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红色故事代代流传 ——参加中央媒体赴江西赣州学习调研活动纪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

红井是当年毛泽东和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的历史见证。

瑞金红都广场展现出新时代的发展新貌。(采访团供图)

前排左一、右一、右二为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马屋组老马家建于不同时期的三栋房子。 本报记者 万李娜/摄

5月25日,由中国记协主办,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记协、赣州市委宣传部协办的“学党史 悟思想·红土地上践初心”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圆满收官。本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先后走访于都、瑞金、兴国等地,重温峥嵘岁月,感受长征精神,感悟党的初心。

往事并不如烟。7天的赣南之行,记者每天都被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动着。一段段珍贵的红色历史,一笔笔珍贵的红色资源,对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的赣南人民而言,始终是丰厚的精神滋养与信念支撑。

一段历史,一组长歌

“参加长征的于都子弟有16800多人,长征队伍中每5个人就有1个于都人。”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当时于都全县30余万人,先后就有6.8万多人参加红军,10万余人支前参战。

时光逝去,回忆不老。而今在于都,有这样一支合唱队伍在传唱长征的故事: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学过音乐,却在舞台上真情歌唱;他们都是红军的后代,心怀深深的长征情结。

他们唱遍了于都、唱响了江西、唱向了全国。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征源合唱团。

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是于都县70多个单位的160余名志愿者红军后代组成的业余合唱团,合唱团以“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为初心使命,主打保留曲目是红色经典——《长征组歌》。11年来,合唱团深入学校、社区等巡演《长征组歌》,足迹遍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长征沿线重要纪念地。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视察,对长征源合唱团建党百年时完成500场以上《长征组歌》巡演的新目标充分肯定,并亲切关心合唱团的成长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5月19日晚,于都县下起了大雨,但是这不妨碍于都县文化艺术中心内座无虚席,长征源合唱团的第500场公益演出在这里上演,实现了当时对习近平总书记许下的承诺。

合唱团成员林丽萍是于都二中的老师。她向记者一行讲起一段往事:2014年11月24日,合唱团受邀去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演出,林丽萍在红军烈士英名廊上,从1000多名于都籍的红军烈士名单中,找到了她小爷爷的名字。“我激动地给家人拨打了电话,我们家三代人找了80年,终于找到了小爷爷的牺牲地。”林丽萍眼眶湿润了。

林丽萍还经常给自己的学生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和长征知识,给孩子们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该好好珍惜,如果觉得累了就想想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艰苦。”

一口革命井,一只铁皮箱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5月22日,采访团见到了小学课本教材中那口家喻户晓的水井,这是位于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的红井,也是当年毛泽东和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的历史见证。甘甜的红井水养育了一代代沙洲坝人民。如今,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尝一尝这红井水。

除了红井,位于于都县段屋乡围上村的铜锣湾还相传另一口井——“革命井”的故事。

“我父亲告诉我,这里是红一军团万里长征的‘零起点’……”72岁的老人刘志俊向记者们讲述着。

1934年,红一军团在于都段屋、宽田一带休整。“红军战士纪律严明,从不乱扰村民,还帮助村民挑水劈柴。”刘志俊说,当时村民用水常遇困难,红军得知后,便和村里商量,经过勘察,战士和村民合力开出一口水井。

为表达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对红军的爱戴,村里将这口井命名为“革命井”,成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80多年后的今天,几经修葺的“革命井”仍然清澈见底,继续服务着铜锣湾村民,是老乡们洗衣洗菜、喂牛灌溉的水源。

5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丰垅村素有“长征第一村”称号。1934年长征前夕,中央红军驻扎在丰垅村马道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3个月。

丰垅村村民梁在桂家里有一只铁皮箱,是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部长的陈潭秋送给他奶奶杨桂娣的。梁在桂一边抚摸着珍藏了80多年的铁皮箱,一边向记者们讲述着铁皮箱背后的故事。

1934年陈潭秋奉命调任粮食人民委员部部长,为苏区粮食工作日夜操劳。有一次,陈潭秋因工作过于劳累,生了重病。时任县委妇联主任的杨桂娣得到消息后,主动担任护理照看任务。在她的悉心照顾下,陈潭秋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为感谢杨桂娣的悉心照顾,陈潭秋赠送了这个铁皮箱作为留念。

