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巨型“三脚架”扎根远海

9月4日,随着最后一片风叶精准无误地插在风轮上,三航局承建的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C区项目首台风机安装成功。“120米的风机,是目前国内海上最高的风机,我们可是铆足了劲。”项目经理张翔龙说。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东部海域、闽江口南岸,是目前国内离岸最远、水深最深、通航条件最复杂的海上风电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7.39亿千瓦时,可替代53.5万吨标准煤,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

在外海安装风机,需要面临风急浪涌、施工窗口期短等困难。根据设计要求,该项目首次采用深水吸力式导管架基础技术,与传统桩基式风机基础相比,该技术具有受水深影响小、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吸力式导管架基础由吸力桩、导管架和上部箱梁过渡段三个部分组成,状若巨型“三脚架”,是风机在外海扎稳“脚跟”的关键。

“导管架安装一开始就考验着我们‘大挪移’的功夫。”张翔龙风趣地说。吸力式导管架高92米,重2600吨,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出于结构的稳定性考虑,它既不能拆分,也不能“躺平”,必须“站立”在驳船上“整体挪移”至施工海域。

由于导管架重心高,受风力影响较大,从码头运送到驳船平台,让它站稳“脚跟”,是一大难题。在实地测量研究后,钢结构负责人林佳彬根据导管架构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一套海上运输的框架式专用运输工装,通过多个钢箱焊接固定在导管架的底部,为它提供稳固支撑作用,“胖高个”穿上了多只“鞋子”,导管架稳稳“立足”于驳船平台上。

施工海域涌浪平均高度达2米,常规的构件吊装挂钩多为悬空状态,导管架受涌浪作用将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此巨大的导管架摆动起来,不仅吊装施工难度大,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张翔龙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展开攻关。

“如果能缩短吊钩和导管架连接距离,就能更精准、平稳的起吊。”技术研讨会上,项目总工林金灿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经过多次细化设计方案,项目团队因地制宜设计出一款“可坐地式吊具”,该吊具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原来的钢丝绳挂钩变成了焊接而成的支腿,仿佛“钢铁巨爪”紧紧抓住导管架,实现了吊具和被吊物体的“合二为一”。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与风浪抗争,导管架顺利起吊,较常规工法节省了一小时。

       吊装完成后,导管架进入入水沉贯阶段。吸力式导管架的沉贯如同在海底做“拔火罐”,吸力桩到达指定位置后,要将桩内的水和气抽出,使其稳稳“吸”在海底。然而入水调试没过多久,水就抽不上来了。

经过检查和分析,项目团队发现吸力泵出现了故障,必须更换新泵。然而,换泵要在40米深的水下进行,潜水员无法下水施工。项目团队立即引入水下可视化机器人,充当换泵的“眼睛”和“手臂”。通过水下机器人传送的实时监控画面,在技术人员远程操控下,故障泵体被成功换下,吸力泵重新工作。

在作业人员的努力下,9月4日,随着吸力式导管架基础的沉放到位和风机上部安装工作的完成,项目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安装到位。“让巨型‘三脚架’扎根远海,真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但是我们做到了。”张翔龙感叹道。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