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 | 张孝骞:“永远和患者在一起”

诊治患者时,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临床中牢记“戒、慎、恐、惧”4个字,面对疑难杂症出奇制胜。20世纪30年代,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消化专业组,对胃的分泌功能进行多方面研究,有的论文至今仍被国际学界引用。20世纪50年代,他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消化专科,对内科学系建设、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消化病学奠基人张孝骞教授(1897—1987)。

“永远和患者在一起。”这是张孝骞教授最朴素的临床思维。在他85岁高龄时,还坚持一周进行2次门诊、4次查房。不管是查房,还是出门诊,他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记录疑难病例的具体信息,作为自己继续研究、思考、追查、验证的依据。日积月累,这样的小本本竟然积累了好几箱子。

1977年,医院收治了一位多次发生不明原因骨折的患者,医生们意见不一、无法确诊。张孝骞细心询问、仔细查体,终于在患者右侧腹股沟摸到了一个不显眼的肿块。他立刻意识到,这就是症结所在。经病理切片证实,肿块是一种能够分泌激素的间叶瘤。由于它的作祟,患者全身钙磷代谢紊乱,出现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当时,这种病在世界文献中,只报道过7例。

“张教授喜欢琢磨。”这是他给学生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对看过的疑难病例都要反复琢磨,查找文献。有些患者的名字和病历号,几十年之后,他依然记得。

曾经有位来问诊的患者,病情奇怪:只要有轻微感冒,就立刻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张孝骞看到这位患者,立刻就认出来了。27年前,他曾为其诊治。当时,这位患者是因分娩而大出血。这个病史与今天的休克症状有联系么?张孝骞经过反复琢磨,判断患者休克是脑下垂体功能低下引起的。脑下垂体担负着控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正常分泌的功能。当年,这位患者因为分娩大出血,造成脑下垂体缺血,脑下垂体控制的两种激素分泌因此减少,从而一感冒就引起休克。在张孝骞找到病因并对症治疗后,患者摆脱了病魔的折磨。

张孝骞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能只看各种检查、化验,而不看患者、不亲自接触患者。”“现代化的设备,只有与医生对患者的直接观察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当学生们向他请教诊断疑难病的“秘诀”时,他总是回答说:“没有什么奥妙,多接触患者,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即可。”

1981年年初,北京市一郊区医院送来了一位农民患者的病历,希望书面会诊。张孝骞看后,要求再给患者做两项化验,才能确诊。可是两天过去了,那家医院只送来一项化验结果。张孝骞有些急了,他对助手说:“我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去看患者。”年逾八旬的老人,说着便穿起大衣,冒着冬天的寒风出发了。

张孝骞每月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大批患者的来信,他一直坚持亲自回信。

年事渐高之后,他就委托身边的几位学生代理回信。张孝骞说:“写一封回信也不一定能解决多少问题,但对患者来说,这一封信就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1985年12月28日,88岁高龄的张孝骞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这一天,他终于实现了从一个热血青年到爱国主义者再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飞跃。

张孝骞的经历正是中国一代高级知识分子信念坚定、追求真理、科学报国的共同命运的写照。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