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情怀永驻 无私奉献 ——记中国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中国石化老领导闵振环

编者按:6月28日,在中国石化庆祝建党100周年暨高质量党建推进会上,闵振环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作为离退休党员代表上台领奖。2020年12月18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致信集团公司,对闵振环从公司领导岗位退休后近30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宣传他的事迹和精神。

“比起自己的生日,我更愿意庆祝‘五四’青年节,多年来能为青少年做点事,我特开心!”满头华发的闵振环慈祥地微笑着,一身整洁朴素的衣裳,衬得胸前的党徽格外闪亮。

今年“五四”青年节,闵振环刚刚度过89周岁生日,这是他卸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后的第一个生日。闵振环1950年3月参加工作,1954年1月入党,长期从事群团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1983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时,闵振环从中央组织部调到中国石化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厅副主任、主任、中国石化党组成员。1990年兼任中国关工委副秘书长,1992年任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2006年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8年7月开始兼任中央文明委委员。

在中国石化工作期间,闵振环勤奋敬业、清正廉洁、顾全大局、办事严谨、实事求是、不畏困难,是中国石化成立初期艰苦创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参与了中国石化总公司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做好企业交接工作,制定6年工作规划投入产出“329方案”,还参与《中国石化报》的创建工作,为领导决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对中国石化事业的开局作出贡献。

1995年,闵振环从中国石化领导岗位退下来。他本可以好好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却听从组织召唤,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为党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他见证了中国关工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是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中国关工委2020年12月写给中国石化党组的感谢函中如此评价:30年来,闵振环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将主要精力献给了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曾4次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并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功勋理事”荣誉称号,充分彰显一名有着67年党龄老党员的政治本色、爱党爱国爱石化和关爱青少年的情怀。

 用心关爱青少年,用爱温暖青少年

1990年,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康世恩向中国石化党组提出,希望闵振环到中国关工委兼任副秘书长,中国石化党组非常支持。从此闵振环开始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石油系统的光荣传统,就是中央交办的事必须办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决不能辜负中央的嘱托。”这是1992年8月,时任中国关工委主任康世恩提出要闵振环担任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时对他说的话。30年来,闵振环无论做什么,都始终牢记康老的话。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党的事,中国关工委的工作就是帮家长一把、助学校一把、托社会一把,多做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拾遗补阙的工作。”心怀对青少年的真诚关爱,闵振环把身影留在了大江南北的帮扶关爱之路上,也留在了青少年的心里。

有一次,闵振环去陕西汉中了解农村开展帮扶关爱工作的情况,专程去看望一名得到捐助的小男孩。孩子家里的房子很简陋,当闵振环要离开时,孩子和父亲一起默默地从家里唯一的苹果树上摘下一个红苹果,用双手捧着送给闵振环。闵振环感动得红了眼圈,接过苹果的同时向这对父子深深地鞠了一躬,之后把苹果带回北京,将这个故事讲给关工委的同事听,传递更多感动和温暖。

提到青少年时,闵振环讲得最多的不是他如何做好帮扶关爱,而是孩子们的单纯与善良。他感动于孩子们在困境中纯真善良的坚守,也感动于在我们党领导和倡导下社会的善意和正气。

2004年,中国关工委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主办了全国第一个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然而,在寻找住宿接待单位时,却遭到40多家学校和宾馆的婉拒。

当时大家都心急如焚。闵振环与负责这个项目的李国强一起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方协调联系,最终联系到北京郊区新开业的一家宾馆。他们不仅愿意接待孩子们,而且安排了最好的房间、最优秀的服务员接待他们。

活动中,闵振环与孩子们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有一个孩子问他:“我们是艾滋病家庭的孩子,你不害怕吗?”“我多次去过艾滋病患者家里看望孩子,你们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一点也不害怕。”闵振环微笑着回答。

30年来,闵振环不仅在工作中潜心调研、真心关爱,还坚持把对下一代的爱融于生活点滴。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把结余的钱捐助给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子。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已走上工作岗位,好多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工作者。

他还很关心失足青少年的情况,多次前往北京、长沙、宁波、武汉等地的少管所,与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他每到这些地方都反复讲三句话:“你们过去都是好孩子;因为一时不注意,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希望你们在这里好好学习,好好改正;我相信你们经过帮教后,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公民。”

有一个青年出狱之后找不到工作,闵振环就帮了一把。如今,这位年轻人在岗位上踏实工作,依靠自己的双手,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这位青年还时常来看望闵振环。“他结婚的时候,我怕别人打听他以前的事情,对他有影响,就没去婚礼现场,只是送上了一份祝福礼物。看到孩子幸福,我就开心。”闵振环说。

闵振环把他帮扶过的青少年都称作自己的“朋友”。“这些孩子们都过上不错的日子了,没有一个守不住底线。”这是让他最高兴的事。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对党和国家未来负责

目前,全国共有107万个关工委基层组织,1367万名“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30载创业维艰。闵振环告诉记者,中国关工委最初开展工作时,缺乏办公经费,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当时,有人提出可以发挥老同志的人脉经商来解决经费问题,闵振环清楚地记得,康世恩等老领导坚决否定了这些建议。“康老明确表示,关工委绝对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石油精神、大庆精神,依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来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康世恩再次找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单位的领导,请他们协助支持。中国石化拨出两套房,作为中国关工委的临时办公地点。闵振环为此还细致地安排了办公用具、机要交通与工作人员用餐等事项,保障了中国关工委各项工作的开展。(下转第二版)

