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破冰之旅” ——中国红十字会协助在华日侨归国始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指出,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在加强人道领域合作、促进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坚持“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事务。
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受政府委托,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作用,积极协助在华日侨归国,为促进与恢复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红十字事业,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和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工作。
1950年8月2日至3日,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协商改组”本身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在诸多社会团体中,中国红十字会是惟一被“改组”而不是“接管”的,因为其是国际人道组织,在战争救护、灾难救济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府对其充满期待。经过协商改组会议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顺利完成改组工作,通过了周恩来总理亲笔修改的《中国红十字会会章》,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中国红十字会实现了新的转变和开始。
会上选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理事。我的祖母李德全接受周恩来总理的聘请,担任了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工作面临很多挑战。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充分发挥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作用,为宣传新中国、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李德全的积极努力下,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电告国际红十字组织,要求恢复中国红十字会的合法席位。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
新中国民间外交的先行者
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大批日本侨民来到中国大陆。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约130万日侨留居中国。大批日侨在1948年前已回国,新中国成立后留下来约3万人。
据徐志民在其《日侨归国考》一文中记载,“新中国建立后滞留中国大陆的仍有两部分日本人,一是日本侨民,二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的部分日本战犯和苏联俘虏并转交新中国的部分日本战犯。50年代初,我国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在中日尚未复交的情况下,采取以中国红十字会与日本民间友好团体合作的方式协助日侨回国”。通过民间外交的途径,逐步开展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中国红十字会是最合适的民间团体。
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周总理的远见卓识,为中日关系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钱嘉东在《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论述》中记载:“建国之初,在我国的主动努力下,做了两件实质上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事:一是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安排战后滞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回国;二是释放全部在华日本战犯。”
1950年10月16日至21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应邀出席在摩纳哥蒙特卡罗城召开的国际红十字协会第二十一次理事会,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国际会议的会场。周恩来总理指示李德全,会下主动同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接触。
1952年12月1日,中国通过对日广播发表了调查核实后的在华日侨情况。主要内容是中国约有3万名日本侨民,他们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生活安定;对于愿意回国的日侨,中国政府予以协助,日本可派适当机构或人民团体同中国红十字会协商。
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和平联络委员会(简称“三团体”)来华商谈在华日侨和战俘问题。在周恩来的关怀下,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叩开中日交往的大门
1954年10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一行10人在团长李德全、副团长廖承志率领下抵达东京羽田机场,首次叩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开启了破冰之旅,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代表团团员有伍云甫、赵安博、倪裴君、纪锋和肖向前,吴学文为随团记者,杨振亚、王效贤为代表团翻译。
池子华教授在《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中记载:“行前,周恩来总理召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指出:这次代表团访问日本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向日方说明我国愿意和日本和平共处;此行应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对日本的更多来往打下基础;对在日华侨要鼓励他们爱护祖国,团结互助,同时也要尊重居住国的风俗习惯和法令,不参与居住国的政治纠纷。周总理的指示是这次访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当年的随团翻译王效贤谈到:“代表团启程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代表团,他说红十字会代表团只要到达日本就是成功。这次访日的任务就是让日本人民相信,中国人民愿意同日本和平相处,发展友好关系,为今后增加友好往来打下基础。”
程麻在其《日本难忘李德全》一书中记载:“周恩来总理在代表团临行前,曾嘱托廖承志:‘你要辅佐李大姐,一定要把这个团带领好!’”
