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目标 环保企业加速转型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中,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环保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哪儿?环保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抢占“双碳”赛道?
近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2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表示:“我国向低碳经济的大规模转型,将带来长达数十年的主题投资机会与超出想象的广阔市场。对于环境企业而言,集中发力,抢占‘双碳’赛道,是其中长期战略布局的确定方向。”
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以上,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从2016年的3.3%上升至2020年的4.5%。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说,近年来,环保产业历经调整、恢复后,当前进入转型期。“双碳”目标下,新一轮投资发展新空间正在释放,环保产业转型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和准备期,也是推动全面低碳转型定方向、打基础、见成效的关键五年。”赵笠钧表示,在“双碳”目标统筹下,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并加快落地,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未来5-10年,我国现存的城市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工矿企业污染等短板将会加速补齐。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伏京说,目前,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传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基本布局完成,增量逐渐放缓,环保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各个细分领域的业态和市场空间在渐次打开,比如环卫一体化,矿山修复、场地修复,水务领域的管网建设,以及没有完全启动的再生资源领域。
挑战还不少
环保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也正面临深刻变革。
赵笠钧说,眼下,实现“双碳”任务艰巨,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减污与降碳、城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新污染物治理与传统污染物防治等问题交织,挑战还不少。与此同时,治理能力不足,产业仍处在发展粗放、集中度低、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初级发展阶段。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表示,“双碳”目标的推进,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排降碳降能耗的协同处理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亟待发展。因为目前“双碳”领域人才支撑和人才建设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导致跨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不足。
同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有待补齐。“经过多年努力,环保领域低垂的果子已经都摘完,剩下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在治理大气方面,控制住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很难控制,这也是国际难题;在环境方面,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在土壤污染治理上,技术相对滞后,成本还很高。”骆建华说。
如何发力抢占“双碳”赛道
面对机遇与挑战,环保企业如何持续发力,抢占“双碳”赛道?
赵笠钧表示,环保企业要精准服务生态环保行业新需求,重点关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质增效、生态修复等方向布局。同时要打开服务界面,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大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布局。此外,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探索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将成为环保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以信息技术、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生态环境技术的创新方向也正在向多要素、多介质、多目标协同防治转变,环保企业要更加注重全要素一体化、精细化环境综合治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整合行业内各种成熟的技术、设备、装备,或自行开发出适合客户需求的设备、装备、技术,实现业务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李伏京说,环保企业要从规模扩张、投资型企业向技术和能力型企业进行升级,应向方案提供型、产品型和创新型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提供厂站建设,更要能满足客户系统性服务治理、技术治理等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创新型产品研发等手段实现企业收入、利润的增长。
李其林说,当前,环保产业正在向生态化、低碳化、资源化三个方向发展。生态化即从过去气、水、固的末端治理向综合环境效益的转变;低碳化即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助力能源、化工等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资源化则考虑经济性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治理产物资源化利用。“环保企业应坚持‘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沿着‘三化’业务方向,从工业烟气治理单一赛道向综合环境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低碳节能服务的多元协同赛道进军,围绕城市、园区、企业打造新型服务场景,提升技术、资本、模式创新能力,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