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有赵老在,我们遇到问题就不发愁!”在江苏省句容市,提起赵老,农人们的脸上便露出信赖的笑容。

农民口中的“赵老”,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赵亚夫,虽然赵亚夫已81岁高龄,却一直从事农业研究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

“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今年81岁的赵亚夫曾任镇江农科所所长。多年来,当地流传着一句关于他的顺口溜:“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2014年初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赞扬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那天,种植基地门口摆放着这里生产的草莓、橘子、葡萄等,习近平总书记对产量和价格的询问,令赵亚夫印象很深。

在20世纪80年代,赵亚夫作为镇江农科所的第一批研修生赴日本学习。在那里,他吃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颗草莓,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农民种这个肯定能赚钱。”回国时,赵亚夫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株宝贵的原种草莓苗,带回到适宜栽种的镇江句容白兔镇。

 农民不懂技术,他就免费教授;农民心里没底,他就无偿兜底。种植成功的第一年,白兔镇的草莓收益就超出常规农作物两倍,赵亚夫将农科所的研究方向果断转向高效农业。葡萄、有机桃、有机水稻,多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送到哪儿,致富的种子就播到哪儿。他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发展起很多10万元户、50万元户、百万元户。

“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如今,穿梭在田间地头,赵亚夫时常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脚步停不下来。

“农民富了,我就有最大的成就感”

把大米酿成米酒,剩余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排泄的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的鸡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

这个家庭农场生态“小循环”,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带领当地农民就生态农业进行的新探索。退休后,赵亚夫又担任起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

“他当时到戴庄来,说发展有机农业,桃子种出来能卖五块钱一斤。老百姓听到之后说,我们的桃子一块钱卖三斤,你五块钱一斤,不是天方夜谭吗?”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原书记李家斌回忆起赵亚夫刚到村里想打开局面时的艰难处境。

赵亚夫没有辩驳,默默带着农科所的专家在流转的175亩岗坡地建起示范园,教农民技术,还付农民工资。不久,“天方夜谭”变为现实。凭着有机水稻及水蜜桃、葡萄、无花果等高经济附加值的水果种植,亩产收入比常规栽培提高了四到五倍。

赵亚夫不仅带来了优良品种、农技经验,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农民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市场消息灵敏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有人问他忙了这么多年图什么?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从奋斗中体会到无限乐趣,农民富了,我就有最大的成就感。”

“他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田间地头”

不久前,赵亚夫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戴庄村村民们看来,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家对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认可。

他每年有上百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撰写了十几万字的科普读物,却没有时间写论文,研究员职称评定评了三次才通过。有人不理解,赵亚夫却说,知识分子可以有两条路,一条是“顶天”,搞发明创造,一条是“立地”,扎根农村解决农民的难题。“牢记总书记的勉励,这一生就让我选择‘扎根大地’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新的贡献。”赵亚夫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以后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