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大河浩荡向未来

这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之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为治水兴水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是一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久久为功的深刻变革。

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化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完善黄河流域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快黄河保护立法进程;1500多个违规项目从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岸线消失,近2000只东方白鹳定居黄河三角洲,管河护河队伍日益壮大,生态调度“版图”不断扩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的治理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两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母亲河”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

举旗定向 科学领航——

谱写黄河治理保护新篇章

大河汤汤,承载着厚重历史,寄托着复兴未来。

从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省份,到亲自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再到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新时代赋予人民治黄事业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蓝图,将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五大目标任务一体部署,极大丰富了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包括黄河治理保护在内的各项治水兴水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加大上游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筑牢三江源“中华水塔”;创新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推动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和滩区综合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修复;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今年3月,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对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黄河治理与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凝聚立法共识,加快立法进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谋划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上游到下游,各行业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联动,确保中央部署要求落实到位。

深入领悟、吃透精神,才能精准对接、有效落实。水利部党组今年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黄河流域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通过反复学习、对表对标、学思践悟,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全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出台《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召开黄河流域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工作推进会……保护“母亲河”的一项项任务扎实开展,有效落地。

重在保护 要在治理——

曾经的“不毛之地”蝶变“塞上绿洲”

既有浩瀚沙漠、广袤草原,也有险峻峡谷、河口滩地,黄河流域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

聚焦黄河流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水利部把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做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对协调黄河水沙关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年8月24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面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构建水土保持新格局作出系统谋划。

大力排查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淤地坝风险隐患,专项整治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两年来,水利部门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措施,不断为黄河流域增添绿色。

地处黄河上中游的山西省右玉县,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当地在水利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风沙源治理、坡耕地改造、淤地坝建设等水保工程,全面改善了生态环境,并把小流域治理与发展生态旅游相融合,实现农民增收。

从“不毛之地”成为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县正在由“绿起来”走向“富起来”。今年7月,水利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名单,右玉成为5个试点县之一。

位于黄河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同样有可喜变化。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正由“中转游客”变成“常住居民”。据统计,如今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近2000只东方白鹳繁育栖息。这与水利部门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密不可分。

202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向黄河口三角洲补水1.55亿立方米,较前10年均值增加237%;2021年上半年,累计向黄河三角洲地区补水3.6亿立方米,为“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不久前,位于宁夏黄河岸边的一座枸杞博物馆被拆除。近两年,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岸线,共整治销号类似违规项目1583个。

目前,沿黄九省区已全部实行省级双总河长,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8.4万余名,各级河湖长每年巡河湖约200万人次。各地还因地制宜设立村级河湖长30多万名,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属地责任。

“清四乱”深入开展,一大批威胁生态安全的隐患逐步消失。截至2020年年底,沿黄九省区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4.8万个,拆除涉河违建1200多万平方米。

2020年6月,河南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等沿黄八地“河小青”联动巡河。2021年5月20日,四川省首支黄河护河队,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成立。8月,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段干流全面实行基层河道警长制。

…………

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沿黄各地频频涌现管水护水的新机制、新做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护河队伍,共同守护“母亲河”。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全力保障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也因灾害频发让人民饱受其苦。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黄河频繁决口改道、“赤地千里、流民塞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黄河水害隐患仍然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容不得丝毫松懈。

今年7月中下旬,黄河中游遭遇强降雨,伊河、沁河出现明显洪水过程,其中伊河发生超警洪水。但在这次洪水过程中,百姓没有觉察出“异常”,城市始终高效运转。这背后,是什么发挥了关键作用?

