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结构视角考察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兼具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双重属性,自20世纪20年代创建以来,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学者们前赴后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历史学、政治学的发展与需要,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期模式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观察视角,以拓宽研究视界、更新研究思路、发现新的问题群和结构链,从而推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
呈现不同的思想图景
目前学界已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分期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然分期法,即按照历史朝代对政治思想进行分期,这种方式最为自然和简便。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即采用这种分期方法。第二种是思想演变趋势分期法,以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代表。萧公权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创造、因袭、转变和成熟四个时期;曹德本以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为视角,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形成、发展、完善、反思、转型和变革六个时期,即“六期发展说”。第三种是社会性质分期法,以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代表。这种分期法以五种社会形态说为基础,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分为奴隶制时代、初期封建制、专制主义的封建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四个时期。
每一种分期模式都是投向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特定光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特定的观察对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图景。自然分期法重在观察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政治思想家、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思想演变趋势分期法视角下,萧公权的主要观察对象也以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和思想派别为主,作者在编写凡例中说,“本书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其取材以前人著作之具有理论价值为主”;他的弟子汪荣祖在该书的增订版弁言中亦言:“全书论及古来学者六十余人,皆就原作取精用宏,就政治学观点分类征引,并加以综合与分析。”曹德本的六期分法观察对象以政治思想家、思想流派和发展阶段为主,他在《导论》中说:“‘六期发展说’把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政治思想家、思想流派、思想发展阶段三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统一,政治思想家是分思想流派的,而思想流派是分为思想发展阶段的,三者在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统一,展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社会性质分期法视角下,注重观察的是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政治思想及其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表现。吕振羽在《初版序》中自述其编著体裁:“首先把中国史全部过程划分为各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划分为其发展过程的各时期;从各个社会阶段和时期的阶级阶层的构成上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上去论究政治思想的各流派,又把每个流派中各思想家的思想,作为其自己的一个体系去论究。”
这三种分期模式,由于宏观的观察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底色、板块和发展脉络亦不相同,虽然都以思想家和思想派别为主要考察对象,但因为研究视角不同,所呈现的思想家和思想派别的思想面貌亦不相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些思想家和思想派别的认识,彰显了这些分期模式巨大的理论指导价值。
社会结构视角分期法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政治学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转化、融合西方政治学理论,使之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重新审视中国政治思想史,寻找新的问题链和问题群,推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向更加理论化、立体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观察中国政治思想史。即根据社会结构的不同,将中国政治思想分成不同的类型,对其进行专题性和结构性研究。中国自有文字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殷周之际,第二次发生在战国秦汉之际,第三次发生在晚清民国之际。根据这三次转型,我们可以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殷商时期、两周时期、秦汉至晚清、晚清至民国。每一阶段对应一种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政治思想类型,我们可以将这四个发展阶段分别称为方国联盟型、家国同构型、官僚郡县型和传统向现代转变型。每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类型,都是为整合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而形成的问题群集合。
殷商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是以商王、商部族为核心的松散方国联盟体制,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有祖先体系的建构、祭祀、占卜等思想结构。两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为家国同构,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以尊祖敬宗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有天命和天下思想、宗法、分封、礼制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结构。秦汉至清代是以君、臣、民为基本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以郡县制和官僚制为基本管理模式,表现在政治思想上是以天人合一专制主义思想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有天观念、天人关系、皇权思想、三纲五常、君臣之道、内圣外王、仁政、刑德、民本、华夷等思想结构。晚清至民国的政治思想是以反帝反封建为核心,以寻求中国发展道路为历史任务的改良、革命等一系列思想构成。
以上对于各类型思想结构内涵的揭示还远远不够,但是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在这一视角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各历史阶段为整合社会结构、政治结构而提出的各种政治问题;其次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政治思想,遵循的是由社会现实而思想的思维路径。
社会结构视角的价值
这一思维路径也是前辈学者们所重视和强调的。例如,萧公权还提出,按思想之历史背景分期的方式,分为封建天下之思想、专制天下之思想、近代国家之思想。曹德本也明确指出“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吕振羽亦强调,“我们对于历史上某一时代思想的研究,要想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第一重要的,须要正确地掌握这一时代的经济情况和政治情况”(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第1编第1章《研究的方法》)。
我们的思维路线和划分方法在继承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在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遵循从社会现实到问题再到思想的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政治思想史研究。
以社会结构法为观察视角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充分体现了历史学与政治学相融合的特点;从现代政治学和政治学本土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不仅注重思想的内涵,亦注重思想的外延及其结构功能分析,更具专题性、结构性和贯通性,将思想、社会、政治、制度、观念等众多因素涵盖进来。如殷商时期的祖先崇拜思想,体现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每逢大事都要卜问祖先;体现在制度中,就是烦琐的祭祀制度。再如,在秦汉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政治思想,在思想和制度上的体现是尊天祭天,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因灾异策免三公等。正如杨海蛟所说,“时至今日,政治思想史……日益成为一个综合性学术领域”(《政治思想史》2010年第4期)。这将会大大拓展政治思想的研究边界、问题范围和研究深度,推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历史系)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