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短视频驱动媒体融合的路径和瓶颈探究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短视频驱动媒体融合的路径和

瓶颈探究

 

参评项目 新闻论文
体裁 新闻论文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胡斌 编辑 王辉     王钰
刊播单位 报林 刊播日期 2020年第5/6期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业务广角

58页-59页

作品字数

(时长)

3139字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论文主要探究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已呈现出平台化、全国化、国际化等发展特点,概括出以“正能量”“强现场”“有趣味”及“暖人心”为内容总基调的短视频,正成为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同时,论文指出,媒体创作的短视频尚存在定位不清、新闻要素不全、原创不足瓶颈,与“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求还有差距。

 

全传

媒播

体实

 

论文为作者独立完成,刊发在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新闻类专业期刊《报林》及其网站上,被知网收录、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馆藏,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转发。

 

论文刊发后,得到了媒体从业人士的较高评价,认为文章对媒体融合以及短视频新闻创作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论文结合当下媒体创作和传播短视频新闻的实践,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总结,发现了短视频驱动媒体融合的路径和瓶颈,既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又对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意推荐。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年    月   日

短视频驱动媒体融合的路径和瓶颈探究

                                   胡 斌

摘要: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已呈现出平台化、全国化、国际化等发展特点,以正能量、强现场、有趣味及暖人心为总基调的短视频内容,正成为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但媒体创作的短视频尚存在定位不清、新闻要素不全、原创不足等亟待突破的瓶颈。

关键词:短视频 媒体融合 路径 瓶颈

天然具有融合属性的短视频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入点和驱动力。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电行业,纷纷通过短视频改变新闻叙事方式,扩宽新闻报道渠道,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展开了一场短视频争夺战。在这场竞赛中,短视频新闻呈现出平台化、全国化、国际化等发展特点,传统媒体也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媒体融合的转型路径。

目前,传统媒体正在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向短视频汇集、向移动端倾斜,通过制作正能量、强现场、有趣味及暖人心等特点的短视频,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当然,短视频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尚存在不少瓶颈亟待突破。

一、短视频新闻的平台化、全国化、国际化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智能终端得到普及和发展,网民逐渐汇集到移动端,形成了移动触网习惯,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不断高涨,短视频新闻成为用户最青睐的阅读及消费方式。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到占网民整体的8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近年来,无论是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地市级媒体还是县级媒体都开始争夺短视频新闻阵地,短视频越来越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棋眼”。

(一)平台化

制作短视频新闻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的强项,但如何传播得更广、更好无疑是第三方短视频平台的强项。2020年初,快手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3亿;截至2020年8月,抖音平台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过6亿。

大树底下好乘凉。根据媒体报道,抖音平台上,2018年完成认证的媒体号已有1334个;快手平台上,媒体号数量在2020年6月已突破8000个。截至2020年10月,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抖音号粉丝先后突破1亿,遥遥领先。目前,从报纸的发行量来看,在所有党报中,仅《人民日报》《广州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行量超过百万。1亿和百万的数字对比,折射出了传统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的背后驱动力。

(二)全国化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了空间限制。地方媒体创作的短视频受众不仅仅局限在当地,而是辐射全国。于是,国内短视频新闻呈现地方媒体全国化倾向。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四川观察”抖音号。这个拥有3600多万粉丝的账号,日更的30多条短视频中,四川之外的新闻占比越来越大。以至于网友戏称它为“四处观察”——除了四川哪都观察。

(三)国际化

随着纸媒版面的逐步压缩,留给国际新闻的版面就更少了。短视频新闻的崛起则让国际新闻大放异彩,甚至成为媒体吸引流量的法宝。我国中部某地级市媒体的抖音账号上,从美国到印度,从波兰到德国,每天像追剧一样关注国际新闻。粗略统计一下,该账号里发布的国际新闻比重约占一半,俨然第二个《环球时报》。

二、短视频内容运营的路径选择

短视频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本质原因是人们的潜在需求,它是社交裂变中的内容产物。内容永远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近年来,以正能量、强现场、有趣味及暖人心等为内容总基调的短视频,正在成为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媒体内容价值也得以进一步凸显。

