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水电站弃水”系列报道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白鹤滩水电站弃水”系列报道 | 参评项目 | 通讯与深度报道 | |||
体裁 | 系列报道 | |||||
语种 | 中文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贾科华、朱妍、王旭辉 | 编辑 | 贾科华 | |||
刊播单位 |
中国能源报
|
刊播日期 | 2020年3月30日、4月6日、4月13日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01版(要闻版) | 作品字数(时长) | 2742字、3705字、3892字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作为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超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是“十三五”规划“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世界在建的综合技术难度最大水电工程,在全国乃至世界水电领域均有里程碑意义。按照规划,其电力送出线路应于2019年开工建设。但直至2020年初,送出线路仍未获得核准,这给水电站蒙上了每年“弃水”数百亿千瓦时的阴影。以此为切入口,凭借在水电行业的多年积淀,本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深入了解,并独家获悉川渝两地联名上书求电量、多地争抢白鹤滩水电资源等事件。在此基础上,采访业内权威专家进一步分析问题症结,并提出可靠、科学的解决方向,穷追不舍深挖水电行业“真问题”。 | |||||
全传
媒播 体实 效 |
文章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新浪财经等官方线上平台发布,作品阅读量累计过百万,引发行业内外广泛讨论。 | |||||
社
会 效 果 |
系列报道刊发后,被人民日报选为内参,引起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四川省政府、重庆能源局等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相关企业,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智库机构的高度关注。直接推动了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加速落地,切实帮助解决了行业难题。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该文在选题策划、采访写作方面,都体现出了中国能源报深入了解能源行业的优势和相关编辑、记者的良好新闻素养。该文是本年度报社的代表作品,推荐参评。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年5月27日 |
报道内容简介
作为规模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全球第二大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装机高达160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按照计划进度,首台机组将于2021年6月投产发电,全部16台机组于2022年底前投产。在我国乃至世界水电领域,这项标志性工程均是多方关注的焦点。
系列报道第一篇《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现“弃水”隐忧》抛出问题,直指“明星工程”蒙上每年“弃水”数百亿千瓦时的隐忧——原计划2019年开工的配套送出线路,直到2020年初仍无核准迹象。由于路线建设环境异常复杂、时间十分紧张,即便能够尽快投入建设,到了电站投运之际,配套送出线路也无法按期完工,海量清洁电力面临“投产即遭弃”的风险,由此引发关注。
紧接着推出的《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再生变数》一文,全面讲述了江浙、江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先后争抢白鹤滩水电份额一事。这让早已敲定的电力分配方案高悬半空,甚至可能面临推倒重来的结局。尤其是四川、重庆联名上书国家能源局,以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论据”,请求协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在川渝电网消纳等情况。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过网费”之争危及白鹤滩水电外送》寻求问题根源。“过网费”是发电企业经过电网线路外送电力时向电网企业交纳的费用,如同车辆交纳高速公路“过路费”。看似天经地义的交费问题,却让白鹤滩水电站业主三峡集团、电站所在地四川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各自上书陈请能源主管部门定夺。而主管部门长期犹豫不决,最终导致电站深陷“弃水”危机。央、地矛盾背后,暴露出施行多年的传统计划分电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发展要求。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效用,是一个全新方程式,亟待各方共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中国新闻奖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品完整目录
