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5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国梦和税收情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一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逢五、逢十”的年份授予。去年“七一”前夕,29名功勋党员获此殊荣,成为全体党员学习的楷模。今年,在纪念党的101岁生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到其中5位“七一勋章”获得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爱党情怀和家国梦想,以及与税收的不解情缘。

周永开:“草鞋书记”的税收缘

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28年生,1945年8月入党,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开展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离休后,他又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脱贫致富,与税收结下深厚的缘分。

周永开在花萼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寄语税收工作。 陈永康 摄

 

人物感言

1993年离休后,我与另外两位退休干部一起在万源市花萼山租下两间茅草房,开启了漫漫“护绿”路,同时也带着当地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和税收服务也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这些年来,我与税务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前后大概为税务系统讲过20多次党课。税收是国家的血脉,是民生的保障。希望税收的职能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税收的基础保障作用越来越坚实,税收的为民情怀越来越浓郁!

马毛姐:将勋章送到渡江战役纪念馆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1954年6月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支前模范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参加工作后她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离休后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多场次。

本报记者采访马毛姐,送上节日祝福。郭在和 摄

人物感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期间,和税务部门打过一些交道。税务干部来收税,我们都积极配合。我总跟大家伙说,纳税光荣,咱不能藏着掖着,要诚信纳税。如今,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更有盼头了。去年我重回家乡马坝村,发现如今家乡发展建设得太好了。这一切,也离不开国家税收的支持。税务干部干的都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情,那就要好好干,坚定地“做能做的事”,永远跟党走,为国做贡献。

魏德友: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魏德友,山东沂水人,1983年6月入党。他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作者杨春(中)和魏德友夫妇在一起。孟蒙 摄

人物感言

1964年,我从北京军区复员,和30多位战友一起踏上西行的火车,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起巡逻守边的使命任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和妻子一直守在边境线上,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为巡边”的生活。这些年来,望远镜和收音机一直陪伴着我。通过收音机,我学习党的政策,了解国家大事,还有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我在收音机里还听到了税收的内容。国家要修铁路、公路,孩子们要上学,神舟飞船要上天,还有我们的边防连,先进的国防科技,都离不开税收。

石光银:治沙英雄的绿水青山梦

石光银,陕西定边人,1973年7月入党。他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他还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国家税务总局定边县税务局税务管家团队走访石光银的治沙企业,并送上税收政策“大礼包”。

人物感言

我从小被风沙撵着走,立志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1984年,我带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从此开启了漫漫治沙路。几十年来,我带领群众先后治理荒滩25万余亩,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我还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从为了生存治沙,到带领大家致富,这一路上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的这些好政策,让我的绿水青山之梦成真,也让我们治沙致富有了更大的底气。

王兰花:我乐意当一名税收宣传员

王兰花,回族,宁夏吴忠人,1995年11月入党。她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2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2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20多场次,推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志愿者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9.8万余人。

王兰花给税务干部展示“七一勋章”。马国柱 马丽娟 摄

人物感言

2005年,我与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这些年,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2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2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20多场次,吴忠市利通区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9.8万余人。税收是国家的基本保障,现在医保、社保也都出台了好政策,社区里的人都在夸。吴忠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疫苗、做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这些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我乐意当一名税收政策宣传员。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