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建筑产业工人培育道阻且长

近日,重庆住建委出台政策,要求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这一建筑工人将“带编”工作的举措被称为全国首创。

事实上,取消劳务资质,鼓励采用自有工人施工在建筑行业已经推行了几年,但并未大范围实施。究其原因跟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建筑总包企业与建筑工人也有各自的“难言之隐”。

建筑工人的喜与忧

2020年12月,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设。鼓励建筑企业培育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

重庆的此项政策是对上述文件的进一步明确。在此之前,浙江、广西、深圳等省份都已出台相关政策。

劳务分包这一从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壮大的用工制度,近年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其空壳化、管理混乱等弊病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培育新型产业工人是大势所趋。

关于培养带“编制”建筑工人的做法,山东三箭劳务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组长陈雪萍表示,就工人而言,“带编”工作后,建筑工人将拥有稳定的工作单位,不再为没有活干而发愁。同时,各项保险完善后,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其退休后的生活打下有力保障。

但事实上,由于收入与年龄的原因,这在建筑行业推行起来难度很大。陈雪萍表示,“建筑工人现在的工作采用承包制,可以多劳多得,每月最少能挣1万元至1.2万元。但带“编制”的工人每月工资可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工人还要承担个人保险的费用。在房贷、车贷、生活成本等多重压力下,他们并没有太强烈的意愿。”

在陈雪萍的班组中,大部分是“60后”“70后”的工人,年龄超过50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意愿不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已经过了投保的年龄。因此,只能建议他们购买商业保险。

这也反映了建筑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老龄化。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226.48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近五分之一。据悉,建筑业农民工平均年龄在44岁,超过49岁的占一半。

“由于工人年龄的制约,建立一支建筑企业的自有工人队伍可能这几年暂时不容易实现。”陈雪萍认为。

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该如何推进?陈雪萍提出,要继续完善各项保障制度,以此吸引技校、职业学院、高职高专等这一类群体的学子们加入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的苦与乐

除了建筑工人,与之直接相关的便是建筑企业。

但与国家指导意见不同的是,重庆市住建委发布的《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重庆中心城区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等试点项目,要取消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时应分包给有资质劳务企业的限制,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

记者从重庆一家建筑公司了解到,其在山西的某个政府项目就采用了这种模式。“因为当地政府规定,该项目不允许转包分包,因此公司不得不把这些技术工人转成自有员工。”该工作人员表示,“但重庆当地的项目尚未接到相关通知。”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对行业和企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陈雪萍表示。

“但并不是所有工人企业都愿意招收。山西项目转化的自有员工也正好填补了公司某些技术岗位的空缺。”上述企业工作人员表示。

工种的性质关系着总承包企业对发展自有工人的积极性。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分会副会长、秘书长邢作国分析,“焊工、塔吊司机等安装方面的技术工人是建筑企业比较紧缺的,从发展角度看,培养自有工人不至于出现用工荒。但普通的砌筑工、钢筋工等土建方面的工种,由于替代性比较强,企业建立这种自有队伍的积极性并不太大。”他表示。

行业专家称道阻且长

早在几年前,不少省份就已进行取消劳务资质试点。2016年,浙江、安徽、山西等省份率先提出了取消劳务资质的要求,山东、江苏等紧随其后。

但这项政策也曾遭到质疑:鲁布革改革已经过去了30多年,现在再让总承包企业去招收大量建筑工人,这难道不是在走以前的老路?

对此,邢作国表示,这是很难实现的。当下的建筑业已不是30多年前的体量,这样的模式会给总承包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他用三四年前在北京住总进行调研的一组数据进行说明:按照北京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测算,每增加一个工人,企业仅保险支出每月增加2000元。

“所以,目前来看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难度很大。但分包给全资、控股、参股的自有专业作业企业施工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这些替代性较强的工种就需要专业作业企业来统一管理。”他认为。

对此,重庆上述文件里也提到,引导小型劳务企业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专项业务,成为建筑用工主力军。

“在当前环境下,采用劳务企业与专业作业企业并存的形式,可能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适合建筑业发展的用工模式。”邢作国这样表示。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