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如何在短视频中讲好中国经济金融故事

《金融时报》创刊于1987年5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以股份制形式创办的新闻媒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36年来,《金融时报》秉承“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通过金融,反映经济”的办报方针和“准确、迅捷、权威、专业、创新”的内容定位,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着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宣传解读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金融工作重心抓好重大主题的报道,注重揭示、剖析经济金融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

作为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传播金融政策和金融信息的主渠道,金融时报主动求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全方位、全渠道、全媒体、全天候传播的形式。一是报社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不断巩固。二是新媒体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经过改版的公众号内容“金融时报早知道”,一经问世就保持良好的传播效果。上线的绿色金融、主题教育(学习时刻)、金融问答、保险公众宣传日、客户端“问记者”栏目等,制作推出的《两会临近,我听到了这些……》等爆款融媒体产品,进一步增强了“金融时报”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

金融时报多媒体矩阵

近三年,金融时报在媒体融合方面硕果累累,获得了中宣部等媒体主管部门颁发的多个奖项。2023年6月,报社大数据分析系统获得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023年9月,报社策划制作的视频《是谁,把我留在了我的村》,荣获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一等奖。2023年3月,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原创栏目“金融问答专栏”项目,入选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征评(内容作品类)提名案例。

在今年中国行业报主办的短视频大赛中,金融时报的一部微纪录片《是谁,把我留在了我的村》获得了社会公益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部反映革命老区临沂近几年乡村振兴改革成果的短视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一方面是因为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临沂作为曾经的贫困革命老区和山东精准脱贫攻坚主战场,在2020年9月率先获批创建了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这一试验区承担着为全省全国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的重任,对促进山东“三农”事业和农村金融良性循环也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时报社视频作品荣获一等奖

经济金融是一个相对抽象、缺少画面感的领域。为了能让我们的作品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我们选定了以纪录片作为呈现形式,确定了以小人物反映大主题的创作原则,多采用主人公自己口述而不是旁白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主题,力求通过主人公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高高在上的经济金融知识拉回到地面,让每个观众都能听得懂、搞得明白,唤起观众对影片的共情,提升影片的传播效果。

在临沂的采访期间,从与村民、村干部以及基层金融工作者的言谈话语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临沂金改试验区这3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他们通过“乡振通”平台解决了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数据采集人工成本高,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数据+信用+金融”模式,将信用数据对接到银行产品风控模型,通过平台可以直接测算授信额度和放款,真正实现了让金融“普惠”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乡振通”平台

其次,他们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让金融参与村庄的规划及实施,不但解决了村庄规划的资金来源问题,而且通过“金融支持项目和产业融资,产业和项目助推村庄建设”模式,使村庄规划编制更加科学。我们这部微记录片中的一位主人公夏婧婧,她是蒙阴县百泉峪村一家名为“峪丰源”农家乐的老板娘。现在她家盖起了10多间客房做民宿,每年收入50多万元。而她所在的百泉峪村100多户村民,从过去的靠采矿为生到现在走上了生态兴村之路,村民年收入也从人均不足千元到5000多元,成为了“全国文明村”。

蒙阴县百泉峪村“峪丰源”农家乐的老板娘 夏婧婧

第三,他们解决了“乡村治理困难”的问题。临沂金改区通过探索让金融服务发挥作用,对乡村治理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在沂水县院东头镇佟家庄村的文明墙上,看到了一张包含145项正、负面清单指标表格,里面量化出了村里每个人的“美德积分”,并根据积分高低清楚地列出了评价等级。这就是临沂在山东省首创的“美德+积分+金融”模式,它将美德积分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同时,银行机构据此分级授信,让积分对象享受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美德积分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这部片子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张升江,在2009年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农副产品购销店,这两年又利用银行贷款扩大了库房面积。在他的购销店门口的醒目位置就挂着“晒信用 传文明”AA级信用户的标牌。凭借着这个信用评级,他不仅贷款额度从5万元增加到了20万元,利息也下降了。

沂水县院东头镇佟家庄村的文明墙

在视频策划制作中,我们深切感到要讲好经济金融故事,必须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一是抓住时代特点,提炼主题。

一部好的纪录片一定要贴近和反映时代特点。目前在咱们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也是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正是我们这次选题的基础。同时,结合我们金融时报自身的行业属性,我们最终把本部纪录片的焦点定位在了乡村“普惠金融”这一领域。

二是深入采访,由被采访人自述自己的故事,拉近受众距离。

主题确定,所有的创作都必须要紧扣主题。但是紧扣主题要避免“直给式”,而要以“小切口”入手,用小人物反映大主题,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同时,采用让主人公自述的方式来讲故事,不用话外音,避免把纪录片拍成了宣传片或者风景片。

三是故事生动,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部好的纪录片,其中的故事要是生活化的,要有细节、有情节、有情趣。而整个故事讲什么,怎么讲,都与采访内容息息相关。通常采访的内容包括主题性内容和开放性内容,主题性内容是必需品,必须问到、问透,但开放性内容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是后期剪辑营造故事氛围的“利器”。

四是技术加持,全方位打动人心。

一个短视频要想讲好故事、吸引观众,离不开专业的拍摄和剪辑。在拍摄阶段,为了既突出故事主题又兼顾艺术与审美,所有的采访都采用双机位拍摄,也就是一个中景加一个特写。这样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就可以对受访者的语言进行重构,方便构建故事主线。在剪辑阶段,我们选择了穿插式剪辑的形式,这样既能紧扣主题,又能让每个主人公发生有机的联系。同时,通过恰当的配乐和专业的调色,营造情绪氛围,增强观众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让好故事更加打动人。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