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坚持到方舱医院最后一名患者康复”
他有着8年油罐车驾驶经验
他第一个报名应征负压救护车司机
他25天执行紧急任务125次、行程超3000公里
他是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油罐车司机陈建辉
5月8日凌晨,陈建辉驾驶负压救护车把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妇送到上海东方医院后,回到集装箱改装的宿舍里和衣躺下。他失眠了,孕妇在高烧半昏迷状态下一直念叨的“求你救救我……”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刻,他更坚定了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社会对我们有恩,现在轮到我们报恩了”
陈建辉是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罐车司机,有8年油罐车驾驶经验。4月,上海疫情形势严峻,运送患者的负压救护车司机短缺。上海疾控中心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陈建辉第一个报名应征。
这次招募的负压救护车司机,是抗疫一线危险岗位之一,每天吃住在方舱医院,并接送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特殊时期,上海医护人员紧缺,他既要开车,又要兼顾医护人员的部分工作,遇到各种危险都要往前冲。
陈建辉怕妻子担心,报名前没跟她商量。4月13日,他拿着上海疾控中心的录用通知问妻子:“你会不会怪我?”妻子说:“你要不报名我才怪你呢。”
前些年,他们的女儿得了重病。治病中受到公司和社会的大力帮助,女儿痊愈了。“社会对我们有恩,现在轮到我们报恩了。”这是夫妻俩的共识。
陈建辉的妻子是上海销售公司加油员。4月14日,他们各自带着行李,一个去方舱医院当负压救护车司机,一个去加油站为救援车辆加油。
“怕,但一到现场就不怕了”
陈建辉被分到浦东三甲港方舱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培训后,一辆崭新的负压救护车交给他。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把一名突发急性心梗的感染者送到浦东医院抢救。第一次驾驶负压救护车,他心里有点慌,但现实容不得他犹豫。对病人来说,快一分钟,生命就多一分希望。他拉响了警报,30多公里的路程,20分钟就送到了。
回来的路上,陈建辉驾车行驶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心里不由泛起一阵伤感——以前,“感染病毒”对他来说仅等同于媒体上公布的一串数字,现在这些数字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半路,他又接到了急救电话,去一居民区接送一名感染者。
上海已入夏,高温下,陈建辉穿着两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橡胶手套,脸也被防护面罩和口罩捂得严严实实,走几步全身就湿透了,让他有窒息感,可他不能停下来。三甲港方舱医院只有他一名负压救护车司机,必须24小时在岗。没任务的时候,他在车上、在宿舍,甚至在户外靠着墙根眯一会儿。晚上睡觉时,他连防护服都不敢脱,电话铃声调到最大,手机一响,跳起来就往外跑……
更大的挑战来自心理恐惧。每天和感染者接触,说不定下一个就是自己。
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陈建辉瘦了一大圈。
“怕吗?”记者问。
“怕,但一到现场就不怕了。”陈建辉说。
“还能坚持多久?”
“我要坚持到方舱医院最后一名患者康复。”他说。
25天时间,他共执行紧急任务125次,累计行程超3000公里,让100多个家庭在无助的时候看到希望。
“哪有什么英雄,一个司机而已”
从4月14日离开家,陈建辉和妻子就在各自岗位上忙碌,20多天未见面。一次,他送完患者路过加油站,隔着车窗看到妻子的身影,想下车打个招呼,但想想自己此时的身份,就忍住了。
近日,河南疫情再起。陈建辉有点担心河南老家的父母和孩子。以前,他每晚都和父母、孩子视频聊天,自从做了志愿者,就找各种理由“拒绝”。因为怕他们看到自己的防护服。
大儿子下个月高考,此前陈建辉和妻子答应儿子,高考时一定回去陪他。现在,他们要食言了……月初给儿子打生活费时,陈建辉特意加了几百元,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采访时,当记者用“平民英雄”称呼他时,陈建辉赶紧纠正:“哪有什么英雄,一个司机而已。”
“你喜欢大家叫你什么?”记者问。
“叫大白吧!”陈建辉说。一次,他到社区接一家人去医院,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对他说:“你好,大白!”他当时想到了家里的女儿。女儿最喜欢动画片里大白这个守护者角色。他曾立志要做女儿的“大白”,现在他成了所有人的“大白”。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