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步丈量责任 用笔触记录担当 ——《南方电网报》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回眸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各行各业的人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神州大地欣欣向荣、气象万千。今年1月,《南方电网报》记者按照中宣部要求,再次踏上征程,22名采编人员分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深入基层一线,以笔为媒,以心传情,记录下电力人服务民生、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从电力巡检到科技赋能,从守护非遗到乡村振兴……“新春走基层”的足迹里,藏着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更映照着新时代央企的责任与使命。
见证电力推动地方经济新发展
南方电网公司在保障电力供应和服务民生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记者走访了广东、广西、贵州的乡村,深入了解电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记者见证了智能配电房的建设对当地侨乡经济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手段,五丰配电房实现了高效、安全、可靠运行,为当地旅游、餐饮等产业提供了有力电力保障,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春节期间,这里的侨乡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2024年12月11日,黄茅海大桥开通,从珠海高栏港到江门台山之间的车程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为台山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记者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乡,采访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对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安装变压器、进行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等措施,瑶山乡的用电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为当地的民宿、餐饮等旅游配套产业提供了有力电力保障。如今,瑶山乡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民俗风情,当地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梦想。“在这里,电力不仅点亮了生活,更让非遗技艺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好前景。”记者记录道。
《南方电网报》2025年2月7日3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的六堡茶一直是热销产品,同时也是当地一张亮丽名片。村民以茶为媒,发展生态旅游与民宿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记者探访茶山时发现,完善的电力设施为茶叶加工、全电厨房等产业链环节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六堡茶香远扬,带动加工、销售、文旅产业加速发展。
记者何思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采访六堡茶茶农和制茶师傅。
打造内外宣联动新格局
《南方电网报》致力于加强与中央媒体的深度合作,强化与中央主流媒体的新闻供应链合作,构建了常态化沟通协作与快速响应体系,积极融入主流媒体重大选题策划,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精品,力求创作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佳作。
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南方电网报》采访报道运维“西电东送”线路悬崖峭壁上的“守电人”、南澳岛上的“护林巡线员”等故事。
《南方电网报》2025年2月7日3版
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记者跟随220千伏鲁马Ⅰ线运维团队,记录他们如何在险峰峭壁间守护输电线路安全运行。该线路起于鲁布革水电站,止于马窝换流站,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维人员经常需要在陡壁作业,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极高风险和挑战。每一度“西电东送”电的背后,是一群守护万家灯火的人。《悬崖峭壁上的守电人》累计全媒体平台阅读量超千万次。
记者刘德欣跟随输电运维人员上铁塔、下悬崖,体验他们工作的艰险,也记录下他们在新春的坚守。
在广东省南澳县,记者跟随广东汕头南澳供电局的“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进行了野外巡线。他们穿梭在山林地带,实地查看线路和周边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理跨林区供电线路山火隐患,筑牢了森林“电力防火墙”。他们不仅守护着万家灯火,更守护着南澳岛的绿色家园。
从一域观全局、从全局看一域,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群众生产生活,聚焦细微之处,讲述鲜活的南网故事,在行进中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在观察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以能源电力为切口,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只有坚持践行“四力”,积极开拓奋进,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新荣光。
正如记者在采访笔记中所说:“新闻工作的真正坐标在于接地气,只有深入基层、脚踩泥土,才能捕捉到数据背后的鲜活故事。而这背后的每一份坚守、每一次创新,都是南方电网公司员工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守护万家灯火最真实的写照。”
聚焦供电服务民生新篇章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记者们奔走城市街道、深入边远山区,以群众身边事为切口,见证了南方电网公司在服务民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广东,记者见证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日益完善。春节期间,不少港澳居民选择北上归乡,与内地亲友团聚。随着南方电网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建成的100座具备欧标充电服务能力的站点,港澳居民的返乡团圆之路更加便捷无忧。记者跟随车主何天助,亲身体验了一次从规划充电路线到顺利完成充电的全过程,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港澳居民和内地民众提供了绿色、便捷的充电服务。
春节前夕,记者到广州狮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现场,实地采访工程进展。这一工程是广东省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的重要改造项目,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高达235米的水上输电铁塔拆除现场,在改进型双平臂落地抱杆、大跨越改造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双利器”加持下,施工人员正安全高效地开展着拆除工作;云端之上,施工人员的身影宛如墨点,点缀其中,40分钟的爬塔路程,凝汇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记者见证着这座运行了37载的、镌刻了我国电力发展时代烙印的水上最高“跨海铁塔”的拆除,也期待着今年4月底一座高达264米的全国产化新塔的“重生”——预计在今年4月底,一座高达264米的全国产化新塔将拔地而起,为点亮万家灯火贡献新的力量。届时,它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更加澎湃的电力。
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记者见证了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完成了9279台中低压台区整治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村民们利用稳定的电力供应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生活变样、产业兴旺、文娱丰富……桩桩变化见证了电力赋能的强大力量,也彰显了守好电力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意义。“通电”两个字写起来轻松,但仅仅是添置几件电器就足以让一个“部落”变成“村庄”,就能唾手可得地步入现代化生活。记者跟随驻村干部探访贵州深山村落,记录下通电18年来村庄的巨变,“万事艰难,但总有人守护这份光明的未来。”她在采访笔记中写道。
记者张玲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电力赋能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从一域观全局、从全局看一域,只有坚持践行“四力”,积极开拓奋进,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新荣光。《南方电网报》记者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在贴近中、于细微处讲好南网故事,在行进中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在观察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以能源电力为切口,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