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以创新谋划发展  用服务厚植基础 ——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推动应急救护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

应急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践行体现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助力健康中国行在蓉城落地生根,积极开展“五大行动计划”、实施“五个转变”,以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夯实群众性基础,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十年,全市培训红十字救护员30.8万人、开展普及培训96.5万人次,先后有98人/次抢救群众生命安全,程菲、樊晓凡被评为“中国好人”,郑军等4名红十字救护员荣获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成都应急救护培训公益课堂”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环地铁沿线应急救护培训项目”被评为成都市健康城市建设实践十佳案例。

政策引领、部门联动,以惠民工程夯实培训基础

一是政策引领全面部署。2011年,成都市政府将“应急救护培训和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纳入全市惠民工程,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202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印发成都市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职责,从政策引领、措施配套等全面支持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是部门合作强力推进。根据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为每所学校培育救护培训师资,将校医和体育老师培训为红十字救护员,支持学校建立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同时,联合市总工会和市人社局,将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纳入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用竞赛增强应急救护培训的社会影响,聚合力推进应急救护工作在行业落地生根。

三是上下联动筑牢基础。各区(市)县积极响应政策,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到目标考核,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市区两级红十字会强化互动,市红十字会支持每个区县建设培训基地和体验馆,通过体验增强市民学习积极性,支持红十字示范学校建设,用项目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鼓励和支持开展多形式志愿服务,以“项目+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对红十字的认知。

强化宣传、转变方式、以科技创新提升培训效能

一是走基层增强参训意识。2018年,开展“一课一调研一经验”活动,组织优秀师资对区县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标准化授课,传经验、打基础。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用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应急救护”送到农村,从“让我学”到“我要学”,全民参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二是创模式方便群众学习。通过调研大数据分析,传统2天标准课程时间较长,不利于年轻人学急救,也制约了应急救护培训的发展。2017年,利用H5制作“急救小微课”在手机端进行传播,极大方便了群众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急救知识。2020年,转变培训理念,与社会组织合作研发“线上教学”平台,将传统16学时课程转变为线上理论8学时+线下实操8学时,参训学员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线上8学时理论学习,再集中一天时间完成实操和考核,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学急救。2022年再次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数据并发和后台管理,逐步将系统向区县进行推广应用,方便基层教学管理。

三是强宣传引导社会参与。应急救护培训重在传播价值,2015年,开通“成都应急救护培训”公众号,传播急救小知识和区县培训新闻,挖掘先进事迹、总结经验做法,并及时将成都救人事迹在公众号和其他媒体进行推送。目前已挖掘报道了98人次的救人事迹,鼓舞了更多的人学习急救,用急救技能帮助身边的人。

规范教学、分类施教,以教学标准化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严格培训教学标准化。广开思路,创设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岗位,选拔具有公益意愿和大学本科学历的社会人士经培训成为骨干师资与合作伙伴,厚植群众基础。同时,强化标准化授课,对授课要求、课程内容、注册管理进行规范统一。每年召开师资研讨班,分享授课经验和课程设计,全面提升授课质量。

二是推广培训课程多样化。适应时代发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一是创设掌上急救微课。利用H5制作网络微课,让群众通过手机或网络在线学习急救常识。微课推送以来,市民学习浏览量超过上千万人次,对急救培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二是强化师资培训课。选拔社会优秀人才成为师资,进一步丰富师资结构,实施优秀师资分片指导,通过“传帮带”推动区域师资力量均衡发展。三是开设市民预约课。开设面向市民的周末公益课堂,让群众有机会利用周末时间学习应急救护技能。目前周末公益课堂已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四是开展急救移动课。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通过送课方式惠及小远散区域的群众,辐射农村地区的群众学习急救常识。五是深化院校选修课。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开设急救选修课堂,已相继在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定期开展课程或选修课。六是开设行业定制课。针对公交、消防、酒店等涉及公共服务的行业进行定制培训,服务企业安全培训。

三是支持专项业务定制化。充分发挥红十字救援队专业技能优势,于2019年、2020年分别为成都森林消防大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举办为期5天和14天的应急救援队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灾害救援基础技术、地震救援、车辆事故救援、绳索救援、水域救援、心理救援等,开启了社会救援力量服务国家综合救援队建设的先河。

四是倡导培训场地公益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与公益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立战略合作,开设周末公益课堂,实施群众培训。如“环地铁沿线应急救护培训”,通过便利的成都地铁,将市级教学资源和区级场地资源有效链接,打造成都培训品牌,深受群众喜爱,实现了“让蓉漂者认知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城市建设”的设想。该项目被评为成都市2021年健康城市建设实践十佳案例。

拓展渠道、推广应用,助力社区治理综合发展

一是推广应急救护参与社区治理体系建设。2019年,根据乡村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缺乏急救响应体系的现状,突出社区治理发展需求,在青白江区白马村实施红十字“一键呼救”创新项目,用物联网技术将急救装置有效链接,构建小区域急救呼救响应体系,有效弥补了农村地区急救资源匮乏、急救响应时间过长的难点问题,破解了红十字项目在农村落地难的问题。同时,鼓励和支持师资团队提升专业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主动融入多领域安全生产体系的教学,为企业开展专业化的定制课,为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献策出力,找出路、谋发展,先后开展了全省养老机构的救护培训、石油和道路安全生产的培训。

二是组织引导志愿者参与赛事保障。主动融入成都的“三城三都”建设,组织志愿者参与展会和赛事保障,打造赛事名城。先后数十次组织志愿者参与省直机关运动会、西博会和成都马拉松赛事等展会赛事的保障工作。

三是鼓励救援队参与疫情防控和灾害救援。做好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救援队专业能力建设的培训,动员和组织民间救援队参与芦山地震救援等工作,2021年、2022年,先后组建救援队赴河南、上海实施灾害救援行动。

四是支持志愿者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在“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鼓励和支持救护员用所学技能帮助身边的人。

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以创新为引领,在抓好应急救护培训常规工作的同时,探索推动培训向教育延伸、向学术思考、向职业鉴定发展,让红十字救护员“活”起来、“动”起来,为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