陈潭秋牺牲后,杨桂娣一直保留着这个铁皮箱。她经常向后辈们讲起这个故事,直到去世时还嘱咐继子梁在桂一定要将这个箱子保存下去,把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这是革命历史的纪念,我们全家人都很爱惜它。我会把它保存好,传给我的下一代。”梁在桂说。

“创建红色名村,当好红色传人”,在丰垅村党群服务中心,这句标语非常醒目。丰垅村党总支书记梁伯卿介绍说,丰垅村在推进红色名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的塑形铸魂作用。

一次战斗,一种执着

大柏地位于瑞金市以北约30公里处,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打的第一场胜仗之地。

1929年2月10日至11日,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在大柏地设伏歼敌,大败国民党湘赣敌军。这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被陈毅称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年夏,已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再次来到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菩萨蛮·大柏地》。

5月2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战场遗址。一座土坯房的墙面布满累累弹痕,让人联想到当年红军在这里鏖战的场面。

“眼前这堵布满子弹洞的墙,就是毛主席文章里写的‘前村壁’。”81岁的大柏地村前村小组村民刘承汉讲解说。

“前村”原名杏坑,1968年,为纪念大柏地战斗胜利和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词发表35周年,当地群众将杏坑改名为“前村”。

“从懂事起,我就常听前辈们说起这里发生的战斗。”刘承汉说,57岁那年,他因病提前退休。“回到家,一下子闲下来,我很不习惯。我想,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能为党做些什么呢?”

这个时候,刘承汉想到,以前邻居吴达湖常常跟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吴达湖去世后,就没有人系统地为游客讲解了。于是,刘承汉开始学着吴达湖当年的样子,只要有人过来参观,就主动过去为他们讲述。

刘承汉的伯父叫刘良林,是一名牺牲在长征途中的革命烈士。“父亲对我说,伯父参加红军那年,就是毛主席写下《菩萨蛮·大柏地》的那年。每每思念伯父时,我就把这首词吟唱一遍。”

20多年来,刘承汉义务接待游客超3000批次,为30多万人次义务讲解大柏地战斗红色历史。刘承汉还经常让村里的孩子们到旧址听讲,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尽快熟悉这些红色故事,接过他的接力棒,让发生在大柏地的红色故事永远流传。

三栋房子,一颗初心

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也是烈士县、将军县,更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发源地。

“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毛泽东曾亲自在兴国开展调查研究,留下了《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并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

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仍传颂着一个“三栋房子”的故事。

5月24日,细雨蒙蒙中,记者一行来到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马屋组,看到了三栋呈“品”字状分布的房子。三栋房子新旧鲜明,高矮不一,分别是1933年建的土坯房、1982年建的青砖房和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建成的小洋楼。

“我们能够从这三栋房子看到中国农村社会不同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并从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共兴国县委党校教师周炳金说。

周炳金告诉记者,1933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期间,看到两间新房子,对于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有人有钱来盖新房子,毛泽东感到十分诧异,便询问新房子的主人马荣海新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马荣海说,他家房子不小心失火,是苏区干部出工捐钱,帮助他盖新房,并夸赞“共产党真好,照顾我们真周到哇”。

20世纪80年代,富裕起来的长冈乡村民开始大面积的建新房,1982年,马荣海的孙子马光松建起了一栋俗称“金包银”的两层青砖房。

20世纪90年代,马家的第四代长大成人,马光松的小儿子马辉志在两栋老房子的边上又盖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层小楼。2008年再加层,变成了三层楼房。2012年,趁着苏区振兴好政策的落实,马辉志自己花了14万元,外墙装修由政府补贴9元一平方米,把新房子内外进行了装修,家具一应俱全,房子变成了乡间别墅。

日子越过越幸福的马家人,在新房子的围墙上,写下了铮铮誓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相关链接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组成员、副研究员苏春生:

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根同源

江西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称。

苏区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头,长征精神是苏区精神的继承发展,两者血脉相连、同根同源,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内涵丰富,坚定信念是灵魂,求真务实是精髓,一心为民是本质,清正廉洁是品格,艰苦奋斗是要义,争创一流是特质,无私奉献是内核。其中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内涵,较多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而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争创一流,则较显著地体现了苏区时期的原创特色和个性。

坚定信念在苏区精神中突出体现在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长征精神则突出表现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革命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精神”,赋予了“坚定信念”新高度。求真务实在苏区精神中突出体现在“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长征精神则突出表现为“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赋予了“求真务实”新内涵,等等。这些既凸显了长征精神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又体现了革命精神的同源性和传承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