,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陕西汉中红十字天瀚救援队、江苏常州红十字龙城救援队首批11名队员抵达巩义时,因为当地房源紧张,11人共住一房。

次日,队伍转战新乡,房源问题得到缓解,但为了节省经费,他们仍只开了一半房间,42人共用20间房。因为房价低,房间面积很小,只摆放了一张1.5米的标准床。

“反正睡觉的时间也不多,要不是因为下雨没法搭帐篷,我们都想直接在村口搭帐篷睡。”虽然说起食宿问题,李延照毫不在意,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一种正常的救援状态。

幸运的是,这次河南洪灾,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带来改变。

7月23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基金会发起“援豫救援队保障项目”,向驰援河南灾区的社会应急救援队提供经费支持,每支队伍最高可申请10万元,用于人员保险、救援设备、交通差旅、餐食补贴等。近期在豫参与救援的队伍均可申请。

同日深夜近凌晨1时,李延照率队终于抵达救援队驻地,沿途积水几乎漫过车辆大灯,幽暗的街巷深处,一家亮灯的烤羊肉馆映入眼帘。

“等忙完这几天,请你们吃烤羊肉。”

李延照突然开口,但平时活泼的队员们无人应答。

他抬头,瞄了一眼上方的后视镜。镜里,年轻的队员们正挤在后座上,东倒西歪,睡得正香。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