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入驻方舱医院,民警有“72变”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

随着一批方舱医院和临时集中隔离点的投入使用

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穿上防护服

化身为“暖心奶爸”“心理辅导员”“贴心大白”

与医护人员一起做好秩序管理、勤务保障、病患帮扶各项工作

他们的身影来回穿梭在方舱的各个角落

在医院内外构筑起坚强有力的安全屏障

成为守护“生命之舱”的忠诚卫士

“运动员”:不惧苦累,连续坚守维护方舱运行秩序

防护服、鞋套、手套、头套、防护镜、口罩等全副武装,双手不允许触碰胸部以上位置、脖子以上部位不能漏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坚守6个小时以上,对每个民警的体力与耐力来说都是考验。

来回穿梭协调处理配药、饮水、餐食等各种琐碎的需求和问题,协助医护人员统计人员情况、传送药品、搬运重物……从4月2日清晨6时上岗,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上海市公安局民警郇天文直到下午才吃上了当日的第一口饭。

这样的工作节奏是常态,执勤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体力消耗特别大。郇天文说,“我们需要全情投入,想的是怎么为他们最快解决问题,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忘记了害怕与劳累。”

郇天文介绍:“出于防疫安全考虑,手机都要规范管理,防护装备很紧很闷,沟通很困难。所有动作都要轻手轻脚,有时手势交流反而更有效果。”

除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勤务保障外,民警还要负责方舱医院出入口巡查,协助进出舱患者登记、接入、送出工作,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

4月3日8时,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上海市公安局民警梁彦林带领蒋相宇、吴晟敏开展常规巡控任务时,发现不少患者都在做出院准备。在向护士长详细询问出院人数、时间、流程后,梁彦林提出,在同一时间段,过多的患者集中出院容易扎堆,可以将涉及患者数量较小的区先出院,逐步放量。这一意见立马被采纳,不仅提升了分流措施的效率,还确保治愈患者能安全有序离开。

“心理辅导员”:孩子哭闹,民警耐心劝慰瞬间哄好

刚进入方舱医院时,很多患者因为突然与家人分离及对治疗的未知,容易出现紧张害怕、忧郁焦躁的情绪。因此,方舱民警们主动担起了“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不知道孩子在家怎样了!”4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王少伟、刘子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两位女患者心情低落,暗自抹着眼泪。原来,她们的孩子都只有两三岁,因夫妻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进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孩子只能托付给家里的老人。但孩子年幼,她们仍旧很担忧。

“别担心,我是警察,我来帮你想办法。”王少伟立即着手联系两位患者的家属,在得知两家老人所在小区下午均要进行核酸检测后,便尝试联系志愿者帮忙拍一段孩子视频。在等待过程中,刘子越一边向两位母亲告知最新进展,一边聊些家常分散她们的注意力。4小时后,她们终于如愿看到了孩子的视频,彻底放下了心。

4月5日10时,在新国家展览中心,一个小男孩儿正因与家人隔离床位相距较远而哭闹,民警黄旭协助医护人员上前安慰,“是男子汉就别哭,来,我们一起拍张合照!”男孩儿听后思索片刻止住了眼泪,下床站到民警身旁,对着镜头比个“剪刀”胜利手势。一旁医护人员频频点头称赞:“还好有警察在场!”后经民警协调,医院对家长床位进行调剂,男孩儿脸上恢复了笑颜。

像这样的暖心瞬间在方舱医院中随处可见,民警们用真诚真情聆听需求、安抚劝解,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搭建医患之间的“连心桥”。

“群众之事无小事。对于患者,有时心理的安慰胜似良药。”黄旭说。

“服务员”:帮助患者配药,协调学生上网课

为了让群众满意,民警的角色需要随时转换,不仅要当好“心理辅导员”,也要主动跨前当好“服务员”。

4月2日13时,上海市公安局民警刘亚辉、于杰刚刚换班进入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他们发现一名患者正在与护士沟通,情绪十分激动。原来该名患者还有其他基础疾病,由于身边药物不足心急如焚,连午饭也没有吃,不停催促护士帮他解决问题。

“你先安心吃饭,我们来落实。”刘亚辉立即上前与护士一起对其进行劝导,于杰则快速协调场外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展网上配药。3小时后,药品顺利送达患者手中。

在民警杨祥执勤期间,一位母亲主动找到他,“孩子年纪小,不想让他耽搁网课,但床上不太方便学习。” 杨祥看到远处的小男孩,正捧着课本盘坐在床上。

“您先回床铺不要走动,我去帮您解决。”杨祥第一时间找到了收治点内的工勤人员,紧急协调了一张小方桌。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不便,杨祥和同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方桌从远处搬到男孩身旁。孩子母亲连声道谢。“别客气,举手之劳。”杨祥说。

