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宁夏:思路通出路 塞上胜江南

宁夏地处祖国西部内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来,宁夏深入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加强黄河保护治理,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从昔日的苦瘠之地,到如今的塞上江南,喜人的变化里,处处印刻着宁夏不断突破水瓶颈的铿锵足迹。

用好宝贵的黄河水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然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576立方米,远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世界缺水警戒线,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区之一。如何解决用水难题?

宁夏突出农业节水重点,因地制宜推广滴灌、喷灌、覆膜保墒等节水灌溉技术,融合水肥一体化、测控一体化、水联网数字技术,以年均5亿元投资、净增30万亩的速度,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470万亩,约占灌区总面积的50%。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引黄灌区累计配套安装自动化量测水设备3148台套,33%的干渠直开口实现测控一体化,灌区管理正加速向远程智能控制转变。

2021年12月,宁夏盐环定扬黄灌区和红寺堡扬水灌区被推选为全国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两个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0.67和0.642,领先于入选的西北各灌区。曾饱受风沙之害、缺水之困的中部干旱带,成为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推动水效变革的排头兵。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自治区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6.8%和31.1%,在保障各行业用水的情况下,引黄取水量由最高89亿立方米稳定到65亿立方米左右。宁夏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干旱缺水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深化用水权改革

虎年春节前夕,石嘴山市水务局为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具了市级首张用水权有偿使用费缴费通知单,标志着石嘴山市工业企业用水权改革探索迈出实质性步伐。

宁夏近年来深化用水权改革,实行用水单位有偿取得用水权,未取得用水权停止取用水,富余量可进行交易,大幅度提高违法取水和浪费用水成本,促进节约用水。

在宁夏最大集中连片高效节水灌溉区——青铜峡鸽子山灌区,水权改革让昔日的荒凉戈壁滩变成了葱茏葡萄园,鸽子山灌区年均节水259万立方米。节约的水量通过政府收储,保障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宁夏“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经两级泵站、22.2公里管道、2.2公里隧洞和一座调蓄水库而来的黄河水,为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实现了由农业用水到工业用水的转换。

实施水权改革,有效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又推动了水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振兴的特色之路。

截至目前,宁夏共完成水权转换项目127个,累计转换黄河水1.95亿立方米;水权交易纳入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了4宗水权长期交易,交易水量达4043万立方米,交易资金10.79亿元。

描绘水美乡村画卷

清水潺潺,山水相映,初春的隆德县渝河流域,如一幅泼墨山水长卷。

数年前,渝河水质一路走低,从Ⅲ类水质恶化到劣Ⅴ类水质,出现了与甘肃省静宁县的跨界污染纠纷。宁夏聚焦问题根源,精准施策,分段治理,开展清淤清污、堤岸砌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彻底封堵渝河沿线非法直排口27处,关停、取缔沿线企业20余家,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打造渝河生态廊道,使之成为全国17个示范河湖建设试点之一。

宁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协同推进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功能,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如今,六盘山森林覆盖率达30.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9.8%,造就了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滋养着陕甘宁3个省区32个市县区600多万人。

此外,宁夏建立自治区、市、县、乡、村5级河长全覆盖网络,3770名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守护自治区840个河湖水系健康;实施“一河一策”“一沟一策”“一湖一策”“一源一策”,全面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一道道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建成,守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

通过综合施策,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宁夏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在Ⅱ类,15个国控断面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93.3%,11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如今,河湖面貌日益亮丽,塞上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巨变,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因治水带来的更多生态成果。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