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春晖说烂漫 织就华章赴新程 ——中国铁道建筑报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见闻
用心走进基层,用情书写奋斗。2025年,中国铁道建筑报精心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全体记者、通讯员深入施工一线、探访工厂车间、奔赴高原海外,将笔尖对准基层员工,用镜头聚焦奋斗身影,策划、采写、制作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作品。报纸、网站、新媒体……春节期间,融媒体矩阵火力全开,成百上千名记者、通讯员奋笔疾书,将铁建工地上演的归家团圆的期盼、勇毅坚守的奉献、笃行不怠的拼搏和激昂奋进的实干转化成一幅幅温暖的春耕图、一首首振奋的进行曲,生动立体展示了中国铁建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新貌。
光影记录 定格奋斗时刻
农历腊月二十六,坐标泉城济南,中铁二十四局济南地铁4号线项目施工现场仍是一片火热的大干景象,4台天泵的机械臂高高扬起,混凝土搅拌车往来不绝,80余名建设者裹紧棉衣,围在浇筑点附近振捣不停,建设者们正锚定计划目标作最后的冲刺。该工程不仅让当地市民充满期待,记者也密切关注。大年三十中午,建设者在低温严寒中完成1500吨的钢筋绑扎作业,实现乙巳蛇年“开门红”。春节前夕,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聚焦一线,脚步深入基层。五湖四海的重大工程纷纷迎来了记者、通讯员的热情采访,无数个铁建人的奋斗时刻被纷纷定格。
烟火渐盛,年味儿渐浓。大年初二晚上,中铁十一局甬舟铁路项目建设者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烟花,身后的金塘海底隧道成为完美的背景。在水下50米深处,“定海号”盾构机开足马力,钻出了新年新气象。通讯员和现场40余名技术人员共同见证了新纪录的诞生——这座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掘进成功突破2000米大关,实现新年“开门红”,得到中国铁建全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现场通讯员以《春节,我在海底建隧道》为题发表了作品,这不寻常的经历成为他们不可多得的新年印记。
去经历,去收获。2月5日,经过14天的连续奋战,中铁建设新建广湛高铁佛山站项目15848平方米模板架设、1370吨钢筋绑扎和22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圆满完成,1800余名建设者在这个新春跑出了“佛山速度”。为响应首个“非遗”版春节,通讯员将现代化智慧建设与佛山的咏春、舞狮、粤剧等“非遗”文化相融合,制作了《承古开新途》短视频,展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的和谐共生,让这座文化古城再启新途。该短视频春节期间登上各大媒体平台,播放量持续破新高。
“可以摘钩了!”2月11日,中国铁建港航局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1000余名参建人员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见证着最后一台风机完成安装,随着对讲机中摘钩指令传出,现场欢呼雀跃声顿时响彻天空。同样深处喜悦之中的还有亲临现场的通讯员,“在现场的2天时间里,需要克服海风大、无人机无法起飞、紫外线强、甲板离海面高度大等多重挑战,难以想象这些‘海上驭风者’常年日夜坚守、与风浪对抗是多么不易。”这为项目接下来全面进入全容量投产作业,为海南自贸港与“清洁能源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金建高铁茶叶坪隧道顺利贯通、沪渝蓉高铁上海特大桥275号墩承台顺利完成浇筑、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高铁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渠江特大桥不断攻克斜拉索安装施工……新岁开篇,宏图待展,上有高桥飞架,下有海底疾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佳音在这个新春佳节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中国铁建正以昂扬奋进之姿态为新征程新目标添筹加码。
坚守纪实 践行使命担当
气象万千的新春图景,有阖家团圆的喜悦,更有坚守岗位的守护。除夕当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雾凇,在中铁十五局齐齐哈尔风电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金钟旭已开启忙碌的一天。春节期间,当地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二十摄氏度,积雪深厚,寒风刺骨。他每天坚持驱车75公里查看沿线铁塔和电缆,在雪中艰难前行,他时而蜷缩在狭小设备舱检查电线,时而攀爬至变电器平台查看运行参数,这寻常却不平凡的工作掠影被同行的通讯员记录了下来,他守护电力输送“生命线”的感人事迹也得到中国铁道建筑报全体读者的好评。热血融冰霜、初心护万家。在这个春节,中国铁建向下扎根,聚焦基层人物,通过“报、网、端、微、屏”协同发力,将千千万万个冒着烟火气、默默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铁建人从幕后搬到台前,全媒体展现榜样力量。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建设者对轨道车进行调试。王 辉 摄
春运期间,天津地铁1号线车辆检修团队工长——“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吕宏振开展夜间车辆检修作业。于 浩 摄
