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示范带动全域推进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贵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夯实城市基层基础的关键之举。2021年以来,贵州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重点省建设”为契机,强化示范引领,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将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服务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治理难题,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阵地建到家门口,服务做到心坎上

“开证明、办证件、续缴费,在社区党群服务站就可以办结,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居民张琴竖起了大拇指。

设立党建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和退役军人事务站“四中心一站”服务机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推动市区两级职能部门下放审批服务事项……贵阳市用全方位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让“数据跑起来,群众少跑腿”。

群众需求就是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贵州按照“15分钟”服务圈标准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推动街道部门服务窗口和办理事项整合下移到党群服务中心,健全联系群众、事项代办、承诺践诺等机制,让群众享受“家门口”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2433个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在居民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或服务点)2301个,2194个社区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双报到”

遵义市建立社区自治协助管理委员会,健全“双报到”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通过居民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与自协委共同派单、党员干部接单、所在单位与报到社区双向验单机制,压实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共治责任。

“自协委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尤其在疫情防控中,主动到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帮助群众完成扫码排队、取样等志愿服务,极大减轻了社区干部工作压力。”遵义市播州区播南街道白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虎说。

这是贵州推动“双报到”惠民的一个缩影。贵州健全完善报到登记、服务纪实、沟通反馈、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精准设置志愿服务岗位,精心组织服务活动,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双报到”工作,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与机关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全省1万余个驻区单位和21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

做实做精做细“小网格”

网格是社区工作触角的延伸,只有把网格做实、做精、做细,才能及时掌握和解决居民诉求。

贵州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合理设置“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建立健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网格制度,完善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齐聚,网格员和网格党员定期走访摸排、收集反馈意见,通过有效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确保群众诉求快速反应、治理难题及时破解。全省社区共划分网格2.3万个,配备网格员3万人,建立网格党组织5439个。

六盘水市钟山区杨柳街道教场社区网格员胡良君对此深有感触:“社区各项事务和信息逐项分解到每个网格员,我们的职责任务很明确,就是要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协调解决问题。”

“红色物业”入驻 生活更有温度

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把物业管理力量打造成党的群众工作队。贵州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各地积极开展集中摸排、集中组建、集中选派等专项行动,指导物业服务行业成立联合党委,进一步夯实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目前,全省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491个,成立业委会2553个,成立业委会党组织358个,1237个小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共议”“双向进入”机制。

“我们切实看到了变化,党组织引领的物业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服务更贴心,邻里更和谐,环境更美丽!”铜仁市万山区仁山街道名家汇小区居民梁瑛尝到了甜头,对党建引领的物业管理十分认可。

稳步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贵州坚持以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为目标,选择16个县(市、区)作为试点,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措施,强化教育培训,通过选、派、招、聘等方式,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配强“两委”班子,全省35岁以下社区党组织书记占25.6%,大专以上学历占75.9%,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化、素质全面化、工作职业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从严选一批”的基础上,黔南州探索“公开聘一批、择优派一批”等形式,整合力量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培训机制,制定考评办法,规范薪酬待遇,打通发展通道,突破制度壁垒,有效增强岗位吸引力,提升职业获得感。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