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以媒体之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让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作为媒体,我们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在媒体融合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但依然能感受到各方面带来的挑战。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国文化报自2009年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逐步发展成拥有《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客户端、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手艺网、《艺术教育》《艺术市场》《文化月刊》及《时尚COSMO》《时尚先生》《时尚家居》《时尚旅游》《时尚健康》等一报一端两网八刊的媒体矩阵,涵盖报刊网端微全媒体资源。在新形势下,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在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坚守舆论阵地,高质量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自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国文化报》根据党中央部署要求及文化和旅游部具体要求,把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以《中国文化报》为主体,统筹所属报刊、网站、新媒体各平台优势,策划专题专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研究阐释。如在报纸上开设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阐释”专栏,约请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文化思想作理论阐述,助力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学细研、吃透悟透、学以致用。

《中国文化报》2023年10月10日推出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专栏

2024年两会期间,我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开设“聚焦全国两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约请代表委员、基层工作者多层次多角度撰写学习实践心得,进一步下沉理论传播重心,结合代表委员履职成果、工作实践,讲好背后的大逻辑、大情怀、大道理。

文旅中国客户端开设“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系列稿件还通过网站、客户端、微博、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传播,扩大整体宣传声量,提升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共刊发稿件247篇,阅读量2569万,曝光量1.2亿。

《中国文化报》2024年1月17日推出的“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努力提升舞台艺术创作水平” 整版策划

二、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服务行业,助力发展

尽管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但高质量的内容始终是媒体致胜的不二法宝。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坚持深入基层,让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

一是践行“四力”,增活力、强内力。

在2024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宣传和“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报道中,记者深入偏远乡村,走到群众身边,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所见所闻。为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有的记者在大寒节气冒雪赶到山东沂蒙老区,跟参与晚会的非遗传承人、导演、参演学生进行现场交流。晚上又赶赴临沂市部分县区,采访当地非遗工艺传承发展情况,一个人一个月内采写出10篇反映基层火热生产生活的稿件。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使“新春走基层”报道内容饱满、文字鲜活,接地气、有温度。

《中国文化报》2024年2月6日推出的关于“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宣传报道的整版策划

在由中宣部统一部署开展的“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中,我们第一时间派出骨干记者深入江苏苏州、扬州、南通、无锡的古镇街区和工业遗产地,通过实地走访和记录,展现了当地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经济、古风与科技有机融合的生动景象,再现了四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的地方智慧。

《中国文化报》2024年2月18日推出的关于“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宣传报道的整版策划

二是以受众为中心,改进文风、优化呈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工作导向,才能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最朴实、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文化报》2024年2月21日刊发“新春走基层”整版报道

改进文风,真正满足受众所需,是媒体与时俱进、常干常新的重要任务。转变新闻记者的文风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思想问题。我们不仅从新闻报道入手,从叙事风格到标题,进行全方位探索和突破,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新闻标题要起得清风拂面、平实生动,防止出现标题党、喊口号、低级红等倾向,稿件内容努力争取易读、悦读、耐读。

结合自身实际,《中国文化报》还不断优化提升报纸版面内容和编排设计。例如,对报纸报头比例和报眼《要闻简报》进行了优化调整,版面视觉呈现更为简约醒目美观,同时优化设计多种版面样式,逐步推进形成富有文化底蕴且简约典雅美观的版面风格。再如,着力发挥好报纸头版的窗口和吸睛作用,通过增强图片和标题的冲击力,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此前较为呆板的形象,受到很多读者的积极评价。

三是立足行业,深耕细作,寻机遇、强品牌。

信息传播与共享、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资源整合、塑造行业形象以及倡导行业自律与合作,这是媒体在促进行业发展的职责与担当。《中国文化报》始终立足行业发展,找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领域可合作可拓展可连接的点与线,矢志不渝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如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论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参与主办了分论坛“阅读与媒体”。论坛上,集团作为主办方,发布了“拥‘报’成长——全国青少年读报学习系列活动”倡议书,共同倡议报业媒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促进学生养成阅读报纸的良好习惯。《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客户端等集团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对此展开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再如“五一”前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五一”假期出游提示,集团整合利用旗下各平台资源,立体式、多维度宣介文明旅游、出行安全。如《中国文化报》用AIGC技术生成安全出游动画,《时尚旅游》制作“长假预告·文明旅游”时尚风景短视频,中国文化传媒网采用虚拟数字人播报形式发布官方旅游安全提示,文旅中国客户端推出“安全出游 快乐五一”动漫短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假期提示的可读性和易传播性,将“生硬”的安全提示语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或时尚大片,有助于提升受众对“五一”出行提示的接受度与重视度,也从发挥媒体之力的角度促进形成“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安全平稳的良好局面。

时尚旅游关于五一假期文明旅游推出的《长假预告》视频截图

文旅中国客户端关于五一假期安全提示推出的动漫视频截图

又如5·19中国旅游日,《中国文化报》积极筹办,提前制定宣传推广方案,从内容到服务再到推广,环环相扣全方位助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要。

中国文化报2024年5月20日推出长卷式“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特别报道——走近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

中国文化报2024年5月20日推出长卷式“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特别报道——远方致远  诗意隽长

三、与时俱进,加快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未来,集团和报社将上下自我加压,努力在内容生产和体制机制上守正创新、不断优化,以更好承担起以优质内容引领新闻舆论的主流媒体责任。

一是探索建立“工作室”机制,打造品牌栏目。我们将积极响应中宣部提出的积极培育视频能手、写文章高手、网红工作室的要求,在保持报社原有组织架构不变、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鼓励跨部门组建团队,创设兴趣小组和融媒体工作室,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不断加大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度,带动整个报社的全面融合向纵深发展。以此为载体,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助力市场开拓,实现双效统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圆桌工作室、文化+观察室、品鉴工作室等10多个工作室,后续将逐步推动落实。

二是围绕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工作。今年是我们的“新闻报道质量提升年”,我们将举全媒体之力,力争在中宣部、中国记协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和指导下,做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文化中国行”等重大主题报道,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有效引领社会舆论。

文旅中国客户端开设“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页面

《中国文化报》2024年3月7日推出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整版策划 

《中国文化报》2024年4月29日推出的关于“文化中国行”的主题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赵珊杉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