冬日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寂寥无人,坐落在沙漠深处的中铁二十一局乌海项目仿佛一片孤独守望的胡杨。蛇年第一天,通讯员跟随副经理武斌斌一行人在近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中开启新年模式。寒风和着砂砾如刀子般割着皮肤,武斌斌熟练地穿梭在各个大型机械之间。他说,在沙漠里修铁路利在千秋,自己能赶上是幸运。这个春节对建设者来说,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项目部门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渲染出一些年味儿,在这片大漠之上,铁建人将青春抛洒在铁轨上,誓要铺就戈壁“天路”。
新春的广州南沙暖如阳春,在木棉盛开的季节,记者探访了中铁十七局南沙芯新产业园三期项目。新年伊始,该项目工程部长张翔宇一早来到创新工作室,与工程部6名技术骨干开碰头会。张翔宇告诉记者,这是他在项目上过的第四个春节,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年味儿里增添了一份独特浪漫,同为职工的未婚妻选择留守陪伴。工作室内,讨论声此起彼伏,他们正以全面统筹上场策划为支点,持续撬动项目创效发展空间……张翔宇表示,项目承载着国家“芯”力量的重大战略使命,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是他的职责,“在湾区之‘芯’过大年,让我们彼此的心更近了。”
春节期间,中国铁道建筑报也收到了不少海外通讯员的一线见闻。撒哈拉沙漠西侧,中铁十二局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奏响了友谊互助的乐章,通讯员在投稿中详细描绘了该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闫金龙的新年轨迹。他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坚持“传帮带”,培训了一批本土化的产业工人,还在课余时间推广中国春节文化,与当地人交流畅谈。闫金龙欢迎他们今后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做中阿友好事业的使者。多年来,中国铁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中国建设者走向海外、坚守海外,在异国他乡演绎独具风味的中国年。
雪域高原的“开拓者”、无人区里的“修隧人”、破解世界难题的“科技先锋”、海上“绣花”的“掌舵人”……中国铁建融媒体矩阵探访成百上千个坚守一线的劳动者,正是他们的风采和精神,让中国铁建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加行稳致远。
团圆时刻 触摸浓浓年味儿
脚踏泥土芬芳,记录烟火升腾。万象更新的华夏大地,有一种年味儿是团圆,还有一种年味儿叫奉献。跟随通讯员的脚步走进位于四川眉山的中铁十四局简蒲高速养护项目,执行经理苗鹏今年依旧选择就地过年,全力做好春运分流管控应急处置工作。工作的16年中,这是他连续第5年春节留守,远在山东诸城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跨越千里来项目探望。窗外,寒风凛冽,但食堂里却暖意融融。锅里翻滚的饺子、热气腾腾的扣肉、从家乡带来的诸城烧肉……新年的钟声响起,千家万户阖家团圆之时,道路养护的建设者们毅然坚守工作岗位,为归家的人们保驾护航,做万家灯火的平凡守护者。
春节前夕,在川西北高原的无人区里,记者跟随中铁十九局川青铁路项目建设者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开展年前最后一次导线测量。为尽早实现川青铁路全线通车,今年春节期间,建设工人轮休过年确保施工进度,为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助力。高原无人区寒冷而寂寞,常年的坚守让建设者跟当地游牧民日渐熟络,今年春节他们便一同团聚过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与藏族同胞围桌而坐,酥油茶、手抓肉、藏式火锅、糌粑……丰盛的佳肴,弥漫着阵阵香气,席间,藏族小伙子们唱起了祝酒歌。藏族味,中国年,悦耳的笑语洋溢在牧民家中,大家共举青稞酒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扎西德勒’!”
1月24日,阿克苏地区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中铁二十三局新拜铁路项目测量队不畏严寒开展相关工作。寇蕾蕾 摄
“爸爸!非洲大草原真好看!你就在这里帮非洲朋友修公园吗?见过狮子老虎吗?星星是不是特别亮……”在距中国约10000公里外,中铁二十五局正在建设我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援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项目。考虑到留守人员忙了一年未曾归家,项目特批了几家职工家属到坦桑尼亚反向探亲,还为他们解决了往返机票。除夕这天,“小候鸟”们跟着爸爸妈妈挂灯笼、贴春联,端出红烧鱼、烤鸡、欧咖喱、炸香蕉等一盘盘中坦结合的美味佳肴。夜色渐深,项目营地张灯结彩、载歌载舞,歌声与夜风共鸣,家乡的味道在空中弥漫,将万里之遥的思念化作此刻的团圆……
中国土木机场运营维保团队和尼日利亚方业主共贺佳节。何 罗 摄
越贴近越温暖,越深入越感动。在乙巳蛇年的春天里,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通讯员一路走来,收获了无数感人瞬间。新的征程里,他们将继续用真情聆听、用镜头对准、用笔头勾勒,记录广大建设者拼搏奋斗的模样,浓墨重彩地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