王效贤在《新中国第一个访日代表团》中非常详细地叙述了此次访日的情景:“当李德全团长健步走下机舱时,羽田机场的停机坪上欢呼声和喀嚓喀嚓的摄影声连成一片。前来迎接的除东道主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等‘三团体’负责人和在华日侨家属代表外,还有大山郁夫等社会名流和朝野各党议员以及华侨代表1000余人。100余名记者簇拥而上,挤得水泄不通。警卫人员紧张地喊叫,不让人们靠近代表团。李团长边走边大声说:‘朋友们好!’‘我们是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而来的!’并在机场上散发了书面讲话。停机坪外,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挥动着五星红旗。那是东京、横滨一带的华侨,他们虽然进不了机坪,也要远远地看上一眼来自祖国的亲人。那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的激情。”
访日代表团成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部长纪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从飞机到达羽田机场那一刻起,我们就沐浴在日本人民友好的海洋里。”
池子华在《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中写道:在日停留期间, 代表团访问了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横滨六大城市,还在藤泽市参加了聂耳纪念碑揭幕仪式,游览了旅游胜地箱根,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彩旗飘扬,《东京—北京》《和平之歌》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各地参加欢迎集会的群众有七万多人,沿途夹道欢迎的群众不下数十万人,代表团在由东京去名古屋时,沿途的车站及原野上都有人打着中日两国国旗及红十字旗致意,仅东京一地就有90多个团体要求与代表团座谈或会见。日本全国各地给代表团发来贺电、贺信、寻找亲人的信函和其他信件近4000封,来信内容热情、恳切,有的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害表示歉意,有的希望加强日中经济和文化交流,还有人要求两国人民自由往来。送给代表团的礼品重达十余吨,其中有在街头征求行人每人缝一针而制作的千人针和平鸽和集体签名的红旗,还有纪念章、医疗器械、书籍、影片、食品等。东京一个女学生发起了“欢迎李德全赠送两万只纸鹤运动”,每只纸鹤里都写有和平、友好的词句。东京特地组织了送礼仪式,有70多个团体200多人参加。日本著名学者、和平人士柳田谦十郎对李德全会长说:“日本人民如此盛大地欢迎外宾还是头一次。”如此热烈隆重的欢迎盛况充分表明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王效贤回忆:“李团长忘记了连日的劳累,一直把手伸到车窗外,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致意。团长那没有一点皱纹的脸上挂着一副金丝框眼镜,身着一件墨绿色软缎旗袍,镶着浅绿色花边,头发盘得整整齐齐,慈祥而又文雅。我穿一件花旗袍坐在旁边。人们在路边高声议论:‘瞧!中共的人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嘛!’我在车内听得清清楚楚。”
池子华介绍,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访问期间会见日本各界人士,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交流,传达中国人民的友谊,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代表团参观了日本红十字会及工厂、文化古迹,广泛地接触了日本各社会团体和阶层。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代表团听到了日本各阶层热烈期望日中友好、要求加强往来和恢复日中正常关系的呼声。
代表团访日期间共参加了19次各界、各团体和各地方代表举行的国民欢迎大会、各种座谈会以及17次宴会和茶会,并举行了13次记者招待会、播音和电视广播,向日本各社会阶层诚恳、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关于中日友好的主张和愿望。
李德全明确表示,中国人民认识到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对亚洲和平是何等重要。她指出:为了保证亚洲与世界和平,中日两国人民的责任十分重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意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适用于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上,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对日本的关系上。这是中国的国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中日贸易是会有光明前途的,同时加强文化交流将使中日之间加深了解,以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并争取与日本建立正常关系。代表团在所有场合下都反复说明: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不念旧恶,中日之间60年的战争历史已成过去,中日两国人民的责任就是使这种过去不再重复,并应该努力使中日两国两千年的友好往来恢复与发展起来。李德全会长的讲话在日本人民和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良好反响和热烈共鸣,人们企盼着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的访日能够成为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开端。”
红十字代表团访日时,李德全亲自将全部在华日本战犯名单交给日方,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经过双方磋商,1062名日本战犯中有1017名于1956年6至9月分批由日本政府派船接回日本,只有45名罪行严重者,被分别判处8至12年有期徒刑,没有一个被判处死刑。”
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之行不仅赢得了日本人民的欢迎和感谢,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瞻远瞩的政治胸襟。1972年9月中日关系正常化,红十字会的“破冰之旅”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牛淋淋