老领导的言传身教让闵振环意识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新发展。

忠诚敬业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让闵振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深入实际,下基层了解实情、查找问题、发现典型。每次调研或开会,他都要撰写调研报告,一些报告得到中国关工委领导的赞许,对地方关工委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我们陪着闵老几乎把全国各地都跑遍了,无论去哪儿,都是一切从简。”这些年来,闵振环一直保持着在中国石化工作时的状态,身边的工作人员笑称他为“工作狂”“老黄牛”。

只要去基层调研,闵振环白天座谈走访,听取党委意见、关工委“五老”建议,倾听青少年的想法和需求,晚上还要和工作人员一起总结当天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工作结束当天,调研报告初稿就要出炉,在回程的火车或飞机上,闵振环会仔细阅读修改,到北京后再一字一句反复推敲。

“很多材料都是经他手的,周末他也很少休息。”中国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埋头苦干了大半辈子,为什么还要如此“苛待”自己?闵振环的想法很朴素:“出去了解情况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所以工作必须要做扎实。”

脚步丈量、笔耕不辍,这位老人用30年的兢兢业业履行自己对党组织的承诺。闵振环平时十分注意与许多省区市关工委领导和办公室同志结为朋友,互通信息。这成为他了解基层情况,发现基层典型经验、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9年,闵振环在调研中发现武汉市“金晖志愿者”网吧监督团队,他们的主要成员都是年逾花甲的“五老”,每年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活动约5000人次。老人们不定期巡查各类网吧,重点督查有无未成年人上网、内容是否健康、店内卫生及消防安全等情况,督促经营者文明、规范经营,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在中国关工委的推动下,武汉市网吧义务监督员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除此之外,闵振环还通过调研,总结推广了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自学小组、江苏关工委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江苏江阴市的民营企业关工委、武汉市的老少共建、浙江台州的阳光驿站,以及上海长宁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典型和品牌,有力推动了各地关工委工作。

2004年,中央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时,闵振环参加中宣部召开的征求文件修改意见的座谈会,建议“要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散会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的胡振民找闵振环商量后,报中央领导同志参考。后来,中央有关部门在修改文件时,采纳了这个意见。文件公布后,极大鼓舞了各地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使关工委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党的百年历史负责,是对未来负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闵振环说。

高举“火炬”老少携手走向未来

投身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其中有26年的时间,闵振环谨记康世恩的嘱托,将心血倾注在构筑中国关工委思想阵地和沟通基层桥梁的工作上,这个重要的阵地和桥梁就是《中国火炬》杂志。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守正创新”,闵振环用这12个字形容《中国火炬》26年的发展历程。

1993年,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康世恩提出创办一份刊物,及时传达中央的有关精神,加强中国关工委与各地关工委之间的联系,推动关工经验交流,并请陈云为刊物题名,《中国火炬》由此诞生。

“康老时常嘱咐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依靠大家来办报,办就要办好,格调要高,真正起到鼓舞人的作用。”康老把创刊的任务交给了闵振环、温厚文、王立文和江兰等同志,他们投入大量心血,尽心尽力将刊物办好,努力使其成为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沟通上下、指导工作的重要桥梁。

1995年,《中国火炬》创刊号发行。康世恩正在住院。温厚文把创刊号送给康老时,康老很高兴:“办什么事都要认真,搞石油、石化是这样,搞刊物也应该这样,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办,就一定能办好。”康世恩在病床上这份沉甸甸的托付,鼓舞了所有办刊人员。

创办《中国火炬》这些年,闵振环几乎一期不落,对每一期的选题策划、图文内容与编辑形式仔细把关,把笔迹留在了每一份刊样上。

闵振环曾在中国关工委的一次宣传会议上,强调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这样刊物才有生命力。中国关工委原执行主任王照华认为这两句话讲得很好,并加了一句话:与改革开放同进。这三句话对做好中国关工委的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办好一份刊物,对我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些年来都是边学习边办刊,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刊物的活力。”如今,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开始学习使用微信等新媒体,每次看到重要的信息都会转发给身边的同志学习参阅。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各方支持和杂志社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火炬》已创刊26年,共出版300余期,发行量从最初的几千份增加到现在的26万份,共有千余名基层通讯员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服务“五老”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0年,而闵振环至今所经历的每一个30年都是精彩的,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完美地诠释了初心和使命。谈到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闵振环深情地说,自己从“老”“少”两代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从老同志身上,特别是从康世恩、王丙乾、顾秀莲等许多老同志身上学到了坚强的政治定力、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和饱满的求知欲。”在闵振环眼中,老同志的丰富经历和革命精神给青少年很大鼓舞,青少年的蓬勃朝气和活力对老同志也是很大的感染,老的传承、关爱、引导、保护小的,小的尊敬、爱戴、学习、继承老的,老少互动、老少互助,一起颂党、知党、爱党、跟党走,能从事这样的工作30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闵振环还告诉记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辞去了关工委的工作,但他仍然是一个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志愿者和热爱中国石化的老员工。他表示:“如果关工委、中国石化需要我协助做一些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我衷心祝福中国关工委、中国石化,在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