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女孩”大学毕业返乡,“溜索姑娘”继续为大山学子投送录取通知书……
近日,23岁的傈僳族姑娘余燕恰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怒江州就业,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家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布施底小组的余燕恰,曾经是一名“溜索女孩”,在2007年之前,余燕恰要到江对面的学校上学只能依靠溜索。
一天,余燕恰身穿粉红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坐溜索到怒江对岸的布腊小学上学,刚好被进入怒江采访的媒体记者拍到,当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她只有八岁,每天要坐溜索过江两次,已经独自坐溜索过江两年了。
现场的媒体记者深受触动,随后发动全国多家媒体一起向社会募捐,在布腊小学前的江边建起了一座爱心桥。2008年3月爱心桥建成,余燕恰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余燕恰得以到昆明、北京等地游玩,第一次看到了怒江之外的精彩世界,“这就好像原本漆黑的道路上多了一盏盏明灯,生活也不再那么苦涩,于是我更加努力学习”希望的种子种下余燕恰有了新动力,2018年,余燕恰以568分的分数考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作为一名曾经的“溜索女孩”她的成长也一路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今不仅她的家从半山腰搬到江边盖起了新房,而且怒江峡谷用来过江的溜索也于2016年全部被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取代,各族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沿怒江而建的美丽公路顺利通车,怒江两岸旅游资源开发快速推进……曾经闭塞的怒江峡谷日新月异,而这一次,学成归来的余燕恰选择为别人“打灯”······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让邮政人尼玛拉木心生感慨。
余燕恰被称为“溜索女孩”
尼玛拉木也曾被称为“溜索姑娘”
12年间,尼玛拉木为了渡过激流汹涌的澜沧江给对岸的三个小山村送去邮件,从一条只有一根钢绳的索道上滑过了上千次。
当一次次面对凶险的滑索时,她的目光依然是如此的清澈平和,尼玛拉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徒步穿行于雪山峡谷间的邮路上,她说:“一旦信件背到肩上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如今当钢铁大桥代替溜索横跨澜沧江两岸,尼玛拉木又投身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在发展农村电商的新邮路上,变身“带货主播”继续服务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得知余燕恰的故事,她这样说:“作为一名曾经的“溜索姑娘”,我看到“溜索女孩”余燕恰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就业的这个新闻,感触很深。现在正是录取通知书投递季,跟她一样,以前交通通信不便,我也是走山路、坐溜索送录取通知书,投递的时候困难也很多,比如藏族同名同姓多,姓名叫卓玛的一个小组都有好几个,而且录取通知书要求必须投递给本人,有些地址不详,只写到云岭乡,这样的邮件很难找到收件人。现在不同了,交通通信方便了,村村通公路,人人都有手机,录取通知书投递很方便,更快更安全!我为“溜索女孩”的选择点赞!作为邮政人,我也会尽自己的努力继续服务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溜索女孩”“溜索姑娘”同样的家乡情怀、同样的为民服务,她们都选择为别人“打灯”祝福勇毅前行的她们!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