水利部打好“工程牌”,运用“组合拳”,通过联合调度黄河干流的小浪底水库、支流沁河的河口村水库、洛河的故县水库、伊河的陆浑水库,把进入黄河下游的洪水由6100立方米每秒削减到3650立方米每秒。最终,洪水安然无恙通过下游入海。

时间再向前拨一个月。6月19日开始,水利部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施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为期20天。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535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水少沙多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要害所在。

水利部门通过调水调沙,利用干支流水库,对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进行调控,减少水库河道淤积,提高了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据统计,黄河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在汛前开展调水调沙,为防洪留出足够库容的同时,水利部门坚持以“防”为主,做好“预”字文章。同时,在应对暴雨洪水中,全力抓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

——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强化水雨情监测报送和分析研判,提高预测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

——提升极端天气事件预警能力,拓展水情预警发布渠道,做到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影响范围全覆盖,为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支撑;

——加强智慧黄河建设,运用智慧化手段模拟预演洪水过程,为预案修订、水库调度及水利工程防守提供决策支持;

——不断修订完善各项预案方案,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和调水调沙方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根本任务,科学调度水工程,强化重点部位巡查防守,全力确保黄河安澜,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2020年12月,水利部将黄河流域的13个地市、62个县区确定为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用最严格的举措,对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坚决说“不”!

“通过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倒逼超载地区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治理,切实将经济活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同时,对其他地区起到警示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对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数据显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开发利用率高达80%!

水利行业在行动,沿黄九省区在行动,全社会在行动!

两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硬指标、水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重要进展;黄河干流和大通河、渭河、洮河等6条重要跨省支流共15个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制定完成;黄河流域43个地市纳入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通报……

在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节水热潮涌动。在这里,农业灌溉地表水价由每吨0.135元上调到0.165元。看似不起眼的3分钱,体现的是当地政府节水的决心与担当。

区委书记何正军说:“区政府制定出台了《肃州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慎重稳妥完成了农业水价调整工作,初步形成了促进节约用水、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的合理水价体系,水价杠杆作用充分发挥。”

2020年,甘肃省出台了节约用水条例,将“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纳入法制化轨道。肃州区因地制宜,在农业节水上下功夫、做文章,采取“水管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实行“自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调动了农户参与高效节水工作的积极性。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水利部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沿黄九省区已建成448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有哪些进展?通过这组数字,可见一斑:沿黄九省区依托水权交易平台已累计完成524宗交易,交易水量32.76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242家用水单位纳入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626家水利机关全面建成节水机关……

“量水而行”,正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8月起,水利部全面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各地将通过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生活节水等措施,努力实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立法保障 文化传承——

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将黄河保护治理中行之有效的普遍性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各部门正在聚力推进。
2020年8月,水利部、司法部联合在黄河流域开展了水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执法专项监督。

2020年11月,黄河第一个流域性的采砂规划——《黄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2020—2025年)》,正式印发实施。

…………

依法开展黄河保护治理,才能更好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护航。两年来,水利部门一方面紧握法律戒尺,不断提升依法治水管水水平;一方面提速立法进程,确保黄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沿黄地区搭上高质量发展快车。

2020年11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司法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单位成立黄河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组织近200人的力量集中攻坚,全面推进立法起草工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今年4月底,水利部发布了《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立法草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通盘考虑,综合施策,推动黄河相关问题系统解决。6月25日,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经反复修改后,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将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

共同的行为准则需要强化和明确,璀璨的黄河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

三门峡城市的一天,是被天鹅的呦鸣声唤醒的。奔流的黄河,在“几”字拐弯处的三门峡,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这座天鹅城,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加快打造黄河文化高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无数荡气回肠的诗篇,沉淀着厚重的中华文化。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灌区、青海三川、陕西郑国渠,流域260多个水利风景区……一个个水利工程和水利文化景观,讲述着千百年来的黄河故事。

征文大赛、摄影比赛、研学活动,健步走、音乐节、主题园……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百姓和“母亲河”的距离。

回首两年,建设“幸福河”,步履铿锵,初见成效。放眼未来,精准治理水土流失、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健全“河长+”平台等一系列任务还需加力推进,久久为功。正如总书记所说,“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响应伟大号召,向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