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再造青山 不负人民 ——中国石油长汀共建帮扶纪实

福建省最西端。一幅多彩山水画镶嵌于此。

这里是闽西革命老区长汀,古称汀州。

艳阳、蓝天、绿浪装扮着层层山脉,流光溢彩、满目葱茏。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四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时间之久,居全国前列。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和关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2012年,中国石油作为唯一对口协助长汀水土治理的央企,将习近平同志的批示精神落实为覆盖生态、产业、民生的共建帮扶项目,拉开长汀共建帮扶序幕。自此,一个个“敢教山河换新颜”的故事在长汀上演,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生态招牌”接踵而至……

长汀水土保持和流失治理的成功实施,成为中国石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吃“生态亏”到吃“生态饭”

种下“扶贫树”长成“致富林”

长汀县河田镇伯湖村的傅木清仍清晰记得当年荒山上寸草不生的场景:柳村不见柳,河比田更高,光秃秃的山上连草都没几根,三天日头晒裂田,一场洪水黄泥田……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数十年来,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与百万亩荒山作战,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2011年12月10日,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汀实地调研。之后,国家七部委深入长汀调研,提交《关于支持福建省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派中国石油与长汀建立固定的共建帮扶关系。

自此,石油人接过长汀生态治理“接力棒”,在露湖、明光、朱溪、罗地、伯湖、晨光6个村万亩山地上种下77万棵树,被称为“万亩林”,因贫瘠而人迹罕至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中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景观林,更被评为中央企业扶贫示范项目。

在“万亩林”的带动下,长汀县山河披新绿,城镇换新颜,周边村民表示肉眼可见的山变绿了、水变多了、河床降下来了,昔日的濯濯童山被斑斓的色彩装点,在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多彩的景象。

“当年附近的山头都是光秃秃的,村民拾柴火得爬十几里山路,如今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参与项目初期调研的福建销售工作人员王志辉连说三次“想不到”。

有数据为证:截至2020年底,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2012年47.69万亩下降到31.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10.26%下降到6.78%,森林覆盖率从79.5%提高到80.3%。今年,长汀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更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穿行万亩山林间,绿叶间吐出点点黄花。“这叫黄花远志,它专找水源充足、生态好的地方长。”长汀县林业局营林科范小明言语间透露着自豪。

类似“娇贵”的经济作物在万亩林里并不少见。当年项目选择树种时,石油人兼顾生态、经济功能,栽植了无患子、枫香、山杜英、樱花等17类常绿阔叶树。一些经济林木让当地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仅无患子果实就可带来年均近千万元收入。

除了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万亩山林治愈了原本沟壑纵横的水土流失“疮痕”,让土地重现肥力。村民们纷纷在田间山头种上了各类作物,农地实现了从耕种单季稻、双季稻到槟榔芋等经济作物的可喜变化。这片“万亩林”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喊作“致富林”。

9年来,中国石油万亩林总收益5100余万元,受益总人数超过2300人,其中直接带动百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座座荒山绿起来了,一个个林下产业发展起来了,长汀迎来了一波“回乡热”。

傅木清的儿子傅桥大学毕业回来了,依靠大学生创业计划成立新农人农业基地,带动3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500元以上。被称为“绿二代”的他,立志要将这个绿色传承给下一代。

在外打拼多年的丘富生回来了,自成立生富种养合作社以来,每年生产蜂蜜500公斤,产值超过8万元,比在外务工收入多50%……

“万亩林”脚下的露湖村,曾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村主任沈绍江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们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5.3倍,6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参与到林下经济种植、养殖的创业大军中。”

从荒山野岭到产业新城

老区山坳里挺起现代化企业

12月20日傍晚7时,长汀县策武镇兰州拉面馆里人来人往。村民蔡仰东大口吃着面说:“之前镇上一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如今有了10多家,吃惯米线的我们也爱上吃面了!”

兰州,这座距离长汀县2000公里的城市,9年前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向集团公司发出《关于商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福建省长汀县共建帮扶的函》,希望集团公司帮助革命老区进行生态建设、振兴发展。集团公司迅速对共建帮扶事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中石油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项目》等对口帮扶计划,并委派兰州石化将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优势与长汀县稀土、高岭土等资源优势结合,通过产业帮扶长汀。

蓝图绘就,但想在老区山坳里建现代化企业,谈何容易!