作品标题 | “白鹤滩水电站弃水”系列报道 | ||||||
序
号 |
单篇作品标题 | 体裁 | 字数/时长 | 刊播日期 | 刊播版面 | 备注 | |
1 | 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现“弃水”隐忧 | 通讯与
深度报道 |
2742字 | 2020年3月30日 | 01版 | 代表作 | |
2 | 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再生变数 | 通讯与
深度报道 |
3705字 | 2020年4月06日
|
01版 | 代表作 | |
3 | “过网费”之争危及白鹤滩水电外送 | 通讯与
深度报道 |
3892字 | 2020年4月13日 | 01版 | 代表作 |
四川明确要求水电外送需交纳每千瓦时2—3分不等的省内输电费用,但三峡集团坚持认为,其现有数百亿千瓦时水电是以专线方式外送,无需交费。这一争论成为在建年发电量超600亿千瓦时的白鹤滩水电站外送电力的关键阻力——
“过网费”之争危及白鹤滩水电外送
本报记者 朱妍 贾科华
“四川在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不断提出‘网对网’送电诉求,白鹤滩蓄水验收、交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均推进困难。”
“白鹤滩接入系统的安排,国家能源局已明确‘统一接入四川电网’,但项目法人仍然拒绝与四川电网发生并网关系,导致从法定程序上无法核准接入系统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记者近日多方获悉,白鹤滩水电站投资建设方三峡集团和项目所在地之一四川省日前先后上书国家能源局,陈请协调解决双方分歧。焦点内容之一,正是备受关注的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四川方面认为,在国家能源局已明确“统一接入四川电网”的背景下,电站理应采取“网对网”外送方式;三峡集团则坚持通过“点对网”的方式送电,拒绝接入四川电网。
多位业内人士均证实,围绕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的“网对网”与“点对网”之争已存在多时。原计划去年开工的配套送出线路迟迟未获核准,以及日前川渝联合上书请求将白鹤滩水电留在当地消纳,均与此争论有直接关系。
四川坚持“网对网”送电,认为“点对网”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并将导致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大通道矮化成为特定电源的专用送出工程
在“网对网”与“点对网”争议中,“网”指的是电网,“点”指的是发电企业。在“网对网”送电的过程中,发电机组先与送出省电网物理联网,其发出的电力电量再由后者送到落地省电网,相当于两地电网之间进行交易和结算,发电企业与受方并无直接买卖关系。“点对网”送电则会跳过送出省电网,由发电企业与跨省跨区输电企业、落地省电网直接进行电力交易。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白鹤滩的水电是先接入四川电网,再由四川电网统一送出,还是撇开四川电网,直接卖电给受端电网。
记者获得的一份名为《四川省能源局关于四川省水电外送方式有关情况的汇报》(下称《汇报》)的文件显示,四川省能源局于3月10日向国家能源局提出“协调督促三峡集团做好白鹤滩接入系统工程前期工作”的请求,提出“督促项目法人切实落实国能综通电力【2019】65号明确的白鹤滩‘统一接入四川电网’规定,与四川电网签订并网、调度、购售电协议和结算合同;指导四川完善白鹤滩接入四川电网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技术方案并依法依规核准建设”,即按照“网对网”方式外送白鹤滩水电。
事实上,这已不是四川首次提出类似诉求。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7月,四川就曾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四川电网对国调机组外送电量收取“送出省输电价格”,即“过网费”,标准为每千瓦时2分,以适当分摊四川较高输配电价的负担。次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经调研,初步同意对国调机组外送电量收取一定标准的“过网费”。但在12月的征求意见环节,三峡集团认为国调机组属于“点对网”而非“网对网”,强烈反对交纳“过网费”。双方围绕“过网费”的争论由此而生并延续至今。
按照每千瓦时2分的标准估算,三峡集团旗下仅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已投产水电站,每年需向四川交纳的“过网费”就达数亿元。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投产,这一数字将再增逾10亿元。
在《汇报》中,除了要求三峡集团白鹤滩水电站按照国家能源局明文规定“统一接入四川电网”外,四川还提出了“结合四川实际,单纯的‘点对网’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说法。
四川在《汇报》中称:“目前我省每年外送水电1300多亿千瓦时,其实质在物理上已属于‘网对网’,但在结算关系上人为认定为‘点对网’。其中由四川电网组织外送的300多亿千瓦时已实行‘网对网’结算,并已收取‘送出省输电价格’每千瓦时3分;而其余1000亿千瓦时左右的国调机组,均以500千伏与四川电网物理联网,且其跨省跨区外送的三大直流工程——向上线、锦苏线、溪浙线的省内配套500千伏工程产权属四川电网,其成本已在四川电网输配电成本中摊销。因此不仅电气接线在物理上、而且成本摊销在实际运作上,都属于名副其实的‘网对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调机组直接与跨省跨区输电企业、落地省电网结算,而不与四川电网结算,由此人为地形成了结算关系上所谓的‘点对网’。”
