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在广阔一线寻找新时代“春意” ——中国市场监管报“新春走基层”采访工作综述

如何让“新春走基层”报道真实反映社情民意,传递基层声音?站在什么点位上才能真正触摸时代脉搏,感受高质量发展“强劲律动”?2025年,按照中宣部、中国记协部署要求,中国市场监管报社认真组织记者编辑参加“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深入挖掘基层感人事迹,集中刊发一线鲜活报道,营造了浓厚、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在系统内外引起较强反响。

经过社内采编人员几轮的周密策划、精心部署,报社专门成立“新春走基层”报道工作专班,综合运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宣传平台,推出专栏、专版、专页,创新全媒体传播,确保“新春走基层”报道及时有序开展。

打响新春“第一炮”

新年新气象。2月6日春节后第一期,中国市场监管报一版推出整版新春走基层稿件,作为春节后首期报纸头版,本版策划站位高、立意新、导向正、影响大,取得较好传播效果。

相关版面截图

采编人员精心挑选8篇作品,围绕精准扶贫、边疆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和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民生关注领域,给读者展现了大量现场感强、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报道。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直观、生动地反映了一线工作,充分展示了市场监管工作新亮点、行业蓬勃发展新景象、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多点位、多层次展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踔厉奋发、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聚焦企业新气象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各部门打出助企帮扶“组合拳”,推动一大批民营企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下功夫,不断做强品质、提升价值链。

相关版面截图

报社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总基调,精心策划组织记者深入黑龙江省北安市、浙江省诸暨市等地基层一线,采访民营经济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保持韧性、积聚活力,不断开拓、向上攀登,深入宣传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推出了“新春走基层”民营经济专版,充分展现各地民营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此外,新媒体中心记者组建3人团队,选取了山东省一家新开拓出口业务的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决定对其研发、生产、出口等方面的业务进行实地采访,看看企业生产实际、听听一线工人心声。

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2024年上半年,由于主攻国内市场,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力公司)效益一般,公司领导层压力很大。后来,相关政策引发了他们的新思考——为什么不试试出口的路子呢?他们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回报,短短几个月,该公司的产品就销售到了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东南亚等多个海外市场。公司300名员工的激情被点燃,自愿加班加点搞生产。

以科技创新促外贸结构优化,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双力公司如今结下的“硕果”,正是得益于一直以来精心培育的“科技创新”这棵“大树”。这个规模不算太大的公司,科研人员就有80多名。采访团队还了解到,该公司产品的出口地,还包括一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前咋也想不到,记者的农业装备竟然能沾上‘一带一路’的光。”该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照片

采访中,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个井然有序的场景;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听到的,是一句句极为朴实的地方话;感受到的,是一幅民营经济信心满满、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甜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创新表达“中国故事”

到达最基层的现场,采访最基层的人物,记录最基层的故事,聆听最基层的声音,才是最美丽的“中国故事”、最动听的“中国声音”。在此次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更多百姓视角,运用更丰富的新媒体报道形式,生动描绘了党的政策引领下,民营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

在新媒体中心团队采访中,从文字排版,到图片选择、滚动形式的运用,再到视频制作、插入,记者精益求精,反复推敲。最终呈现给受众的,是“文字+图片+视频”的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式传播。通过精选素材,此次采访记者共制作了4个短视频,其中3个被插入融合稿件作为“锦”上添的“花”,另外一个作为全景式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些视频里,有焊接机的铁花四射,有激光切割机在钢材上精细“作画”,有来回奔跑的叉车,还有记者头戴安全帽采访一线工人的画面……

一线采访照片

报道结束后,报社对“新春走基层”工作进行总结复盘,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新闻记者要有融媒体报道思维。传统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容优势,融合新闻作为传统新闻行业革新的手段,促使传统新闻报道向新闻“产品”转变,受众阅读向受众“体验”转变。能说、会写,能拍、会剪,会用、善用AI技术,才是合格的融合新闻综合型人才。

二是宏大叙事要做到“软中硬”。“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目的是展现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如此一个大场景,自说自话肯定效果不好。下到基层、沉到一线,让“小人物”讲述自己的“小故事”,用老百姓看得懂、看得进,愿意看的方式做成新闻产品,传播效果才好。

三是时时要有国际传播这根弦。此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记者一般的新闻报道是“内宣”,不可能做到国际传播。但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及翻译眼镜、翻译软件、AI大模型的深入人心,语言方面的障碍已变得不再那么难以逾越。善用基层人物的“情感表达”讲述中国故事,是“说得清”“传得开”“叫得响”的关键一步,也是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