项目早期筹备者、中油(长汀)催化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锐回忆,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早上鸟儿叫,晚上虫子闹,出门拎棍子,以防野狗咬。”

生活上的艰苦是小事,作为福建有名的贫困县,长汀县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才是真正的挑战。

项目所在地地质情况复杂,全厂1338根灌注桩大部分需深入地下40米的岩层作为持力层,工程造价情况别说是长汀县,福建全省也没有发布过。“光概算我们就做了7版,定额管理细化到每个装置、每个部件。”生产运行部副主任高辉说。

工业物资种类短缺,供应商数量不足,石油人跑到300公里外的厦门和泉州调运商砼、架杆、吊车等大型设施;长汀生态环境薄弱,石油人投入资金力求环保高标准……从可研到施工,9年间,中油(长汀)催化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秦松的一头青丝熬成了白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汀县首座现代化石油化工厂、龙岩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拔地而起。

当年冷清的龙岩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如今随处可见工地施工的场景。“那时候偌大的园区就2家企业,如今已经增至15家。中国石油的入驻提升了园区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园区稀土产品结构。”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林立山说。

一家企业“撬动”了一个园区,更将带动一个产业、一座城市的跨越发展。

2019年以来,中油(长汀)催化剂项目主要装置相继开车成功,累计生产出质量性能优异的催化剂产品2.3万吨,收入近3亿元,远销乍得、尼日尔等全球近10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年规划产能5万吨估算,预计中油(长汀)催化剂有限公司每年产值10亿元,产生利税1亿元;其资源及化工原料利用产生利税约4000万元,预计可持续拉动龙岩地区经济总量15亿元以上。

“这仅仅是开始,自身发展的同时用资源型产业扶贫培育长汀县支柱产业、增强地方造血能力,才是我们振兴革命老区的最终目标。”兰州石化副总经理王世宏说。

中油(长汀)催化剂有限公司所在的策武镇,村民们真实感受到产业入驻对工作和生活的改变。90%以上的家庭盖上了新房,以前的一座座土坯房变成了3层小楼,近百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黄成金生是策武镇策新村村民,2018年先后和妻子成为这个公司的司机和保洁员。“在外奔波了大半辈子,终于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黄成金生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单向输血到全方位赋能

打造央企共建帮扶“长汀样板”

初冬,长汀县河田镇蔡坊村319国道旁,中国石油蔡坊加油站熙熙攘攘。这是中油(长汀)能源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的第一座加油站,更是一座被寄予厚望的“扶贫站”。

公司由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与长汀县国投公司合资成立,首期计划开发经营6座加油站。除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税收外,公司所获收益将用于长汀县精准扶贫和水保生态林的后续养护。

中国石油在当地种下的“致富果”远不止这些。在20公里外的长汀县分输阀室,西气东输三线的天然气正源源不断输送到长汀,预计每年供气3000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24万吨。

2012年帮扶之初,长汀人民还受到高价能源之困。为了让长汀县用上清洁环保、价格低廉的天然气,中国石油投资5000万元,建设13.84公里管道,将天然气送到长汀县。

生态高颜值,民生高福祉。中国石油与长汀因生态结缘,走出“浊水荒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长汀路径”;践行“资源+技术”的资源型产业帮扶“长汀模式”;打造能源央企与地方共建生态文明的“长汀样本”。携手9年,相继打赢青山保卫战和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3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中国石油与长汀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企地共建帮扶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我们正与中国石油探讨全产业链的深化合作,形成乡村振兴阶段企地共建帮扶的新思路和新规划。”长汀县副县长肖燕山多次提及探索更多企地合作的可能性。

福建销售龙岩分公司总经理曾建强介绍:“我们正推动渤海装备的钢管进入长汀市场,长汀特产通过昆仑好客消费扶贫走向全国。”

福建省林业局改革发展处处长徐文辉表示,将总结提炼中国石油水土治理摸索出的“反弹琵琶”治理法、“马尾树下不同阔叶树种套种模式”等技术方法,让其走出福建,造福我国南方红壤区……

中国石油与长汀人民之间的温暖故事还在深情书写。

几年来,中油(长汀)催化剂有限公司到县城的公路通了、厂区通往县城的公交线路运行了、子女上学问题陆续解决了……淳朴的长汀人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中国石油的帮扶,支持着企业的发展。

临行前,穿行在长汀青山碧水间,感受到这片土地蕴含的巨大能量。更多的奇迹将会继续上演。

(吴光菁、陈凌、仵爱怀、冯作文、田迎春联合采访)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