《汇报》还提出,为保障国调机组安全可靠外送,四川电网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相关网架并增开上网电价较高的火电机组,导致四川电网投资成本增加、购电成本上升,但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并未得到合理弥补,且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送出省输电价格”又不能落实,导致四川电网输配电价明显偏高;对比电网规模结构、幅员面积相当而采用“网对网”的云南电网,四川输配电价是其1.62倍;此外,“点对网”还导致“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大通道矮化成为特定电源的专用送出工程,各类机组发电利用小时严重不平衡,省调机组弃水严重、全面亏损。”
三峡集团坚持“点对网”送电,强烈反对交纳“过网费”,但被指为抢建设进度,存在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截流等违规行为
“就此问题,四川省与三峡集团已有过几轮谈判。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还出面协调,要求双方协商一致,但因三峡坚持‘点对网’外送,分歧迟迟未能解决。四川联合重庆上书国家能源局,提出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留在川渝消纳,除了用电需求方面的因素,实际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三峡集团同意‘网对网’外送。”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除了《汇报》提及的“三峡集团认为国调机组属于‘点对网’而非‘网对网’,因而强烈反对交纳‘过网费’”外,三峡集团已通过“三峡工建【2020】49号”文,向国家能源局反映“四川在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不断提出‘网对网’送电诉求,白鹤滩蓄水验收、交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均推进困难”等问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认为,三峡集团之所以坚持“点对网”,主要是想在送电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让自身处于有利位置。“最终还是基于利益考量,‘点对网’既能确保收益,也可通过搭一些地方的‘便车’,省去部分送电成本。长期以来的计划外送体制,以及三峡集团令人羡慕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其具备保持既有经营方式的动机。”
“若采用‘网对网’外送,三峡集团需要先把电送到四川电网,再由后者统一送出。说白了,要与不要、送与不送、送多送少均由四川电网调配。一旦发生‘弃水’,四川电网可选择不要白鹤滩的电。大家都‘弃水’,白鹤滩电站也得弃一部分。而万一当地出现电力紧张,四川则有可能把白鹤滩的电留下自用,不给受端。”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进一步称,相比之下,“点对网”方式更有保障——对于发电企业来说,送电就有主动权;对于受端省份来说,相当于在其他省份建设了一座自己可调用的电站,“因此,除了四川,三峡集团和受端省份都愿意采取‘点对网’方式。”
上述行业人士还透露,为尽早实现“卖电”,三峡集团甚至存在未验收先截流等抢进度行为:“白鹤滩水电站在2015年11月就已截流,但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才正式核准。”《汇报》也提及“白鹤滩之前已存在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截流等违规事实,应该予以纠正”“项目法人唯工程进度”等状况,对此“国家能源局2月21日召开的专题会议已明确要求依法依规推进白鹤滩蓄水验收工作,不能旧病未治又添新病”。
“实行‘点对网’外送,是想卖个好电价;冒着风险抢进度,是想尽早把电卖出去。这些或是三峡集团的直接利益所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向三峡集团发去采访函。该集团对接人回复:“已经咨询相关部门,您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决策,白鹤滩电站建设顺利,鉴于有些是国家决策的事情,媒体少报道或谨慎报道好,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营造好的舆论环境。”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看似外送方式之争,实则暴露出传统计划分电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发展要求
作为“西电东送”国家战略骨干电源,白鹤滩水电站外送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国家能源局早在2018年9月即发文明确了电站外送方案——建设两条输电能力均为8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线路,一条落点江苏、一条落点浙江。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早已敲定的外送方案迟迟无法执行,与三峡集团跟地方之间的送出方式之争关系密切。“送电协议达不成,四川就不走审批流程。”张博庭说。
始于2018年的“网对网”与“点对网”之争,为何时隔2年仍未有定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有道理?如何才能尽快解决矛盾,消除对白鹤滩水电站外送的影响?