这样的“举手之劳”,民警们一天会碰到无数次,在封闭的环境和条件下,任何困难都会被放大。“患者找警察,就是信得过我们。解决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到让患者真正安心放心。”杨祥说。

“战斗员”:穿纸尿裤、打地铺,确保方舱医院有序运转

4月4日,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启动交付工作。早在3月31日,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第一时间抽调18名民警组成安保突击队,成立临时党支部,连夜奔赴临港方舱医院开展先期排摸、搬运物资、制定预案、开展演练等工作,旨为确保方舱医院安全有序运转,更好服务收治患者。

“这样一块肥皂就能从头洗到脚了。”3月31日晚,突击队成员们互相开玩笑道。原来,为便于穿戴防护面罩和防护服,他们在同事的帮助下,纷纷将头发剪成了“圆寸”。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但这些“精神小伙”现在脸上洋溢的却是同样的自信与坚定。

4月1日上午,边防和港航分局举行驰援进驻临港方舱医院突击队授旗仪式。突击队全体民警在党旗与警旗下庄严宣誓,并逐一在请战书上签名、捺手印。

仪式结束后,18名突击队员立即出发赶往收治点,做好前期现场重点部位安全检查的同时,每日开展穿脱防护服的专项学习训练。4月4日,边防和港航分局第二批52名增援民警也抵达洋山,配合第一批突击队开展相关工作。截至4月6日8时,已有共计1000余名患者顺利入住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这次还特意请来了两位‘外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金韶峰介绍,“多功能云端机器人负责协助我们工作人员发放餐饮食物。它能自主前往指定位置,供患者自行领取盒饭。另一位消毒机器人则搭载了紫外线灯、超干雾发生器和等离子空气净化等三大消毒模块,能在场地内自由穿梭,可全天候持续工作。纵使有这两位得力帮手的加入,我们民警每天仍需步行至少两万步。”

“为了避免反复穿脱防护服造成浪费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有些同志甚至穿上了纸尿裤;为了充分利用物资,我们增援的民警统一打地铺;为了让周边医疗、运输车辆有序进出,我们民警与警务辅助人员早上5点便已在岗位上了……我们全体参战人员将践行公安的职责使命,用实际行动在这场抗疫大考中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海骏说,边防和港航分局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全力做好方舱医院内的秩序维护工作,会同现场安保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做好各类突发案事件的处置工作。

“守夜人”:24小时在线,守护平安服务群众

“从黑夜到白天,相信耀眼的不只有朝阳,还有战胜疫情的曙光。”4月5日0点,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王宇飞开启了他增援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第一班岗。

此时的方舱,只剩下值守民警和医护人员的巡视脚步声。王宇飞在方舱内来回巡视,尽力尽快熟悉环境,熟透地形,也观察着每一位病患的基本情况。哪里有年长的患者,哪些是青少年,是否有人尚未入睡需要求助,他一遍一遍地观察记录。

“请值班民警注意,有一批病患即将入院,请在点位有序疏导。”“收到!”电台突然响起,王宇飞快速响应,根据要求立刻投入夜间入院患者的安置工作。除了要配合医护人员逐一仔细核对人员信息,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他还要负责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拥挤混乱。

经过持续3个小时的工作,片区内所有入院患者都被合理安排、有序引导到了自己的床位上。

“贴心大白”:大爷冲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自打进驻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以来,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罗金便每天驻守在病区,安抚小情绪、解决小麻烦、调解小纠纷、处理小摩擦,当好病患的”贴心大白”。他相信,一句暖心的对话、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够给他们带来温暖,也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出舱”。

在一次上岗过程中,罗金遇到了一位情绪十分不安的大爷。“还要等多久啊?几时能出去?”罗金第一时间询问求助事项,边沟通边为他舒缓情绪。

原来,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大爷办理入舱信息登记受了阻。“不着急不着急啊!把信息告诉我,我来帮您填。”罗金接过大爷的手机,逐条询问,逐项填写。大爷记性不好,一些信息怎么也想不起来,眼看大爷本来舒缓的情绪又急了起来,罗金通过拨打大爷亲属的电话详细询问到了具体信息,完成了登记手续,并特地向家属报了平安。“放心吧,有我们在,会照顾好他的,你们也要注意防护!”罗金一手提着大爷的行李,一手指引护送着他走到床位,并为大爷拿去一份热乎的饭菜,大爷的心情也终于平复了下来。

“撤岗的时候,我特意又去看望了大爷,他冲我竖了个大拇指,看到这我身上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了。”罗金说,做一些小事,把小事做好,就足够了。

群众所需,公安所向

方舱民警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故事

他们共克时艰,凝聚起无穷的战“疫”力量

我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休舱”的那一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为坚守在“疫”线的民警点赞!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