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大写温暖华夏 展现实干气象 ——中国气象报社“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中国气象报社认真落实中宣部关于“新春走基层”要求,精心组织策划,制定了《2024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方案》并发送至各地记者站,社站联动实现了“新春走基层”活动选点准、走得实、形式多、传播好。报社派出多路记者奔赴青海瓦里关、内蒙古“十四冬”赛场、黑龙江哈尔滨、北京门头沟、新疆哈密、西藏墨脱、内蒙古根河、青海海东、甘肃积石山等地,将镜头对准气象行业和基层一线,创新融媒体展现方式,生动讲述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感人故事。报、网、微、端各平台开设专栏、专题,刊发稿件(产品)164篇(件),策划整版报道9 期,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阅读量超过3000万。

突出行业特点 讲述感人故事

用心讲述气象人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基层气象台站遍及各地,大多数气象台站都位于条件艰苦地区。报社派出记者赴北京5个高山气象站之一的霞云岭气象站,采访59岁的蔡桂仿在站里的最后一个春节,推出融媒体报道《深入霞云岭!访驻守京城天气系统“西大门”的百年气象站》,引起了当地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的热议。海拔3816米的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32个全球大气本底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座,也是唯一设立在亚欧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站上采集的气体样本对于科学证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记者走近在此坚守30年的气象人,采写推出《30载,为地球画一条“呼吸曲线”》等短视频、文字、图片融媒体产品,与新华社联合推出VLOG+微记录片《海拔3816米,为地球“测温”》,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象担当,获新华社当日重点报道“新华全媒+”推荐,全网阅读量超过300万。另外,记者还采访报道了“百里风区”的新疆哈密十三间房气象站、“生命禁区”西藏墨脱县气象局、“中国冷极”内蒙古根河市气象局等坚守在基层一线、坚守在祖国边陲的气象人的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张艺博(右)在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采访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副台长孙晓磊,了解海洋气象服务。

围绕春运热点,推出暖心报道。春运期间,我国遭遇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天气。围绕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派出记者赴贵州、河南、湖南、辽宁、江苏等地,联系各地交通运输相关部门,报道当地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服务提示,保障广大旅客安全出行的暖心故事,推出整版报道《“流动”的中国 气象全力守护》;派出记者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丰台火车站、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等地采访,推出整版报道《心系春运之路 守护万家团圆》。在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出《雨雪冰冻天气来了!春运回家路,怎么走才放心?》直播,7路记者分赴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广东、海南、云南实地探访春运“水陆铁空”受天气影响情况,为公众平安出行支招,全网播放量680.3万。

挖掘气候资源 助推经济发展

挖掘冰雪经济背后的气象支撑。派出采访组赴内蒙古呼伦贝尔,以体验式探访形式,深入展示气象部门如何聚焦服务“十四冬”、亚冬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入,开展精细化服务,推出探访冰雪经济系列融媒体产品。该系列产品综合运用图文稿件、短视频、海报等进行融合报道,形成良好传播效果。采访团深入“十四冬”扎兰屯赛区,采访报道现场气象服务团队传承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经验,克服各种困难,为赛事提供“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服务的动人故事,推出整版策划《以“十四冬”之名,赴一场冰雪之约》和融媒体产品《这个春节,这群“追风的人”,一头扎进“十四冬”》,发布的《走进内蒙古 聚焦“十四冬”》3期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10万。派出采访团体验式探访黑龙江哈尔滨,了解当地巧妙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冰雪经济,以及气象部门如何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入、开展精细化服务。综合运用图文稿件、短视频、海报等进行融合报道。推出《气象“小土豆”邂逅哈尔滨》3条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00万,连续3期登上快手热门榜。

1月16日,中国气象报“新春走基层”采访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冬”扎兰屯赛区,探访气象服务保障赛事以及挖掘冰雪资源、助力冰雪经济发展的情况。

聚焦假日消费开展融媒体直播。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 |气象小编帮你“选”年货》专题直播,聚焦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主题,派出5路记者分别深入山西、黑龙江、浙江、广西、新疆等地采访,邀请公众跟随镜头到黄河沿岸选大闸蟹,到抚远采摘蔓越莓,到浙江体验抹茶文化,到广西收获“洋坚果”,到新疆吃三文鱼……创新使用网络直播的形式,挖掘出最具“反差感”的家乡特产及其背后的气象服务,吸引众多网友关注。直播在新华社、新浪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全网浏览人数达210万,仅在新华社“现场云”就有42万人收看,直播视频还被人民号云课堂专题推荐。此次报道打破以往传播媒体“走基层”报道的时空限制,更加强化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生动展现了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气象部门服务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的实践。除直播外,此次报道还融合运用短视频、新媒体推文、海报等形式,打破以往传播媒体走基层报道的时空限制,更加强化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生动展现了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气象部门及各地涉农部门深耕农产品供应保障、因地制宜服务发展地域特色经济所进行的实践。

关注灾后重建 助力乡村振兴

实地探访灾后恢复重建。记者实地走访“23·7”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的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等地,探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下门头沟等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么样,探索当地气象工作者对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职责有哪些新领悟,赋能高质量发展又于何处发力,策划推出整版报道《“23·7”极端强降雨中门头沟受灾严重,春节前夕记者实地探访——跃过去,就是春天》。作品通过报网新媒体等平台发布,在气象部门中引起较大反响,获得各方肯定。此外,派出记者深入青海海东、甘肃积石山和临夏,围绕当地恢复重建、平安有序过年,推出报道《青海海东:心安了,就等暖暖地过年》《甘肃积石山:驻村第一书记的新春愿望》《甘肃临夏:震区安置点温暖过新年》。

记者刘倩(中)在北京门头沟就“23·7”极端强降雨时村子的情况采访村干部。

感受乡村振兴新气象。采访驻村干部、援藏干部和普通农户,推出整版策划《“驻”在群众心坎上 “援”出边疆新气象》,反映驻村和援藏干部的新年愿望;聚焦气象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刊发整版策划《看山海农耕 迎“好年景”》。围绕春节保供,派出记者赴新疆伊犁和陕西汉中等地,报道《气象助力三文鱼“跃”出天山》《防住“坏天气”拎稳“菜篮子”》,反映气象部门保障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应的举措成效。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中国气象报社采编队伍每年一次的重要“练兵场”。中国气象报社坚持守正创新,围绕行业特点,策划推出直播、VLOG、纪录片、海报等等融媒体产品,吸引公众互动参与,大力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记者编辑通过深入基层采访,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断增强“四力”、提升本领,采写创作了一批生动鲜活的精品力作,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反响。(作者系中国气象报社总编室主任记者徐文彬)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