在冯永晟看来,“点对网”是基于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现实条件出现的方式,在当时抓住了主要矛盾。“但随着形势发展,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继续沿用传统计划分电思维和分电方法,似乎有固守陈规之嫌。既与国民经济层面的统一市场建设不符,也与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目标不符。既然电改目标要建统一市场,那么传统的由国家计划安排的外送电制度为什么不能改?”
上述未具名人士也称,过去的计划方式,留下“网对网”“点对网”之分。“而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从计划方式向市场方式的转型过程中,不应再用计划的方式解市场的方程式。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是一个全新的方程式”。
“三峡集团为何明知违规,还抢进度?今年卖电和明年卖电不一样吗?其实,发电企业是想在市场尚未形成之前,尽快按计划方式实现交易、锁定价格。有了一个可参考的标的,即使未来参与谈判,发电企业也有更多筹码。”该人士称,“这也进一步牵出了外送水电未来究竟如何参与电力市场的问题,主管部门应及早明确,而不是光把电送出去就够了。”
“表面上看,这是外送方式的分歧、央企与地方的矛盾,实则暴露出传统的计划分电方式,已逐渐不适应地方利益格局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冯永晟表示,随着西部省份的发展,其发现除了项目投资带来部分收益外,最终产品流向东部、收入流进央企,自己反倒要承担诸如更高输配电价等额外成本,因此急于寻求一种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对此,还需要能源主管部门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白鹤滩水电站在建已10年,目前却因外送线路迟迟无法核准而出现“弃水”隐忧。变数不止于此,在国家能源局早已明确将其电力全部外送江浙的背景下,近日川渝两地联名上书提出消纳白鹤滩电力的诉求。距离既定投产时间不足15个月之际——
白鹤滩水电站外送方案再生变数
本报记者 朱妍 贾科华
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前期筹建工作至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已走到第10个年头。按照规划,这一设计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超级工程”,将于2021年6月迎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全部16台机组计划于2022年底前投产。
为了让白鹤滩水电站1600万千瓦绿色电力“送得出、落得下”,国家能源局早在2018年9月就已发文明确了电站外送方案——建设两条输电能力均为8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线路,一条落点江苏、一条落点浙江。但原计划于2019年核准开工的两条线路,至今仍未获核准,让这一“西电东送”国家战略骨干电源随即蒙上“弃水”隐忧。
变数不止于此。记者多方获悉,四川、重庆于近日联合上书国家能源局,提出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留在川渝电网“消化”,对此,国家能源局已安排相关部门展开研究。此外,云南也提出了分得白鹤滩水电站300万千瓦电力的诉求。电力份额突遇多地争抢,让白鹤滩水电站早已敲定的电力分配方案高悬半空,甚至可能面临推倒重来的结局,其电力何时才能实现外送因此愈发扑朔迷离。
川渝联手,以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论据”上书
“3月初,川渝两地联名向国家能源局发去专报,汇报了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留在川渝的想法,希望相关方面给予论证。至于留多少,我们没有具体提出,但可以肯定,川渝两地能够保证消纳不存在问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庆市能源局总工程师杨世兴证实了川渝联合上书一事。
记者获得的一份名为《四川省能源局关于四川省水电外送方式有关情况的汇报》的文件显示,四川省能源局于3月10日再次向国家能源局提出请求:“为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以及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根据电力优先在区域内平衡、减少跨区域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的原则以及白鹤滩核准文件规定,请求协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在川渝电网消纳。”
该文件提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称“双城经济圈”),是两地上书的主要“论据”。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这一国家战略,要求“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紧接着在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梁武湖主持专题会议,对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进行讨论。根据四川省发改委官网消息,本次会议认为,中长期来讲,成渝地区作为西南电网负荷中心具备消纳四川水电的市场空间和能力,应当在优先满足自用的基础上优化电力流向。会议提出,要科学合理安排水电外送,合理定位四川水电在双城经济圈建设电力保障中的作用;按照“川渝电网加强、川电送渝增量”的原则,统筹加强川渝地区电网规划建设。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告诉记者,共同争取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可给予成渝地区中长期可靠供电支撑。“四川在建水电调节性能较好,距离成都较近且能够兼顾送电重庆,适宜作为保障成渝地区中长期用电的新增电源。在川渝地区消纳,有市场和空间优势,完全符合电力优先在区域内平衡、减少跨区域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的原则。”
