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风笛声声 赋能共青 ——铁路助力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过去,一批上海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一处荒滩野岭,用青春和汗水开辟出一片新天地。2010年9月,这里获批设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它就是共青城市。

如今,铁路穿城而过,北通京津,南连广深,西经武汉,东至厦门、福州……借助日益完善的铁路网,这个年轻的城市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自觉肩负起国铁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将铁路建设运营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共青城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

发挥优势 改善民生

地处庐山南麓的共青城,与南昌、九江两市相距约60公里,是两城之间重要的发展支点。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将沿线城市串珠成链,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来自共青城市甘露镇双桥村的王庆生,长期从事羽绒服生意。据他回忆,以前从共青城去往省外大城市特别难,要么得先去省会南昌,要么得北上九江,辗转之苦让王庆生身心俱疲,延误了不少商机。

铁路的发展,让“囧途”变通途。

1996年9月,京九铁路全线通车;1997年10月1日,共青城站正式启用。

2010年9月20日,江西省第一条高速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共青城站日均办理营业普速列车及高铁列车20余趟。从此,乘高铁列车出行成为当地百姓的重要选择。

数据显示,昌九城际铁路开通以来,共青城站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从2010年发送旅客15.4万人次,到2019年发送旅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达105.9万人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南昌局集团公司积极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创新各类服务举措,精准铺画列车开行线路,全力满足共青城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如今,共青城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63趟,其中既有开往周边城市的列车,又有直达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列车。道路通畅、销路大开,像王庆生这样在各地奔走的生意人喜上眉梢。

铁路为共青城优质产品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更为人才双向奔赴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批批乘火车走南闯北的共青城人,发家致富后不忘反哺,回乡创业热情高涨。共青城顺势打好“乡贤”牌,不失时机开展“叙乡情、看变化、寻商机”等活动,通过打造“一乡多品”“一村一品”,推动助力乡村振兴。黄桥村引进乡贤能人,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生态农庄,流转土地1000多亩,就地转移农业人口100余人。“乡贤”回乡创业效果明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开辟新途径。

在共青城,既有本地人才回乡反哺,又有外地人才安家立业。作为江西省唯一的科教城,共青城目前有高校教师数千人,其中有不少人家住南昌或九江。有了便捷的高铁列车,三地同城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坐高铁列车从共青城前往南昌和九江只需半小时左右。这也成了共青城高校教师的主要通勤方式。

近年来,共青城还兴起了“耕种”新潮流。瞅准商机,江益镇跃进村青年农场开垦大片肥沃土地,承包给高校教师自种瓜果、蔬菜。当他们无暇顾及农活的时候,还会雇请附近的村民农户帮忙打理。

“自从有了高铁,共青城的学校越来越多。如今,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事做,既能照顾全家老小,又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在农场务工的胡世华高兴地说。

服务青年 助力发展

7月,共青城站迎来大批暑期学生返乡客流。

共青城现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每年有8万多名学子搭乘各类交通工具入学返乡。近年来,方便快捷的高铁列车成为他们的出行首选。

以2018年10月7日为例,共青城站单日迎来旅客超3万人次,其中96%为高校学生。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车站客流有所回落,但学生依然是出行的主力。

为服务好入学返乡学子,共青城站主动与各大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动态掌握各大院校放假时间,及时调整列车开行计划。在暑运、春运等学生客流高峰期,该站还以“共青号”青年服务台为引领,加开人工窗口、增设自助售(取)票机,并增派工作人员在进出站口、地道、站台等关键处所开展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资质核验。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共青城站严格落实测温验码、分散候车、通风消毒等常态化措施,利用站内广播加强防疫安全提示,为旅客营造平安有序的出行环境。

近10年来,车站“共青号”青年服务台传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深化服务内涵,将“青”字招牌擦得更亮。2017年以来,“共青号”青年服务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举措,将原来的咨询台改造成集问询、帮扶、投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2019年,车站联合共青城市团市委和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等4所当地高校,在“共青号”青年服务台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学生文明出行志愿服务”项目挂牌仪式,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来到车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志愿精神。付出汗水结硕果,“共青号”青年服务台先后获得了全路青年文明号、南昌局集团公司共青团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共青城站正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共青精神,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征程中接续奋斗、当好先行。

共青城高新区抓住铁路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吸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南昌大学光氢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让这座城市的创新源泉不断迸发活力。

未来,共青城还将设立新的高铁站。一东一西两个高铁站的出行格局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把目光投向这座“青春活力之城”。

伴随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高铁站的设立,铁路在助推共青城深化城市定位、引导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将愈发突显,更多的本地大学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就业,同时也为附近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昔日的人才流出地正逐渐变为人才“聚宝盆”。

顺势而为 未来可期

作为鄱阳湖边的新兴城市,共青城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城市拥有鄱阳湖岸线93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3%,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8万个,让“来共青,我氧你”成为这里的真实写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青城借势发力,依托铁路便捷的运输优势,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度假观光。共青城以富华山景区为中心,将辖区内旅游资源连线成面,不断做强做大研学游、康养游、科技游,焕发共青城湖光山色无穷魅力。当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和“共青综合垦殖场”,如今也已成为共青城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热门打卡地。

据统计,2021年,共青城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5%和210%。

近10年来,共青城充分利用铁路的带动辐射作用,引资源、推产品,将龙头产业做大做强。

得益于当年上海青年垦殖拓荒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共青城成为高产的区域性粮食主产区。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使共青城原本产销运输脱节、组织化程度弱、运输效率低的问题迎刃而解,加快了粮食流通,促进当地粮食产业的发展。

共青城以板鸭起家、靠羽绒发家,“鸭鸭”品牌在国内服饰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当时公路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不少企业家乘火车前来考察学习。昌九城际铁路开通后,各类成品羽绒服饰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走向全国各地市场,“中国的鸭鸭,世界的朋友”开始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共青城借助区域内发达的铁路网优势,助推以纺织业为龙头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他们推动“鸭鸭”完成重组,引导纺织服装企业“退民房、进厂房”,入驻入园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共青城服装小镇已聚集面辅料供应商和服装工厂店超过100家,羽绒服装产业重塑辉煌驶入“快车道”。

铁路兴,产业旺。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的发展促进了共青城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也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共青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多项经济指标位列省市第一方阵,获评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县(市)。

2022年4月,京港高铁九江至南昌段初步设计获批,共青城东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拉近共青城市与南昌、九江市的时空距离,加速带动当地旅游、商贸等行业发展。

共青城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共青城正在抢抓机遇、筑巢引凤,围绕高铁新站打造的高铁新城正在紧张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共青城新的增长极;高新区正在加紧建设科技产业孵化园等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未来还将新建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让企业按需“拎包入住”。

宏图已绘就,画卷正展开。铁路助力,引发城市同频共振,共青城这颗鄱湖明珠必将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