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重大项目工程 河北推动工业稳中求进稳中提质
图为河钢石钢新区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操作
●1—10月份,河北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河北省39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盈利,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9.7%。
今年以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扎实推进“三重四创五优化”和“三基”建设年活动,圆满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是精准施策精心服务,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以保企业为核心,狠抓经济运行,制定精准帮扶十条措施,为企业协调问题6000余个,解决资金459.4亿元、土地7263.6亩,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超亿元。1—10月份,河北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盈利,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9.7%。工业以34.9%的GDP占比,上缴全省42.6%的税收,税收增长贡献率达65.7%。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0%,规上工业总能耗、单位增加值能耗“双下降”,总能耗降幅全国第一。
二是深入实施“四大工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扎实开展传统产业升级、战新产业振兴、特色产业提质、高潜产业培育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1%、贡献率40.8%,成为拉动增长第一引擎,全年营业收入有望超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2.7%,占规上工业比重21%,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21.6%。
三是扎实推进“万企转型”,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开展“千项技改”“百项示范”工程,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708项,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8个。大力推动企业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转型,58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6家企业进入国家绿色工厂公示;培育企业研发机构772家,创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2家,唐山、保定分别建成我国首家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首个光伏领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上云企业超万家,9个项目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领航案例,28家企业通过DCMM评估,数量全国第一,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15.94%、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10%,均居全国第二。印发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培育国家“小巨人”企业102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2021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3家,数量全国第五。君乐宝、中信戴卡分获全国质量标杆、世界“灯塔工厂”。
四是成功举办重大活动,产业合作纵深拓展。成功举办2021数博会,签约项目188个、总投资1243.1亿元。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中东欧国家23个部长、州长、驻华使节参会,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155.97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和第二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00余个、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河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圆满完成冬奥测试赛无线电保障任务,张家口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河北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全力实施“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工程。分行业、分区域列出项目清单,完善项目建设考评机制,以建账、对账、交账、算账做到目标亮相、考核亮牌。实施省市县三级分包50亿元、5亿元、亿元项目工作机制,强化产教、产融、产研、产需“四个对接”,破除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完善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发布“标杆市县”“标杆企业”榜单。
二是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筑牢铁基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两个万亿级“双引擎”,推动钢铁行业“减量提质”,着力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再造石化、食品两个4000亿元级产业“新优势”,支持沧州临港、唐山南堡等基地建设,加快化工园区、重点监控点认定,确保君乐宝君诚乳业等项目如期投产。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两个千亿级“新双翼”,支持石家庄生物制药、渤海新区化学制药、承德钒钛等基地建设,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厚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万亿级“新沃土”,实施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力争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
三是实施产业链强基固链工程。构建“链长+链主+产业联盟+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的工作体系,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完善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滚动实施“千项技改”“百项示范”工程,力争3年工业诊断、新一轮技改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围绕工业“五基”,建立“强基目录”,实施百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认定一批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四是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数字产业化,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年“倍增”计划,抓好海康威视石家庄科技园、晶澳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产业数字化,全面启动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0项,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50项,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五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行业减量置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构建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体系,创建绿色园区5个、节水标杆企业5家、绿色工厂50家。支持承德、唐山、邯郸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开发区)。
六是实施项目招优引强工程。高质量筹办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第四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和第五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支持唐山、秦皇岛筹办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大会、中国康辅器具产业创新大会,力争完成签约项目200个以上。依托24个先进制造业承接平台,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10场以上,引导京津产业有序疏解、精准承接。
七是实施“头部企业”提升工程。开展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和“专利护航”行动,深化产学研结合,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新增发明专利1000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授信“双超万亿”。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奖励机制和梯度培育体系,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争创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河北方阵”。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