高文胜还透露,为保障消纳,川渝两地、国家电网公司已明确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目标网架与川渝特高压交流联网的建设方案。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于2019年11月向相关主管部门报送了《关于尽快明确川西水电送电成都和重庆输电工程方案的请示》,请求审批四川电网目标网架方案,将重点电网项目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天府南-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规划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联合之余,川渝两地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除了“共同目标”外,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川渝两地也有各自的诉求与考量。
其中,对于重庆而言,解决“缺电”隐患已成当务之急。“2020年以后,重庆基本没有可开发的大中型电源,当前‘自给为主、外来为辅’的电力保障格局正在发生根本转变。未来,新增电力必须依靠外部输入。”杨世兴表示,2017、2018年,重庆用电量增速分别为7.3%、12.3%,均超过6.5%的“十三五”规划预期。“直辖23年来,重庆年均用电增速更是超过10%。到2035年,预计全市用电需求较目前翻一番,电力需求缺口将达2500万千瓦左右。因此,新增四川水电是重庆电力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之一。结合现状,白鹤滩水电站是眼下为数不多的希望所在。”
事实上,在联合上书之前,重庆早在2018年就做过单方面争取。杨世兴称,得知白鹤滩水电站将建设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外送江苏、浙江后,重庆即向国家能源局提出一个“664”方案。即两条通道各留出200万千瓦给重庆,白鹤滩水电站为江浙各送600万千瓦,再由四川境内其他电源各补200万千瓦,通道利用率可不受影响。“但该方案未被采纳。重庆是一座缺少能源的城市,从2017年起就在积极争取新增四川水电,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
相对于重庆的燃眉之急,四川则更关注长远。
高文胜表示,四川近年来用电需求同样保持了较快增长,2015—2019年用电量年均增长7.2%。其中,成都作为四川省内负荷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长9.0%,预计到2025年成都地区最大供电缺口将达到500万千瓦。“随着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成渝地区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突显,用电负荷将持续快速增长。”
一位接近四川省发改委的业内人士进一步称,双城经济圈将深刻改变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和发展格局,能源电力供需也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十四五”期间,随着电力需求增加,四川电力缺口出现时间将更多、规模将更大。“另外,如果在建的白鹤滩和金沙江上游界河电站全部外送他省,到2030年四川将无法满足自己省内电力需求。但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留在四川消纳的话,至少可基本保证四川2025年自身的供需平衡。”
“目前,四川在建水电站总装机约4350万千瓦,按照‘十四五’全部投产来算,除去乌东德电站1020万千瓦送南方电网,现有规划的外送规模将达3200万千瓦,四川只剩130万千瓦水电自用。同时,大规模发展火电也不符合四川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定位。届时,四川将无力满足双城经济圈战略需求。”上述人士表示,与其考虑未来从省外送电四川,不如现在就减少四川水电外送,“这才是更加安全经济可靠的方案。”
多地争抢,白鹤滩水电站落点到底由谁说了算?
事实上,除了江浙川渝外,江西、云南等地也先后参与“竞争”,这也直接导致外送落点一再生变,进而影响配套送出线路的核准建设进度,大大增加了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即弃水”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2013年白鹤滩水电站输电规划工作启动,国家层面初步确立了白鹤滩水电站送华中地区消纳的方案。其中,江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当时按照国家要求,江西组织论证认为,在可能引入江西的区外电力中,白鹤滩水电站外送线路送电规模、时序、特性与江西的需求最为契合,应作为江西接受区外电力的首选。2014年审议通过的《江西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提出争取白鹤滩水电入赣。国家发改委也于2016年8月正式复函江西,表示原则支持白鹤滩水电站送电至江西。
然而,在2018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维江公开表示,为配合西南水电外送,拟建设白鹤滩-江苏、白鹤滩-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白鹤滩外送到底由谁说了算?”一位参与调研的江西省调研组成员向记者表达疑问,“国家规划已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白鹤滩至华中华东输电工程。时隔仅一年,电网企业单方面提出白鹤滩至山东的特高压方案。究竟以国家规划为准还是由电网企业主导?”
