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5年‘黑领’,往后也算是‘白领’了”
2月19日清晨,豫东北田野里的胡侧12-27井井场,XJ550型大修自动化作业机巍然挺立,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濮东作业区501大修作业队正在打捞井中落物。
宽敞明亮的司钻房里,司钻胡继平轻推手柄,将一根根钻杆从井中拔出。25米高的井架二层台上,只有“机械手”不知疲倦地排放钻杆。
“使用自动化作业机作业,我上班轻轻松松,浑身干干净净。”胡继平憨憨一笑,“我修井26年,当了25年‘黑领’,往后也算是‘白领’了!”
“脏累险”的作业工
传统的修井作业是劳动密集型施工。
大修作业队每个班至少有5名员工。作为修井班的核心,司钻只能长年站在露天井口旁操作。井架工在20多米高的二层台上排放钻杆,二层台没啥遮挡,冬天寒风如割,夏天闷热似蒸。提升管柱的钢丝绳不时甩出油滴,井架工无处躲避。最危险的是,一旦下面的钻台发生火情,井架工难以迅速逃生。
钻台上,3名员工互相配合,摘挂吊环、吊卡,推拽着一根150千克重的钻杆,利用手动液压钳,为钻杆上扣、卸扣,人们习惯把他们称作“站井口的”。钻台上都是笨重的铁家伙,“站井口的”难免碰头、挤手、扭腰。夏夜,探照灯下,大团的蚊子直往他们的嘴里扑。井口蹿出溢流,“站井口的”就会被兜头浇上泥浆。
钻杆从井场拽上钻台叫“接单根”,钻杆从钻台下放到井场叫“甩单根”。“甩单根”时场地工要推着小滑车把钻杆从钻台上小心翼翼地接下来,再两头奔跑,用撬杠把它们一根一根地撬到一侧,码放整齐。忙碌起来,场地工极易踩滑、砸脚、碰腿。
大修作业队主要从事打捞井中落物、治理套管变形等作业,小修作业队干的活儿则繁杂许多。小修作业机除了比大修修井机个头小,井架上没有二层台,别的一样不缺,小修作业工干活儿一点也不轻巧。
以小修中最常见的检泵为例,完成一口两千米深油井的检泵任务,仅倒换吊卡一项,“站井口的”劳动量就相当于装卸40吨物品。
作业工长年神经紧绷,从事“四班两倒”的繁重劳动,加上设备老化,上扣、卸扣的扭矩分寸很难拿捏,不仅可能损坏管柱、影响作业质量,而且安全风险逐渐增大。
司钻房内“大有乾坤”
中原油田把更新、改造作业机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油田紧盯修井作业中的痛点、痒点、盲点、堵点、出血点,遵循省心、省时、省力、省人、省钱的原则,与三一重工、四机公司等厂家一起集智攻关,自2018年底以来持续加大作业机更新改造力度,目前已有3台大修作业机和3台小修作业机完成更新改造,去年启动改造的30台小修作业机正陆续交付使用,努力将作业工从“脏累险”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大修自动化作业机登场后,司钻彻底告别“风吹雨打”。簇新的司钻房外观大气,房内更是“大有乾坤”——装有空调;前方、左方、右方、上方均为钢化玻璃,视野开阔;7个摄像头将井架、钻台、场地等处情景全息呈现在监控屏上;显示屏和仪表实时显示设备运行参数,并自动记录入档;多个全自动旋钮、手柄精巧灵便。司钻可坐在软椅上,利用集成操作系统,轻松操作二层台和钻台上的所有设备,用对讲机与场地工顺畅交流。
二层台上,井架工被“机械手”取代,它可自动取放管柱。钻台上,“铁钻工”自动液压钳和自动液压吊卡、气动卡盘配合默契,为管柱上扣、卸扣。去年12月,濮东作业区501大修作业队更新了一台XJ550型大修自动化作业机,钻台上灵活自如的“机械手”让井口实现无人操作。
自动化作业机钻台下面设置了个1.5米见方的“漏斗”,用于收集井口溢出的钻井液,并将其导入井场边的污水池。
自动作业机配备了自动液压“猫道”,“甩单根”不再是让场地工发怵的活计。在场地工的操作下,“猫道”能举升到5米多高的钻台,钻台“机械手”将管柱稳稳地放上“猫道”,“猫道”缓缓降下,向左将管柱抛出,管柱自动滚向管垛。
从人拉肩扛到“人机共舞”
“远看像烧炭的,近瞅像挖煤的,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作业队的!”调侃的段子里,浸泡着作业工的酸楚。
昔日,作业工下班后头一件事就是洗澡。
凛冬里,由于浸粘油水,作业工脱下的工衣、手套冻得硬梆梆,黑乎乎地支棱着,无声地“站”成一堆。
如今,这一切正在翻篇!
“操作自动化作业机,就像开飞机一样。”胡继平笑着说。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自动化作业机使作业工远离危险区域劳动,最大限度减少了安全隐患,为提升修井作业本质安全水平贡献了硬核力量。
目前,中原油田作业工平均年龄超过45岁,适龄作业工逐年减少。由于员工需要倒替、辅助作业,自动化作业机可让每个作业班减少一名员工,现已有5个作业区将富余员工充实到人手紧张的修井队。
今年,中原油田计划改造5台大修作业机、24台小修作业机,购置1台大修自动化山地作业机。
据规划,中原油田76支作业队将在“十四五”末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修井作业彻底告别人拉肩扛,迈向“人机共舞”时代。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