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在国家宏大主题背景下突出产业特色——以“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为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报社)坚持守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闻舆论主战场,心怀国之大者,致力打好行业新闻舆论主动仗。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之际,在中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的重要节点,报社特别策划组织了“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多月,通过现场走访、召开专题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本次活动的收官之作“6+1”系列报道,在国家宏大主题背景下突出产业特色,成为报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时值本组报道刊发一周年,回首此番过往,仍觉在一些方面值得总结和思考。

一、抓住难得机遇,在国家宏大主题背景下,精心组织策划产业特色报道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的5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深入长江上、中、下游沿线视察工作,多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三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而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恰恰又是总书记关注的重点之一。

2018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考察。他强调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化工企业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指了向、定了调,也为我们进行选题策划提供了根本遵循。

逐水而居是世界先进化工企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水资源丰富、航运物流便捷是流域化工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据相关统计,长江经济带石化、化工、医药等企业众多,集聚了全国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40%的烧碱产能,沿江化工企业大约1.2万家,化工园区144个,生产和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250余种。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好与坏,对于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有鉴于此,报社决定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考察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3周年,在中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的重要节点,围绕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宏大主题,展开一次全流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二、走出去,走下去,到现场,用双脚丈量行业发展,用双耳倾听各方声音,用双眼静观产业变化,实实在在开展调查研究

由于此次活动重大意义,产业关联紧密,现实焦点矛盾突出,活动自始至终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相关部门的关注,四川、重庆、湖北、江苏等沿江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

为确保这次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能够成为一场全方位、高质量、有影响、见成效的媒体行动,报社特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社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从《中国化工报》传媒中心、《农资导报》传媒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开美沃传媒、记者通联部抽调骨干力量,同时邀请了部分行业专家参与全程,形成了4路“报社领导+行业专家+骨干记者”调研采访团队。

调研采访活动采取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展开,努力实现调研目标方向上的全产业、全方位、全覆盖。

为了突出调研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调研团队根据上中下游不同地域不同情况精心设计了调研问卷和采访提纲,重点围绕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企业和园区关停并改、新旧动能转换、“三磷”整治、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等设计调研内容,方便资料和数据收集、归纳和整理工作。

活动于2021年3月初正式启程。由4位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4路调研采访团队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一字排开,至4月中旬结束,报社累计派出100余人次现场调研,密集走访了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个沿江省市的114家单位,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等过去5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典型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愿景。从石油和化工专业媒体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报道了过去5年沿江化工企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壮美篇章和未来“绿色发展、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规划。

三、响鼓仍需重锤敲,“6+1”系列报道点面结合、新深并举,配发评论强势发出媒体声音,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鼓与呼

通过对114家政府部门、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的调研采访,我们对过去5年沿江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等相关主题,前后共推出59篇专题文章。其中最为重磅的就是“6+1”系列报道,即6篇纪实报道加1篇评论员文章。6篇纪实报道分别于2021年4月27日至5月14日在《中国化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最后收官之日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报社旗下融媒体平台同步刊出。

“6+1”系列报道最大亮点就是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用典型样本和翔实数据回答社会关切,并在推进解决共性问题方面强势发出媒体声音。

“6+1”系列报道开篇便以《向总书记汇报》为题,系统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沿江化工产业在“生态优先、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方面所发生的转折性、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化工产业从人们过往认知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向建设者、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变让人印象深刻。部分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也深深为化工产业这一转折性的变化感到欣慰和自豪。

第2篇《对落后产能说“不”》,着重讲述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型升级”,全面淘汰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落后产能,与其说波澜壮阔,不如说惊心动魄。

第3篇《“壮士断腕”加“刮骨疗毒”》,着重报道了沿江政府、园区和企业转型发展、坚守发展底线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第4篇《生态修复 一马当先》,展示了从政府、园区到企业在“关改搬转”后,下大力气、投入重资加速生态修复,并为源头治污提供化工绿色解决方案,全力破解“三磷”污染。

第5篇《大保护催生产业“黄金带”》,生动描绘了沿江化工产业在上中下游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同、产业链发展互补、经济发展相互支撑的新发展格局,产业共唱新时代长江之歌。

第6篇《对母亲河的庄严承诺》,综述沿江企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全行业、全社会发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宣言。

作为收官之笔,本报评论员以《科学认知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写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系列报道收官之际》为题,深刻论述了国际、国内沿江化工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章站在行业的视角向全社会表达了沿江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担忧,同时也深刻阐释了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企业逐水而居的普遍规律,鲜明表达了沿江化工企业不仅是石油和化工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认知‘化工围江’的普遍规律”,通过科学谋划、协同治理、共同发展来赋能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心中有全局,手里有典型,用最大公约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大局,服务产业发展大局

“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在《中国化工报》首发之后,报社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工》《农资导报》纸媒体以及“化工号”客户端、中化新网、中国石油和化工网络电视、报社旗下媒体微信矩阵等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人民网、新华网、腾讯、澎湃等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

“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殷殷嘱托。调查采访团将行业发展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统筹考量,所进行的深层次采访报道和形成的专题调查报告——《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21年)》,体现了媒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大局的最大公约数,受到行业内外广泛认可,也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

国家有关部委认为报道与实际结合紧密,把握准确,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还有两个部委专门联系报社索取调研报告并听取报社专题汇报,随后将报社的部分建议和意见在相关政策文件中进行了吸纳。

企业和行业组织认为报道内容相当透彻,对化工行业以及政府部门抓好产业规划和监管、沿江化工企业抓好转型升级多有裨益。

在征求相关方面意见时,多位业内专家、企业家直言:这是一组充分反映长江经济带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化工方案的独家深度报道,也是目前为止聚焦长江经济带最为深入的区域性产业调研报道。报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对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如何率先实现绿色、协同、高质量发展,化工行业如何为长江经济带早日成为“黄金带”提供“化工方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理论价值,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深度调研报道。(作者系《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张四代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