上述疑问,在国家能源局2018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得到“解答”。国家能源局明确将建设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外送白鹤滩1600万千瓦电力,落点江苏、浙江。这意味着,江西、山东双双落选。
而今,随着川渝两地加入,“白鹤滩外送到底由谁说了算”的疑问重被提及。“争取白鹤滩留在川渝,不代表重庆反对其外送江浙。相反,我们一直积极支持,比如,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就是最先取齐核准要件的。”杨世兴说,“但规划制定的内容是不是没有回旋余地?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规划内容要不要相应调整?”
杨世兴认为,双城经济圈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结合新的形势,需要对川渝能源发展战略进行再审视、再优化。“调整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就像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硕士毕业,现在到了决定继续读书深造还是选择开始工作的时候。至少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变化作出新的研判。由谁来全方位统筹?这就需要国家能源局牵头,与相关地区共同研究。”
上述人士也表示,争抢白鹤滩水电站背后,涉及四川乃至西南水电外送的优化调整。“要不要继续外送?如何解决川渝中长期用电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国家能源局牵头拿出方案。建议在外送江苏、浙江不变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四川、重庆地区用电份额,以满足双城经济圈用电需求。”
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看来,多地争抢白鹤滩水电站,是因为这些地方开始意识到水电资源不仅清洁、可再生、能储存、经济性高,还可承担调频、调峰、调相、备用等任务,综合优势明显。“白鹤滩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优势明显的巨型水电站,引得各方争夺不足为奇。”
另外,记者已就四川上书提出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留川诉求一事致函四川省能源局,并就云南提出分得300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电力一事致函云南省能源局,但截至记者发稿,均未收到对方答复。
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分配方案究竟何时敲定,各地诉求又会否得到满足,本报将持续关注。
白鹤滩水电站规划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是世界水电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但电站配套的两条特高压外送线路因多地争抢电力份额、拆迁协调难度大等原因迟迟无法获得核准,随着机组投运时间越来越近——
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现“弃水”隐忧
本报记者 贾科华 王旭辉
近日,川滇两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机器轰鸣,“超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已全面复工。作为规模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装机高达160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按照计划进度,白鹤滩水电站首台机组将于2021年6月投产发电,全部16台机组于2022年底前投产。
我国是水电大国,总装机规模超过3.5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约1亿千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水电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的光环远不止于巨大的规模——它还是“十三五”规划“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世界在建的综合技术难度最大水电站工程、世界单台发电机组规模最大水电站工程。
然而,原计划去年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配套送出线路至今迟迟未获核准,让这一距离计划投运时间越来越近的“明星工程”蒙上了每年“弃水”数百亿千瓦时的阴影。
送电线路未按计划时间核准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8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满足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需要,规划两条±800千伏、输电能力8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一条落点江苏苏锡地区,一条落点浙江。
2018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在踏勘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站址时表示,该特高压工程将创新采用“混合级联多端柔直” 技术。其中,“混合级联”即送端采用传统直流和基于电压源控制的柔性直流技术;“多端柔直”即受端应用多端柔性直流技术,具有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等优势。由此可见,国网对白鹤滩水电站送出线路早已有全盘规划。
根据《通知》,上述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本该于2019年核准开工,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有核准迹象。根据国网近日编制的《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该公司将推动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于今年6月、12月获批复,这距离电站首台机组投产的日期分别只有1年和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线路建设时间十分紧张。
