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字上下真功夫 讲好通信基层故事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贴近群众、记录时代脉搏的重要契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以下简称“中心〔报社〕”)提前策划,精心组织,抽调精兵强将深入祖国大江南北,感受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聆听通信员工坚守岗位的动人故事,触摸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见证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记录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精心策划,打出报道组合拳
为做好2025年“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中心(报社)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编委会提前部署,制定详细报道方案,为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领导重视,靠前指挥。(中心)报社总编辑亲赴一线,靠前指挥,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前往哈尔滨,采访亚冬会的通信保障情况,在业界率先刊发亚冬会上多项黑科技成果综合报道;又带领记者奔赴四川成都、广元、南充等地,披星戴月驱车1500多公里,深入采访四川村村通5G为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精心选点,突出特色。中心(报社)紧紧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总基调,提前摸排,精心选点,聚焦艰苦边远地区、科技创新前沿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现场等极具代表性的点位。记者奔赴山西唯一未通公路却通了网络“高速路”的行政村、被誉为“昆仑之巅”的新疆和田喀什塔什乡、孤悬茫茫大海中的广西涠洲岛,探寻电信普遍服务拓展的广度;蹲守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亚冬会场馆,感受信息通信技术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的高度;乘坐新开通的集大原高铁穿越朔风凛冽的雁门关,记录通信网络连接城乡、服务民生的温度……
融合报道,形成合力。策划之初,中心(报社)便提出融合报道的明确要求,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实现了立体式的传播效果。除文字、图片、版面报道形式外,加大视频报道力度,集中抽调视频制作力量全面参与,用镜头捕捉动人瞬间,呈现极具现场感的新闻内容。相关作品通过融媒体平台快速传播,吸引大量用户参与互动,大大提升了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
全员发动,成果丰硕。中心(报社)抽调58名本部和驻地站记者,既有50多岁的“老将”,也有刚入社的“新兵”,他们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展示行业发展成果。在中心(报社)所属各媒体平台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专栏,在网站首页推荐专题,共发布151篇(幅)作品、4块专版、20条视频,全网传播量近5000万,作品广受好评。
践行“四力”,走深走实转作风
新春走基层,关键在“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本次采访记者足迹覆盖17个省区市,从昆仑之巅到大山深处,从南部海岛到中原腹地,从热带雨林到冰天雪地,单个采访行程2000多公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四力”,锤炼了过硬的作风。
走得远。祖国北疆内蒙古阿拉善盟集合了通信网络建设维护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极寒、酷暑、戈壁、烈风、荒漠、沙尘、地广、人稀……记者坐上巡线员的车才发现:从一个抢修点赶到下一个动辄要三五百公里,迎着朝阳出发、顶着繁星结束工作是每天的日常。为按时完成抢修任务,巡线员和记者没时间停车吃饭,5天走了2000余公里,深度体验了基层通信建设和维护的艰辛。
走得深。位于百米悬崖上的晋城市抱犊村,是山西唯一未通公路的行政村。记者沿着光缆进村之路,历经6小时徒步,翻越2座大山深入抱犊村。记者刚启程就不慎踏入冰窟窿,刺骨冰水浸透鞋袜,靠着装食物的塑料袋包住脚,穿着湿棉鞋走了几小时。过悬崖峭壁时依赖几十年前在崖壁上凿出的“脚窝”和在部分危险路段安装的铁链,有记者因为恐高双腿不停颤抖,咬牙完成了翻山行程。
“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记者前往山西省唯一未通公路的行政村——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抱犊村采访。图为进村途中翻越高山的场景。
走得实。走基层,不仅是身体上的深入,更是情感上的贴近、视角上的下沉和内容上的真实。只有走实,才能在一线挖掘到新闻富矿。记者走进百姓家中、田间地头、基层一线、工厂车间、重大活动现场,与百姓唠家常,与基层员工同值守,与外卖小哥包饺子,与厂区工人谈科技红利……记录时代、反映民声、传递温暖,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生机勃勃的信息通信业。
创新叙事,以小见大改文风
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中心(报社)强调,“新春走基层”作品要提倡“短、实、新”,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巧切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一家养牛场利用5G、物联网、视联网等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培育出高品质黄牛。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地考察时的指示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结合起来,放在总书记的期许中呈现意义,放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思考智慧农业的前景,切实做到了以小见大。
抓细节。基层报道,细节最打动人。亚冬会现场,记者问坚守的通信员工“春节工作最难的是什么”,对方挠头笑道:“其实技术问题都能扛,就是这冰天雪地里,每天三顿盒饭吃得胃里发凉。要是能有个电锅煮泡面、涮点小火锅,那可真是神仙日子了。”一句朴实的调侃,让一篇鲜活的作品《亚冬人亚冬情——“要是能煮碗泡面吃就好了”》出炉。
敏捕捉。记者在新疆和田喀什塔什乡,只要有时间就和采访对象一起坐车、走路,同行时了解到一位工作人员做通信保障工作已经有十年,正和我国开展电信普遍服务十年重合,这个在“路上捡来的采访对象”成为文章的主线,成就了广受好评的作品《昆仑之巅的十年坚守》。
唠家常。在电信普遍服务推进工作中,海岛始终是一个重要领域。记者在远离陆地39公里的广西涠洲岛上,跟岛上居民和商户唠起了家常,在与东嫂一家的闲谈中,挖掘出了两代人从逃离到回归的生活轨迹,海岛因为通信发达而唤回游子的动人故事凝聚成了一篇笔触细腻、娓娓道来的温情作品。
全媒呈现,融合报道上水平
中心(报社)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加大融合报道力度,通过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平台,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实现了全媒呈现、立体传播,为受众提供了内容丰富、现场感强的“新闻大餐”。
坚持融媒策划,落地实施有力。编委会明确,重要选题要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兼备,确保呈现方式丰富多元。采访组高效落实要求,视频制作团队全员出动,加班加点,精益求精完善融媒作品,更有50多岁的“老”记者出镜,凭借多年积累的敏锐洞察力为观众讲述质朴而动人的故事,拉近了报道与受众的距离。
发力视频报道,增强现场体验。注重创新呈现方式,运用先进拍摄设备与技术手段,增强现场感;采用无人机拍摄展现全景,让观众直观感受信息通信网络的覆盖广度;运用特写镜头捕捉细节,传递温暖与感动。对视频质量精益求精,山西朔州风大导致室外摄像录音效果不佳,视频团队不断尝试,数次录制务必确保达到最佳效果。
多个平台协同,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资源,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报纸和网站开设“新春走基层”专题,集中展示报道;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视频内容,通过吸引人的标题和封面激发用户分享与讨论。各平台配合联动,形成强大传播合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新春走基层”版面20250211
传播效果彰显,影响力显著提升。此次“新春走基层”报道实现了全媒呈现、立体传播,相关作品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大幅增长,全网传播量近5000万,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基层通信工作者的敬意以及对行业发展成就的赞叹。这不仅提升了融合报道的水平,也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新春走基层”版面20250212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中心(报社)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力”,为广大受众奉献“真新深温”的新闻作品,为平凡微光作见证,为时代故事写注脚。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