(一)正能量

可以说,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媒体号正在引领着网络正能量。2019年,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发布的《青年朋友》《新长征,再出发》《追梦人》等视频,占据视频播放量和点赞量榜单前三。媒体号通过报道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正能量,吸粉能力十分强劲。

“四川观察”突然爆火发生在2019年8月,那时候正值暴雨季节,四川受灾严重,一位民警因抗洪抢险而牺牲,在追悼会上,他年幼的儿子不知道父亲已经离他而去,对着灵柩喊着“爸爸”。这段引起无数网友共鸣的视频播放量超过9000万次,点赞数达500万次以上。

(二)强现场

新闻的本质是传播事实。有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是好新闻的一个标准。短视频则天然具有强现场的属性,更容易出现爆款。2020年10月,正值开学季,河北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学校门口“开张营业”,吆喝声不止,称新生必须购买入学保险。中国商报记者用视频记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既有现场的场景又有业务员和家长的对话,还有学校的澄清回应。这则具有超强现场感的短视频在“中国商报”抖音号发布后播放量超过2000万。

(三)有趣味

年轻化网民的需求决定了短视频新闻的趣味性特质。河北广电获得点赞最多的短视频是2020年10月28日发布的《石家庄上空同时出现2个太阳》。这则短视频作品引起了粉丝的极大兴趣,成了当天的抖音热点榜第一名。评论区中人人也都成了段子手,“宇宙放开二胎了”“把后羿叫来”。

(四)暖人心

虚拟的空间更需要人性的真情。在互联网上,暖人心的短视频更受网民欢迎。2018年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推出的短视频《全网暖心互动:牵妈妈的手》,以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故事为主线,挖掘精神的共同点、思想的共享点和情感的共鸣点,发布一天微博话题“牵妈妈的手”阅读量就达5.2亿次。这些暖人心的短视频随处可见,网友亲切地称之为“暖新闻”。

三、短视频创作和传播的瓶颈

站在短视频风口,传统媒体借助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原有受众基础,很快找到了驱动媒体融合的路径。但是,目前媒体创作的短视频尚存在定位不清、新闻要素不全、原创不足等瓶颈,与“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求还有差距。

(一)定位不清

正如前文所言,在短视频新闻领域,各家媒体都想走向全国、都在“四处观察”,难免会出现内容同质化和定位不清的问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几十个地方融媒体都更名为“××观察”,连头像风格都差不多。定位不清最直接的负面后果就是粉丝画像模糊,流量变现受阻,一些知名媒体号直播带货频频翻车就是最好的例证。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依托媒体原有定位和受众。发展短视频的最终目的是媒体融合,而非代替原有的报纸、电视和广播。因此,短视频的定位与原有媒体要有一定延续性和关联性,可以适当拓展但绝非漫无边际。

(二)新闻要素不全

短视频形式各种各样,但是媒体创作的短视频一定是新闻主导。遗憾的是,不少媒体创造的短视频新闻甚至连基本新闻要素都不全。两个老太太聊天,一位97岁的说另一位“还小着呢,才90”。诙谐的对话让这个短视频火了,可是这家媒体连最基本的时间、地点要素都没交代,更不知道这两位老人是谁了。这种“缺胳膊少腿”的短视频新闻比比皆是,采访、求证更是无暇顾及。

(三)原创不足

正是这种追求流量的思维,导致短视频新闻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原创内容不足。对于新闻素材多是采用“国内四处找、国外到处搬”的模式,媒体行业近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尊重原创、尊重版权的风气又被吹得七零八落。国内一家主流大报的视频账号共发布2000多个作品,几乎全是央视的视频剪辑,而且还把央视的标识全部抹去。目前仅发布一个原创视频,还是一则医疗广告。

显而易见,这种短视频创作模式很难走远。要想突破原创不足的瓶颈,就要整合自身资源,“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中国商报充分挖掘30多个驻地记者站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空间优势,突破新闻创作和传播的时间局限,促进了原创能力提升。

当然,无论如何,“内容+社交驱动”的短视频正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当下,传统媒体要尽快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突破现有瓶颈,用好短视频这件利器,与新媒体尽快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进而将自身真正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

(作者系中国商报副总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