特高压工程因输电距离、路径等不同,相应的工期也不同。记者梳理发现,以外送四川水电为主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江3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于2009年1月开工,2010年7月投运,施工期18个月;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2012年12月双极建成投运,施工期24个月;溪洛渡—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2012年8月开工,2014年7月投运,施工期也接近24个月。另外,目前正在建设的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计划2021年底全面竣工投产,施工期长达27个月。
多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工作计划,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开始陆续投运时,配套的两条特高压送出线路均无法完工,电站“弃水”已成大概率事件。
多地争抢的香饽饽
为区别在运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江3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和在建的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被称为四川水电外送“新三直”特高压。
据了解,国网早在2014年11月就已启动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但该工程因送出方式、路径等存在争议,直至2019年8月才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与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电源雅砻江中游多座水电站相比,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第二个梯级电站,规模大、调节性好、建设条件优越,是国内大型水电站中难得的好电源。为此,国网规划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通过两条特高压直流线路送入华东特高压交流电网,提高江苏、浙江等地的供电可靠性。
为确保白鹤滩水电站的巨量电力“送得出、落得下”,浙江日前提前取得了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一级配套项目——500千伏临平变电站的可研评审意见,标志着工程在浙江的首个配套项目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表明浙江为争取白鹤滩水电资源落地积极开展了多项准备。行动起来的还有江苏。早在2019年6月,江苏就已开始推动白鹤滩入苏特高压直流配套500千伏线路迁改,以便腾出线路走廊。
“看上”白鹤滩水电站的并非只有江浙两省。近日记者从多方获取的消息显示,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纷纷提出分配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的想法。其中,四川、重庆希望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全部留在川渝,云南则希望分得电力300万千瓦。多地“争抢”使得原本明朗的外送线路落点变得扑朔迷离,最终导致核准一拖再拖。
“现在多地之所以争抢白鹤滩水电站,是因为这些地方开始意识到水电资源不仅清洁、可再生、能储存、经济性高,而且可以承担调频、调峰、调相、备用等任务,综合优势明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说。据悉,湖北、重庆等地近年来也要求重新分配三峡电力,这较多年前需求市场规模较小导致四川二滩水电站“弃水”、三峡电力分配困难的情形已是天壤之别。“白鹤滩是我国目前在建规模最大、优势明显的巨型水电站,因此引得各方争夺也就不足为奇了。”
线路建设环境异常复杂
除各方对优质水电资源的争抢外,建设环境复杂也是白鹤滩水电站送出线路迟迟未获核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跨区域、长距离的高电压线路工程,特高压项目在多个省区市,面临着国家日趋严格的空间规划、建设许可、征占地、拆迁赔偿、环水保、超限运输、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审批与执法,也面临着铁路、公路、航道、厂矿、城镇、村庄和军事、文物等敏感区的通行协议办理,以及大量电力线路的停电协调,这都增加了特高压线路核准及建设难度。”
据国网四川电力特高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胡国强此前介绍,“新三直”特高压除换流站外,还要同期建成各类线路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程体量庞大、建设周期集中。“以白鹤滩水电站送出特高压配套的布拖换流站为例,其占地近千亩,是迄今为止全球占地面积最大、土石方量最多、地质条件最差的换流站,其中场平施工中大规模淤积土质处理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胡国强表示。
数据显示,“新三直”特高压沿线房屋拆迁近40万平方米,工程涉及的云南昭通及四川凉山、宜宾境内的美姑、昭觉、金阳、普格、屏山等非国网供区,信息沟通及属地支撑相对弱化,拆迁难度大。尤其是布拖换流站占地面积大,房屋拆迁3.3万平方米,涉及213户、800多彝族同胞拆迁安置,多民族聚居地居民搬迁和房屋拆迁协调难度大,面临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此外,白鹤滩送出工程建设压覆矿权多,途经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地带自然保护物种多等难题,也对工程依法施工与和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经济相对落后,电站建设将极大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带动地区其他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助力库区发展。因此,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及送出不仅涉及清洁能源外送消纳问题,更关系电站所在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线路越早核准开工、机组越早投运发电,水电站工程就能越早发挥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